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斌
摘 要:新課導入是小學數學新課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它不但能起到啟迪思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順利地、較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之中。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新課導入;導入藝術
新課的導入是教師把學生快速引入興趣的大門,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重要一步。良好的新課導入像戲劇的序幕,令學生心馳神往、備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讓學生迅速開啟思維的大門,點燃智慧的火炬。“一粒沙里見世界”,雖然這僅是一個小小的開頭,卻熔鑄和凝聚了教師的智慧和愛心,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素養。
一、重視新課導入的教學環節
多年來的數學教學工作證明,小學數學教學的新課導入必須精心設計。一節數學課若沒開好頭,對下面的講課就會產生不利影響。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來說,這種影響可能很小,但對經驗較少的年輕老師來說,影響可能較大,直接的可能會導致學生感覺索然無味,難以進入預期的學習狀態,或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或導致時間緊張下課時拖堂等等。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上課伊始,學生的學習心理準備難免不充分,師生之間難免有一定的心理距離。“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很顯然,新穎別致的高超導課藝術,必然會先入為主,先聲奪人,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使學生欲罷不能、不得不聽,整個教學氣氛立即活躍起來,教學也就容易進入最佳境界。
教學沒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課如何開頭,也沒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育對象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每堂課的開頭也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十分重視一堂課的開端和知識的轉折與銜接。他們總是精心設計導入,講究導入的藝術性,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程序之中。
二、新課導入的幾種形式
1.問題導入
實踐證明,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它能使學生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可有力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開啟學生思維器官的鑰匙。有經驗的教師都很注意設疑導課的啟發思維功能,精心設置疑問,以鼓勵學生思維的風帆。
例如,一教師在上《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采用如下步驟:
①向學生出示一個可變形的平行四邊形框架。提問:什么叫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征)?
②變換平行四邊形框架:平行四邊形→矩形。提問: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有學生認為矩形是平行四邊形,有學生認為不是。引導學生陳述理由。得出結論: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③學生提問:“長方形是屬于平行四邊形的還是屬于正方形的?”
④請學生對模型指出平行四邊形的高。幾個學生都沒有講對。教師講解,再把模型豎起來,讓學生指出高。
⑤提問:每個小正方塊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你能知道下面圖形的面積嗎?
問1:
師:你是怎么求得的?
生:數格子,量長寬。
問2:
師:可是形狀變了呀?
生:形狀變了,面積不變。
問3: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目標中闡述:“經歷探究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教師在導入時,就應該這樣設計,使學生對本課的內容產生疑問,啟發學生的思維功能,提高學生的興致,為新的學習作好方法上的準備。
2.故事導入
把課講得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始終是衡量教師教學藝術水平的標準之一。針對小學生愛聽有趣的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在導入新課時,適當引入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寓言、典故、謎語、趣聞等,可以幫助學生開展思維,豐富聯想,可使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識學習中去,變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在講授北師大版三年級(上)“0除以任何一個不是0的數都得0”時,我口述學生感興趣的《西游記》中的“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天氣特別炎熱。師徒四人口渴難忍,讓八戒去找西瓜解渴。豬八戒找到4個大西瓜,他想:4除以4等于1,每人一個。于是便喜滋滋地抱著西瓜去找唐僧。結果豬八戒邊走邊吃,等到了唐僧面前,西瓜一個也沒有了。0個西瓜唐僧、孫悟空、沙和尚怎么分呢?
這樣的導入,既生動有趣,又蘊含著新知識,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為課堂教學成功鋪下基石。
3.懸念導入
懸念,能夠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刨根問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教師發出的信息。教師在懸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學習任務,又創造出探求知識的良好情境。懸念的設置要恰當、適度。而且,只有寓事實于懸念中,才能引起學生開動腦筋,興趣盎然地探索未知。
例,在講授《圓的周長》時,教師便口述了一個阿凡提的故事。
問題:阿凡提從起點開始跑一圈,繞正方形還是繞圓形跑得更快?
4.情境導入
有些概念、性質等基礎知識,比較抽象,不易理解,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可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性認識。中小學生的心理行為特點就是好動,因此課堂活動總是會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當然,導入時所組織的活動不宜太復雜,用的時間也不宜太長,直接參與活動的人也不宜太多。
例如,在上《可能性》一節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問學生:“喜歡做游戲嗎?”然后把課前準備好的黃、白、紅色紙球及摸球箱拿出,按“我摸你猜”的形式,讓生猜師摸的球是什么顏色的。通過形象的觀察,學生自然對“一定”“不可能”“可能”三個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
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而這樣導入新課,不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掃清了障礙,而且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熱情。
5.經驗導入
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熟悉的素材出發,用生動有趣的提問、講解等導入新課,是經驗導入。這種方法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能很快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動腦思考。
例如,在講授《千克、克、噸》這一章內容時,我就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中了解物體的質量單位,從而幫助學生提取生活中的一些經驗。
以上導課方式是教學中幾種常見的導課方式,而導課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實驗導入、直接導入、舊知導入、比較導入、討論導入等。小學數學導入新課的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在平時的數學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勇于實踐,就一定能設計出更多更好的導課形式,因而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新課導入也應注意導入的科學性、時效性,要簡明、實用,緊扣教學目標,不能嘩眾取寵,更不能喧賓奪主。
(作者單位 浙江省開化縣華埠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