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琴
【摘 要】本文以高校乒乓球教學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進行組合性技術教學的研究。結果表明:通過組合性技術教學后,實驗組的成績優于對照組,說明高校乒乓球教學采用組合性技術是可取的。
【關鍵詞】乒乓球;組合性技術;教學
一、前言
乒乓球運動項目是我國優勢競技項目,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健身運動項目之一,在體育院校,乒乓球是體育教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的重要課程。乒乓球運動是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但由于乒乓球運動是一項技術含量比較高的運動項目,乒乓球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要求練習周期比較長,學生想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有很大的困難。我校早已開設了乒乓球選修課、輔修課以及乒乓球俱樂部,學生對乒乓球運動表現出濃厚興趣。教學實踐發現,很多同學經過一學期甚至一學年的練習,水平提高非常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實戰能力一直是教師和學生關心的問題。由于乒乓球屬于技能類項目,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規范的技術動作,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使學生盡可能快地掌握較規范正確的乒乓球技術動作,是一個急待解決的課題。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黃岡師范學院乒乓球俱樂部20人(10男10女)為實驗組,08級乒乓球輔修課學生20人(10男10女)為對照組。(2)研究方法。一是文獻資料法。通過學校圖書館和專業文獻資料網查閱和搜集相關著作和刊物文獻資料,并進行分析整理。二是實驗法。隨機選擇黃岡師范學院乒乓球俱樂部20人(10男10女)為實驗組,08級乒乓球輔修課學生20人(10男10女)為對照組進行實驗。其一,實驗設計。實驗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教學總時數、場地器械和教學環境均保持一致,實驗組在實驗中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將乒乓球教學中的單個基本技術優化組合成3個教學模塊,實行動作組合性教學,動作組合情況(平擊發球—推擋—攻球、發下旋球—搓球—攻球、發上旋球—推擋—攻球)。對照組在實驗中采用傳統單一技術教學,即:發球、推擋、攻球、搓球。其二,實驗過程。實驗前:對兩組學生的乒乓球一般專項素質(100米、一分鐘仰臥起坐、一分鐘跳繩、一分鐘往返觸臺)和各項乒乓球基本技術(發球、推擋、攻球、搓球)進行測試。實驗中:實驗組采用組合性技術(平擊發球—推擋—攻球、發下旋球—搓球—攻球、發上旋球—推擋—攻球)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而對照組采用傳統單一技術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驗后:教學實驗結束時,采用考試的方式對學生掌握的技術和技能情況進行測試。三是數理統計法。用SPSS11.0軟件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實驗前的一般身體素質、基本技術和實驗結束的技術評定結果進行T檢驗,為判斷實驗效果提供科學的依據。
三、結果和分析
(1)實驗前測結果與分析。為檢驗兩組學生在乒乓球一般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方面是否存在顯著差異性,對實驗前測試的4項一般身體素質和4項乒乓球基本技術指標進行了T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和表2。通過表1、表2,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4項乒乓球一般身體素質和4項基本技術的統計學分析均得出P>0.05,表明在兩次實驗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乒乓球一般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符合教學實驗的相關要求。
(2)實驗結果指標的評定。一是基本技術考核評定。考核標準如下:優:推擋50個以上、對攻40個以上、攻球和對搓30個以上,動作標準協調,擊球路線清晰,能熟練完成;良:推擋36-50個、對攻26-40個、攻球22-30個、對搓21-30個,動作較標準,能較好完成;及格:推擋30-35個、對攻20-25個、攻球18-21個、對搓18-20個,動作不夠正確,勉強完成;不及格:推擋30個以下、對攻20個以下、攻球和對搓18個一下,動作生硬,不能完成。以上標準都是一分鐘內連續擊球。考核成績如下:實驗組:優:6人、良:10人、及格:4人、不及格:0人;對照組:優:3人、良:6人、及格:10人、不及格:1人。從考核成績可以明顯的看出經過組合性技術教學后,實驗組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及格率為100%,對照組的及格率為95%,還存在5%的不及格率;實驗組的優秀率為30%,對照組的優秀率為15%,實驗組的優秀率是對照組的兩倍。二是分組實戰比賽評定。乒乓球比賽采用單淘汰賽,即是運動員按排定的秩序的兩名參賽者進行比賽,勝者進入下一輪,負者淘汰,直到惟一的一名未被淘汰的參賽者,就成為這次比賽的冠軍。比賽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分別進行比賽,比賽每組取前八名計入名次,其名次排列如下:男生組第一、二、四、五、七名都為實驗組學生,第三、六、八名為對照組學生。女生組第一、三、四、六、七、八名為實驗組學生,第二、五名為對照組學生。從男、女生名次排列可以明顯的看出:實驗組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考核比賽中男生組前八名實驗組占五人,對照組只有三人,女生組前八名實驗組占六人,對照組只有兩個人,基本以實驗組同學為主,且前三名中有兩名都是實驗組的學生。(3)實驗后結果分析。從男、女生名次排列上明顯的反應了實驗組的學生明顯優于對照組的學生。由此可見采用組合性技術教學,加快了學生對技術動作的理解和掌握,通過組合性技術教學,有利于促進技術動作定型和改正錯誤動作技術,加強步法練習,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一是組合性技術教學有利于促進技術動作定型和改正錯誤動作技術。乒乓球的技術動作的動力定型和所有體育運動技術一樣,都是在復雜的條件反射活動中形成的。組合性技術教學就相當于是一個條件反射過程,組合性技術將各個基本擊球技術連接起來,在學生的大腦里形成了一種動作定型,當在練習或比賽時面對來球可以形成一個條件反射,迅速做出相應反應。組合性技術通過多次重復的揮拍擊球來增加訓練密度和強度,對糾正或微調錯誤動作,建立正確的基本動作,鞏固基本技術以及發展專項素質,有良好的效果。二是組合性技術教學有利于加強步法練習。乒乓球是球小、速度快、變化多、技巧性強,要求選手反應快、步法靈活、技術運用嫻熟。組合性技術在乒乓球練習過程中,練習者為了提高練習的效率,增加對來球的成功率,在合適的時間,跑到合適的位置,以便在該技術所要求的最佳擊球時間,最適宜的擊球點位置擊球,不斷的通過移動來調整自己的步法,加強了步法的練習。三是組合性技術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傳統的體育教學過于重視運動技能的系統傳授,過于強調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比較忽視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結果導致學生既沒有很好地掌握運動技能,也沒有強烈的運動興趣和熱情。組合性技術進行教學沖破了傳統的單個動作分離教學,對原有的體育課進行了改革,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運動興趣。作為體育教師,應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改進教學方法,研究教學藝術,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四、結論
要提高乒乓球教學質量,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新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器材設施并轉化為教學有利條件,正確分析學生的情況,正視自己,大膽突破,既尊重傳統,也不要被傳統所拘束。既學習其他學校先進的教學方法,也要創造適合本校實際的方法,使每節課都做到教法新穎,措施有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讓我們面向新一代的青少年,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方法,每節課都體現自身的價值和特點,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適合自己的路。
參 考 文 獻
[1]吳迪.論乒乓球基本戰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
[2]劉健.乒乓球訓練中諸關系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8,22(3):27~32
[3]陳尚忍.組合性技術在籃球比賽中的運用探微[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1993,9(4):130~133
[4]王娟娟,山林林,張燕曉.提高我國體育院校乒乓球訓練質量的探討[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8,20(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