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莉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是一個人對一定事物所抱的積極態度。
關鍵詞:教學觀念;課堂氣氛;聯系社會
隨著英語學習難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學習英語中逐漸失去了興趣或信心,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少兒時期對英語學習興趣極濃,從小學到初中英語成績都不錯。那么,為什么到了高中卻沒有了學習興趣,成績飛快下滑呢?家長困惑,學生迷茫。特別是一些本身英語基礎就差的孩子,由于小學、初中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沒有打好,加上高中課程難度較大,他們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難以適應高中英語快節奏、高密度的課堂教學,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選擇放棄。針對這點,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引領者及合作者的教師應該進行反思——如何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如何將學生每天把自己的大腦當成倉庫去記憶和儲存知識,變為能夠將倉庫里的知識靈活運用,學會溫故知新、觸類旁通地去轉化知識等問題,如果能得以解決,我們就會實現有效教學。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1.將課堂與生活相連
生活創造了語言,語言源于生活,脫離生活的語言是無生命力的,語言教師在教授語言時,應該以生活為基準。讓“communication”這個生活語境充斥整個課堂。學生往往對自己所熟悉的事情最感興趣,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所熟悉的情景時,學生的第一反應是樂于參與,在熟悉的情景中找到自己能夠談論的話題。
2.改變教與學的形式
大多數語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對本堂課教師所教授內容的吸收和掌握勝過關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往往在授課過程中更著重與自己教和學生背誦記憶這一部分。其造成的結果是學生的學習能力降低,自主學習意識差。久而久之,重復性的,被動性的學習讓學生覺得乏味無聊。那么,如何讓學生對語言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呢?首先,教師自身要進行角色的轉換,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情境的設計者、策劃者。將單一不變的滿堂灌,變為豐富多彩的課堂實踐活動。課堂活動設計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給出不同的活動內容,讓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在活動中都能增強學習自信心,從而使學生對語言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外在條件
1.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習者有如沐春風的感覺,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老師和學生之間既是師生又是朋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自己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他們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不挖苦和諷刺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不同的想法時,教師應及時予以表揚,讓學生在表揚中找到自信,而自信是興趣的基礎。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鼓勵學生學會運用創造性的思維,去演繹教材,學會查找所需知識運用現有材料去分析理解老師所教授的知識,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際中,體驗、領會、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語言強調“language immersion”,讓學生在參與、交流、合作中學習和使用。顯而易見,教學以學生實際生活和興趣為出發點,創設了歡快愉悅、情意盎然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我要學”的強烈欲望。
3.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運用合作式教學手段
在英語課中如何實現“多信息、快節奏、高密度、勤反復”這種優化形式呢?合作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形式。合作教學即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恰當運用合作的心理承受力,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1)師生合作
現在社會是個知識更新迅猛、信息量飛速增長的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他們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甚至在某些領域擁有的信息量,極有可能超過教師。因此,師生合作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是對古訓“教學相長”的新的詮釋。例如:教一篇新課文前,我就先讓學生提前預習,把背景材料找出,重點詞匯、重點短語、重點句子提前預習,上課過程中由學生來講解,老師只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精神,真正做到給學生“授之于漁,而非魚”,還能開拓教師的教學思路。
(2)生生合作
在英語教學中經常會提到“cooperationg”這個詞,合作可以說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除了師生合作,還要進行生生合作,通常我會根據教學內容把學生按座位分小組,以小組位單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由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合作解決,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實施自己的想法。學生可以在生生合作中學會團結協作。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能夠學會取長補短,能夠學會解決問題。
三、教師要學會在新形式下不斷提高和改變自己,以適應社會的變更
1.做個激情四射的老師
要使學生有飽滿的熱情和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教師首先要是個富有激情的人,任何時候不能把個人情緒帶入課堂,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2.做個善于思考,善于將語言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老師
不要將語言教學與生活相脫節,任何語言都來自生活,最終學語言的目的就在于回歸到生活中。在語言教學中,面對詞匯多、課文容量大、知識體系繁雜的事實,作為老師要懂得取舍、懂得化繁為簡,在課堂設計中,將書面知識生活化。例如:在教授Healthy Life 這課時,首先切入的話題就是問學生:What do you have for meals?Breakfast________,lunch______,Supper__________。通過學生談論“三餐”引出健康飲食的話題,再讓學生分類什么是健康食品,什么是垃圾食品。長期吃單一的食品對身體的影響。通過簡潔生活化的教學讓學生容易懂、樂于學,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解放了教師本身。例如:在處理單元詞匯時,我總是挑出七八個重點詞匯,讓學生提前預習,預習要做到:重點詞匯的派生詞,由重點詞匯構成的短語,查找出重點詞匯的典型例句,在詞匯課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老師只是引導者。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找到了自信。
因此,作為語言教學的老師,除了傳授知識,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要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會運用語言,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和自信。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二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