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范來
摘 要:應用文寫作是一門實用性和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就如何提高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效果,提出了五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即讀寫教學法、類比教學法、操作教學法、研討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五步;教學法
應用文寫作是文秘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傳播寫作知識,培養學生的寫作技能和中文素養,強化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的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總結了應用文寫作教學的“五步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讀寫教學法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曾說過:“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可見,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只有多讀多寫,并養成習慣。多讀是吸收和積累的過程。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等真正到自己動手寫的時候就可以信手拈來,不假思索便能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多寫就是要在反復的寫作實踐中體味、揣摩,并最終“悟”出其中的規律;養成習慣貴在堅持,要養成勤于積累、勤于動筆的習慣。在應用文寫作實際教學中,讀與寫主要安排在課下進行,課后布置寫作作業,有條件的同學訂閱《秘書》《秘書工作》《應用寫作》等雜志,要求同學們經常瀏覽公文寫作類網站,學會查找、搜集相關的資料,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類比教學法
由于一些公文文種在某些功能上的相似性,對于初次接觸應用文寫作的學生來說,選擇文種時容易混亂,甚至錯誤。在教學中,我們采取了類比法,如學生在學完公告、通告與通知三個文種后,我們會對其進行比較,總結其共同點,即都具有公開知照的功能。再分析其不同點,即公告用于高層機構通過新聞媒體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法定事項;通告適用于發文機關在所轄范圍內公布應當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項;通知用于向有隸屬關系的下級機關傳達要求和周知執行的事項。其他的如嘉獎令、表彰性決定與表揚性通報的比較、請示、報告與上行性意見的比較,會議紀要、會議記錄與會議簡報的比較等等都采取這種方法。通過類比法,
加深了同學們對各類文種的把握,讓同學們在文種選用上做到正確而規范,進而寫出高質量的公文。
三、操作教學法
應用文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求體式上的規范性,即要遵循一定的慣用格式。公文體式,包括公文各構成要素在排版上的安排、用紙格式、字體及間距、印章及成文日期位置等,在編排上都有嚴格的限制,這些內容如果僅憑課堂上的講解而學生不實際動手去做,肯定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辦公軟件操作技巧。如公文的標題及主題詞要求的小標宋字體一般的電腦都沒有,如何在網上下載并安裝應用;公文排版要求每頁22行每行28字該如何進行頁面設置;再如根據我國的排序習慣,要求按姓氏筆畫對人名進行排序,面對成百個姓名我們如何利用電腦排序進行編排等等,這些問題在學生將來工作中都會經常遇到,而且非常實用。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給學生一定的文本內容讓學生在電腦上進行編排,遇到新的問題及時解決,強化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四、研討教學法
應用文寫作是一門文科性較強的課程,而文科類課程不同于理科,它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要求學生多思考,追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效果。因為寫作這東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問題是在懷疑中提出的,又必然會在深入研討中解決,而問題解決之后,便是獲得真知灼見的開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安排一定的范文和病文讓學生去認真閱讀和理解,找出有懷疑、有分歧、有矛盾的地方,并進行分組研討,以此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真正讓學生成為應用文寫作的主人。
五、情境教學法
應用文寫作有別于文學作品創作,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其
特點就是格式化、枯燥乏味、莊重嚴肅,沒有其他文學作品那么意蘊幽深、耐人尋味,很多學生在潛意識里都對應用文寫作充滿排斥。應用文是解決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而產生的。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將工作、生活中的各種鏡頭置于課堂模擬情境之中,以增強學生的身臨其境之感。如我們在講授供職報告、述職報告、計劃等應用文體時,就讓學生大膽走上講臺,讓學生擔任實際工作中的某種角色進行競聘和述職;讓學生以企業負責人的身份制訂合同、招投標書;以記者的身份撰寫各類新聞報道,等等。這種教學方法引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又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與分析能力、動口與動腦能力,讓學生真正得到了鍛煉,加深了對這類文體的把握。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高校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研究與實踐”(JG2012020895)。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雞西大學招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