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
摘 要:為了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其中“探究式”學習方式就是一種充分體現課程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
關鍵詞:探究式;應試教育;素質教育
為了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要目的,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我國實施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而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其中“探究式”學習方式就是一種充分體現課程改革目標的教學方式。所謂探究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總之,探究學習是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方式,它具有以下幾個基本
特征。
一、主動性
主動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探究式”學習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特別是“探究”的過程,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不是被動的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充分體現了“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使學生活動充滿了生氣。在“探究式”學習方式中,問題與疑問是“探究式”學習的起點,在教學中,教師認真設計物理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例如:在學習“透鏡”的知識時,學生提出了“如何區別凸透鏡和凹透鏡?”“凸透鏡對字有放大的作用,那么凹透鏡對字有縮小的作用嗎?”“怎么知道近視鏡是什么透鏡?”等等。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必然產生要知道結果的欲望,使學習、探究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二、開放性
“探究式”學習方式是通過發現問題、研究探索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關注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過程,在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鍛煉學生的創造精神和鉆研精神。在實施“探究式”學習方式的教育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貫穿在整個活動中,啟迪學生充分思考、大膽設想,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例如:在學習“摩擦力”的知識時,學生提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系;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系;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系;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滑動還是滾動有關系。
三、體驗性
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知意識。體驗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探究式”學習方式中它突出表現為實踐活動。實踐是“探究性”學習方式的靈魂,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圍繞所要研究的問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認真實施。
例如學習《流體的流速與壓強關系》一節中,我就提供了大量的實驗器材,放手讓學生去大膽地進行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從實驗中找到結論并能解釋生活中存在的現象。同樣在《測量小燈泡實際功率》教學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放手讓學生實驗,從選擇儀器到設計電路,到進行測量都讓學生自己完成,在實驗中學習記錄數據,認真分析試驗現象和數據;歸納總結實驗結論。另外引導學生去查閱資料、搜集信息、調查訪問等。在整個活動中,學生目標明確、態度積極,在探究實踐中體驗到了樂趣和成就感。
四、獨特性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有著不同于別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因為各自的情感的不同對問題有著各種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探究式”學習方式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因此在“探究式”學生方式的教學中,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體特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認可學生的不同結論,求同存異。例如:在學習“比熱容”的概念時,在分析比較沙子吸熱升溫或放熱降溫都比水快的原因時,就有學生提出了水比沙子反射光的能力強的觀點。對于存在的錯誤的結論和判斷,不能武斷地否定,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探究的學習方法去尋找正確的結論,啟發學生認真分析,找出正確和錯誤的原因,最后達到成功。
“探究式”學習方式的教學,使初中課堂充滿了情趣,研究氣氛濃,雖然學生的探究活動還很幼稚,但課堂氣氛活躍,各種學習習慣、能力在學生集中精神、思維積極的狀態下進行有序的訓練,優化了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從“學會”轉化為“會學”,從“要我做”轉化成“我要做”。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勉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