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霜林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學又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快樂課堂的打造需改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創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是實施“快樂課堂”活動的基礎條件;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環節是打造快樂課堂的主要抓手;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是快樂課堂的靈魂所在;教師唯有摒棄師道尊嚴,定位于合作互助關系、平等當中的首席,才能奠定快樂之本。
一、尊重差異,分層教學,體現教育公平
不讓學生緊張害怕,讓學生思維活躍,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實踐證明,只有理解和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課堂的教與學在一種愉快和諧的氛圍之下進行,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要從傳統的高高在上的講臺上走出來,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接近學生,熱愛學生,在人格上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學貴有疑,疑為學之端,思之始。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新解。我們的課堂要面向全體,整體推進,分層教學,全面提高。針對學困生可以提出較為淺顯的問題或者在難題面前通過步步為營、逐步釋疑的方式讓他們去體驗柳暗花明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使我們的課堂成為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切實體現教育在課堂上的公平性。
二、創設情境,引人入勝,增添課堂魅力
學生快樂是由于景美情美,心境愉悅。因此需要老師苦心詣旨,創設情境,而不是說快樂就會快樂,說愉悅就會愉悅。結合文本內容,情境創設美麗的畫面、優美的語言、舒緩的音樂、動人的故事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引人入勝,讓學生覺得快樂。快樂的課堂就是巨大的磁場,會深深地吸引著每位求知若渴的學生,會讓學生思維活躍,群情激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每個教學環節之中,從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搭建舞臺,學生主演,體驗探索之樂
“學習不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而是培養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只有全面參與探索新知識的全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教師是課堂舞臺的編導,主角應該是學生,作為老師應該做的就是為學生服務好,積極營造適宜的舞臺氛圍,激發學生表演的熱情。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是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大膽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提供給每個學生做演員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的舞臺上想說就說,想演就演,讓全體學生都有發展自己的機會,在學習中體現一種實踐開放的教育過程。
四、及時評價,獲得成功,找到自信
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只有隱主導于無形,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積極鼓勵學生質疑,用放大鏡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并以及時恰當的評價行為肯定學生,學生才能體驗成功的喜悅,才能找到自信。針對學生不同的觀點,作為教師,要允許學生暢所欲言,發表不同的見解,要科學地運用“無錯原則”來評價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比如:一句口頭表揚、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表現機會的給予,都可使學生樹立起自尊、自信,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另外,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同的思維,乃至異想天開的創意、標新立異的觀點。對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考,師生可以一起談理由,說認識。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搭建學生展示的舞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的課堂只有讓學生快樂,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力,才能讓素來被視為戴著鐐銬的學生可以無拘無束地手舞足蹈。
五、熟悉課標,了然于胸,切實減負
樹立“小學樂學”理念,激發學習興趣,需要我們各年級各學科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標準,以課標為準繩。課標內容要求每位教師背熟記牢,不加大課程容量,不拔高課程難度,不加重學生過重負擔。尊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科學制訂教學策略,合理選擇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感受快樂。
六、改革考試制度,注重平常,綜合評價
單元考試和期中、期末考試由于周期過長,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和付出的努力與最后取得的學習成績很少或者根本沒有關系,學生就會對教師不信任,抑制學生對學科和教師的情感。同時教師也難以判斷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哪一點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提高常態課的教育質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鍛煉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把課堂分層量化和定指標量化的方式落實在每一堂課中去評價學生,由單一的知識掌握評價方式轉變為學生能力達成評價方式。
(作者單位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黃金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