趙瑩 夏光宇
【摘 要】區域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經濟整體發展的基礎,因此,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差異就會導致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基石不牢固,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多年以來,我國政府一直在努力采取各種措施來縮小各區域間的經濟發展差距,以此來達到經濟共同發展,社會共同富裕的目標。可見區域間經濟的協調發展對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本文將就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的重要性,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以及解決措施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關鍵詞】區域;經濟發展;差異
我國從1978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在這三十年期間,我國的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好轉和飛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實力在這一期間迅速上漲,國家的綜合實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也越來越高,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有話語權。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這些都要歸因于經濟發展。在改革開放的政策的主要策略是讓我國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然后帶動周邊地區走上富裕的道路,以此達到全國的經濟發展。這樣的方法使得我國經濟得以發展已經不容置疑,但是這也導致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兩極化現象嚴重。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快,而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則較為落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區域間經濟發展的差異就越來越大,以至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所以解決經濟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已經不能再拖。
一、區域經濟差異研究的重要性
在國家經濟政策的統籌之下,我國各區域間經濟發展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并且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嚴重。區域間經濟發展的基礎不同,發展速度不同,經濟發展的重點也不同,所以區域經濟差異會慢慢地走向極端化。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的全面平穩發展,使全國的人民群眾都能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必須要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進行研究,并盡快改變這樣的事實,使我國更快地實現社會主義的最終發展目標。
二、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經濟制度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所謂經濟制度就是人為地規定的人們在經濟生產活動當中應當共同遵守的規則,分別以規章制度,法律條文或者行業潛規則的形式存在。經濟制度規定了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類型以及經濟發展的目標,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講,一個區域的經濟制度對其經濟發展的歷程有著重要且直接的影響。經濟制度直接關系著區域自身經濟資源的開發,經濟創新力的發展和經濟活動的生產效率等等。因此,經濟制度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綱領。但是在我國,為了適應各區域不同的具體情況采取了不同的經濟制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制度也在不停地轉變,促進了我國的經濟轉型,但有的區域經濟發展基礎差,根本跟不上這樣的發展節奏。所以,要實現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目標,必須要重視經濟制度的建設。(2)地理區域位置的影響。地理位置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特別重要,像我國沿海與內陸區域的經濟發展差異就是由地理位置不同導致的。好的地理位置,例如港口城市,就有發展經濟的天然優勢,港口城市可以利用天然港的優勢發展進出口貿易,從而帶動城市內相關的制造業的發展,以此促使城市的繁榮。對于內陸城市來說,發展進出口貿易就要通過運輸工具的運輸,再依托港口城市才能完成。另外,地理位置還涉及到經濟發展設施的問題,在我國的沿海城市,他們擁有良好的經濟發展設施,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在沿海城市,更方便他們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為城市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另外,沿海城市的地形大多為平原,所以農業也可以很好地發展,為城市工業提供低成本的原料。而在內陸城市,這些條件都不如沿海城市便利。(3)產業結構不同。因為各區域自身條件問題,所以區域間的產業結構并不相同,比如在沿海城市,三大產業都可以得以發展,特別是第三產業。而大多內陸城市第一二產業存在比例較多,這樣使得其經濟發展速度趕不上沿海城市。
三、減少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的措施
(1)制定適當的經濟制度。我國應當依據各區域間不同的產業結構特點制定不同的經濟制度,并根據經濟形式的發展及時調整經濟制度,以此促進各區域的經濟以最快速度發展,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平衡。(2)調節區域的產業結構。各區域的相關部門應該以地方的條件為依托,適當地調整其產業結構,使三大產業得到平衡發展,豐富城市的經濟產業活動,利用自身的資源條件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利益,使區域的經濟,特別是內陸城市的經濟得到快發展。
綜上所述,只有縮小區域間的經濟發展差距,才能實現我國經濟全面均衡的發展,希望相關部門重視這項工作,使我國盡快達到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
參 考 文 獻
[1]卜茂亮,展晶達.信息化與我國區域經濟差距的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10):148~150
[2]陶長琪,齊亞偉.我國區域經濟差距的空間演變趨勢及其成因[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