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美瓊
摘 要:課改在不斷深入,為適應新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學生素質培養,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尤為重要,新課標要求能夠讓學生自發地喜歡語言文字,并對文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自發地學習文字。當今課本中生字量大,識字難,在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識字能力,識字興趣,使得孩子主動地學習識字呢?
關鍵詞:主動識字;復合性;情趣化
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因此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心,尤其低年級學生,剛剛入學,從玩耍型的幼兒園學習轉為復合型學習,需要一個過渡期,而新課本中,大量抽象的歸類漢字,往往表現出與孩子思維方式的對立性,這就容易導致語文教學中出現問題,小學語文新課標規定,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量為3500個,1~2年級的識字量是
1600到1800之間。教師要完成這一任務,需要對各種教學方法靈活掌握,并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區分教學,帶領學生在浩瀚的漢字世界中找到興趣,掌握學習方法。
一、結合生活實際元素,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傳統的語文教學定義,是指運用適合兒童的或者兒童熟悉的語言因素,并將其作為主要材料,充分結合兒童生活體驗,注重方法的選擇,迎合實際運用,通過多種方式,能直觀地、具有創造性地制造教學氛圍和學習情境。
從幼稚園的玩樂環境轉而向初級的學習環境,周圍的環境突然發生了巨大轉變,面對新奇的學校、老師、同學,不同的孩子承受能力不一樣,進入狀態的時間長短不一,好奇心、新鮮感使得他們對新環境適應并進入學校氛圍比較困難。而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在于識字,漢語拼音的學習又是基礎,單純做成人式的講解,會使得學生很難接受,所以拼音教學中應該滲透漢字,能夠提高孩子對拼音運用的理解,也能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
二、利用識字卡片,促進漢字的直觀形象對學生記憶的刺激
我們見到最多的識字教學是,教師簡單地展示各種標
有漢字的卡片,讓學生記住,并對字音和形加以糾正,重復抄寫。這樣的傳統式的教學,學生學習起來被動,識記效率很低,效果不理想。能喚起一個人興趣的教學能使得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學習。比如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識字卡片的制作過程,動手的同時能夠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并在這一過程中使得漢字逐步從一個形象變成生動的復合影像。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大大地降低了理解生字的時間。當然還可以讓家長也融入學習中來,讓家長利用家里的廢舊用品,
如牙膏盒、香皂盒等,和學生一起制作小工藝品,可以剪漢字,也可以制作卡片,使孩子在家也身處學習環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適當開展競爭性活動,促進漢字學習
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兒童具有較強的好勝心,各種比賽,都能夠激起他們的興趣,因此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有益的識字競賽,如卡片制作競賽,還可以分為多個組別,進行比賽、評比。或開展詞語接龍、組詞比賽,促進新學生字的運用,讓學生口頭組詞或者接龍。但這些比賽的獎項應該盡量多設置,以鼓勵大量的學生參與,而不是把不同的學生進行生硬的區分,適應較慢的學生要使他融入組別,得到組員的關心,開始主動學習。
四、啟發學生創造性地編順口溜識字
在漢字的學習中,還可以編出各種順口溜促進漢字教學,適
當啟發學生自己根據漢字的了解編順口溜,如我們可以把“照”字編為“上邊日刀口,四點在下頭,陽光常照耀。”也可以根據字的意思進行編,如“忍”字“心上一把刀”,“好”字“為什么說女子總是好”等,還可以編區分相近字要訣的順口溜等。讓學生自主創造,更能夠促進他們的學習。
參考文獻:
龍寶太.小學創新識字教學心得體會[J].閱讀與鑒賞,2011
(02).
(作者單位 湖北省巴東縣溪丘灣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