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恩福
(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浙江 溫嶺 317500)
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致殘的主要因素之一,損害了患者感覺神經、運動神經以及自主神經,患者可出現麻木、疼痛感覺減弱、運動障礙、皮膚潰瘍等癥狀,其病機與氧化應激、微循環障礙、代謝障礙等因素相關,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多采用聯合用藥的治療方案〔1〕。傳統方法多采用神經營養因子劑甲鈷胺治療,效果不是令人滿意,本文旨在觀察依帕司他、硫辛酸、前列地爾聯合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并探討作用機制。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8例符合入組標準的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60~84(69.5±7.6)歲,神經病變病程(2.6±1.1)年,糖化血紅蛋白為(9.3±1.2)%,對照組中男26例,女18例,年齡60~85(68.7±7.8)歲,神經病變病程(2.8±1.0)年,糖化血紅蛋白為(9.5±1.0)%,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選標準 ①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并且符合周圍神經損傷的評判條件〔2〕;②無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患者;③排除免疫性、外傷性等其他原因導致神經病變。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飲食控制與合理的藥物治療,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基本達標,空腹 <7 mmol/L,餐后<10 mmol/L,對照組給予甲鈷胺治療,肌肉注射甲鈷胺1 000μg/次,qd。觀察組給予依帕司他、硫辛酸、前列地爾聯合治療,α-硫辛酸靜脈滴注,600 mg/d,qd;依帕司他片,50 mg/次,tid;微泵注射前列地爾脂微球載體10μg/次,qd,兩組均治療4 w,治療期間禁止給予其他影響血液循環、神經傳導及氧化應激評判的藥物。
1.4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觀察自覺癥狀、腱反射、膝反射改善情況,采用肌電圖檢測四肢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運動(MNCV)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進行踝反射及10 g尼龍絲壓力覺檢測,計算抑制檢出率和平均壓力覺異常點數,空腹抽血檢測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血C反應蛋白(CRP),根據文獻標準評判兩組臨床療效〔2〕,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病例數+有效病例數)/總病例數,記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t和χ2檢驗。
2.1 兩組血生化、踝反射、足部觸覺檢測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CRP、GSH-PX、壓力覺異常點數、踝反射抑制率均發生明顯變化,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CRP、GSH-PX、壓力覺異常點數、踝反射抑制率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神經傳導速度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MNCV、SNCV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差異明顯(χ2=12.287,P <0.01),見表3。
表1 兩組血生化、踝反射、足部觸覺檢測比較,n=44)

表1 兩組血生化、踝反射、足部觸覺檢測比較,n=44)
?
表2 兩組神經傳導速度變化情況比較,n=44)

表2 兩組神經傳導速度變化情況比較,n=44)
?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44)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占糖尿病患病的50% ~60%,高血糖引起多元醇代謝紊亂、血管病變、神經營養障礙、氧化應激作用,多環節導致神經組織損傷。長期的高血糖能夠激活多元醇通路活性,在醛糖還原酶的作用下產生大量山梨醇和果糖堆積在周圍神經細胞周圍,肌醇合成減少,致使神經細胞水腫及纖維變性壞死,引起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因此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能夠減少山梨醇和果糖的合成,有效治療或預防糖尿病的并發癥。高血糖可導致大量線粒體電子傳遞呼吸鏈超氧化物產生,GSH-Px水平降低,介導神經組織損傷,直接損傷胰島β細胞,使正常胰島素合成和分泌的信號轉導通路被抑制,間接損傷胰島β細胞,氧化應激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生發展的“共同土壤”,改善氧化應激狀態是防治的有效措施〔3~5〕。長期高血糖能夠使血管基底膜上的膠原蛋白糖基化,糖化蛋白沉積在血管壁,使小動脈管壁變厚,導致微循環障礙,神經細胞缺乏滋養,神經失去營養,出現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及周圍神經病變,改善微循環血流動力學,恢復末梢神經所必需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有益的〔6〕。
目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常采用甲鈷胺治療,能夠修復損傷的神經組織,有效神經傳導速度,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疼痛、麻木、感覺減退有一定療效,但治療效果還不令人十分滿意〔7〕。依帕司他是醛糖還原酶抑制劑,能夠有效抑制糖還原酶,阻遏血糖轉化為山梨醇和果糖,阻止神經細胞病變。α-硫辛酸是強效的抗氧化劑,不僅能直接清除各類自由基,而且還能還原、再生細胞內谷胱甘肽、維生素E、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發揮間接抗氧化作用,減輕糖尿病氧化應激所致的損傷。前列地爾是臨床常用的血管擴張劑,能夠調節腺苷環化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直接舒張血管平滑肌,改善周圍血液循環,調節神經細胞代謝,修復受損的神經,促進其功能恢復〔8〕。
1 丁 莉.前列地爾聯合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0例〔J〕.醫學導報,2012;31(2):162-3.
2 馬艷慶.硫辛酸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5):122-4.
3 胡曉莉,孫 侃.氧化應激與糖尿病神經病變相關性研究〔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4):318-20.
4 裴曉艷,張曉梅.不同糖調節受損人群氧化應激狀況與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的相關性〔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37(10):1174-7.
5 楊云靜,王 東.氧化應激與β細胞損傷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1;17(10):1450-2.
6 王亞莉,蔣麗娜,李靈俊,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與血管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6):31-2.
7 蔣東艷.甲鈷胺與前列地爾聯合治療糖尿病感覺神經病變〔J〕.中國基層醫藥,2005;12(9):1263.
8 Schror K,Hohlfeld T.Mechanisms of anti-ischemic action of prostaglandin E1 in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J〕.Vasa,2004;33(3):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