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昀琦
【摘要】動畫的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動畫片:作為一種敘事藝術形態而成的為電影的一種類型,可以說是一種特殊形式,動畫片與常規電影的不同點是:拍攝對象本身不是生命體而是用造型藝術手段制作的假定性形象,即美術范疇的形象,薩杜爾對動畫片的解釋是“以畫平面上的圖畫或者立體的偶以及物品作為拍攝對象的電影”(摘自世界電影史)。作為一種文化傳播方式,他有敘事、審美雙成功能。動畫片作為描述事件的手段利方法,這種方法是建立在強大的綜合藝術基礎上的技能。影視動畫:即影視三維動畫,涉及影視特效創意、前期拍攝、影視3D動畫、特效后期合成、影視劇特效動畫等。制作人員專業有計算機、影視、美術、電影、音樂等。影視三維動畫從簡單的影視特效到復雜的影視三維場景都能表現的淋漓盡致。進入到嶄新的21世紀以來,中國的動畫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美國、日本的電影動畫得到普遍認同和接受,成為舉足輕重的類型片以及動漫畫產業蒸蒸日上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
【關鍵詞】動漫產業發展;環境分析;創新
一、動畫的起源與發展
動畫及多媒體產業具有當今知識經濟的特征,涉及文化、藝術、科技、傳媒、出版、商業等多種行業。在歐美、日韓等國家,已經形成了完整成熟的產業鏈,形成了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結構,為動畫及多媒體產業帶來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5年全球動漫產業產值達2500億美元,而與網絡游戲、動畫業相關的周邊衍生產品產值則在5000億美元以上。近年來,我國動漫市場也呈快速發展態勢,就網絡游戲業來看,根據艾瑞市場咨詢最新推出的《2004年中國網絡游戲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僅為3.7億元人民幣,2003年,已經達到了25.5億元,2004年,達到了39.1億,比2003年增長了46%。到2006年,中國網絡游戲的市場規模已超過80億元人民幣,即從2001-2006年,復合年增長率達92%。
伴隨著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對各種專業人才的需求必將更為廣泛,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既精通職業技能,又具有創意、策劃能力,同時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的實用型、復合型人才將會大受歡迎。中國巨大的動畫及多媒體市場和中國相關專業人才奇缺形成的巨大矛盾,無疑給中國動畫及多媒體教育帶來了一個極好的發展機遇。把握住這個契機發展我國的動畫及多媒體教育是當務之急。
二、動畫傳播形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動畫片的傳播途徑越來越多,其中主要的傳播形式有電影、電視和其他新型媒體傳播形式。長篇影院動畫片的長度和常規電影的長度幾乎是同一標準,一般為90分鐘,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精美的畫面、生動的情節、緊扣主題的配樂。例如《埃及王子》的對比構圖方法,背景建筑宏大雄偉且始終處于暖色亮光中,而前景的人物渺小而又處于暗部,加上皮膚的棕色,顯得更加無助。另外片中的色彩冷暖對比原則更使整個片子美感倍增?!队撵`公主》的音樂可以說非常恢弘,空曠的。畫面上拉開群山大地的遠鏡頭,管弦樂隊奏出浩瀚寬廣的樂聲,那感覺是讓人心胸一蕩的。
三、美國、日本、中國的動畫的風格流派
美國的動畫片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特點。它以劇情片為主,情節曲折,生動有趣,人物性格鮮明,音樂優美動聽,引人入勝,特別注重細節的刻畫,做到了雅俗共賞,適合絕大多數觀眾的審美口味。多以大團圓結局,悲劇性的影片很少,努力迎合廣大觀眾的心理需求,人物造型設計規范,與生活中的原型差別不大,形象優美。美國商業動畫的發展全球矚目,藝術動畫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歐洲,但美國的藝術動畫也有所發展。美國有名的電影公司有夢工場、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漢納,巴貝拉公司、米高梅公司、??怂构?、派拉蒙公司。美國早期和中期動畫片以表現繪畫的動作為影片主體,近期動畫片采用新技術比較多,以講故事為主體,繪畫與動作不再是影片的主體。在當今世界,唯一能和迪斯尼王國的動畫相抗衡的是日本的動畫。日本動畫電影在20世紀30年代和戰后60年曾經有過電影黃金時代。日本動畫的初始階段1917—1945年,日本第一部有聲電影卡通是政岡憲三和他的弟子瀨尾光世于1933年完成的《力與世間女子》,第一部長篇動畫師瀨尾光世于1941年執行的片長為37分鐘的《桃太郎的海鷲》。日本動畫民族化與國際化、現代化,日本動畫最初是模仿美國的迪斯尼等著名動畫公司的作品風格及制作手法起家的,但隨著制作成本的下降與制作質量的提高,形成了現今的風格。題材具有多樣化,日本動畫在成為了日本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同時它的題材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在創作的主題和題材上,日本動畫不再單純的注重過去,而是轉向現在,轉向世界和宇宙,用新的觀念和方法去創造。造型風格化與動作風格化,美少女和機器人作為日本動畫的兩大要素,也成為其獨有的商業符號。
中國動畫萌芽和探索時期1922-1945年,以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動畫人應運而生,成為中國動畫片的開山始祖。中國動畫片主題傳統,美學觀念、內容民族化,從我國的動畫電影整體看,美術思維卻大大勝于動畫電影思維,動畫表現的主體偏重于繪畫語言,而電影語言退到了第二位,中國的風格的敘事方式重形式而不是重電影的手法,重教化結論而不重敘事過程,重教育性的結局,而不重欣賞的過程。
參考文獻
《動畫的時間掌握》:作者:(英)哈羅德·威特克等著、陳士宏等譯中國電影出版社
《動畫概論》:作者:聶欣如復旦大學出版社
《動畫電影探索》:黃玉珊余為政編著,臺灣遠流出版事業股份公司199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