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家庭旅館作為住宿業的一種形式,在體驗旅游經濟發展的帶動下呈現出勃勃生機。本文在對國內外關于家庭旅館研究比較的基礎上,從市場需求、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促進“農轉非”人口就業、當地旅游業發展、旅游環境優化等方面對重慶發展家庭旅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家庭旅館;發展;必要性;可行性
“家庭旅館”,該詞源自歐洲,后盛行于美國。在西方國家,家庭旅館的形式分為兩種:一種叫“B&B;”,即“Bed andBreakfast”,字面意思為“住宿和早餐”,由一個家庭空出幾間房屋作為客房出租經營;另一種叫“Guesthouse”,即客人房,是將其房屋整套用來出租。2003年,“家庭旅館”這一概念正式被引入中國,目前在全國各地為適應假日旅游度假的需要而出現了大量的家庭公寓,市民將有閑置的商品房進行裝潢,配備了全面的住宿設備,并向公安部門、工商和衛生部門申報,經核查符合條件的核發治安證、衛生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等。這種“家庭賓館”一出現立即以它的獨有的溫馨魅力、經濟實惠、簡潔方便而受到老百姓的青睞,有些家庭出外旅游,已經不再選擇那種傳統的商住賓館,而是選擇家庭氣氛比較濃的家庭公寓,讓自己身處異鄉也有一種在家的感覺。
一、國內外家庭旅館研究概況
家庭旅館作為住宿業的一種形式,在歐美已經有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在國內一些城市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國內外關于家庭旅游的研究是伴隨這家庭旅館的興起而逐漸發展起來的。
家庭旅館起源于二戰后的英國。到了八十年代后,意大利、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家庭旅游都得到了迅速發展。家庭旅館的極大繁榮直接促進了該領域學術研究的興起。國際上從八十年代就開始了對家庭旅游的研究。國外學者關于這一議題的研究主要有:澳大利亞Ballina委員會(1988)公開發表了該地區對家庭旅館的發展控制計劃,為家庭旅游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行業指導;Barbara·K(1995)對家庭旅館的興起原因、概念進行了闡述,并對家庭旅館行業進行了分類,認為該行業分為私人家庭旅館,家庭小旅館和鄉村旅館三類,從一定程度上對家庭旅館的發展予以了規范和指導;加拿大Yukon地區家庭旅館協會(2002)對家庭旅館的定義進行了規范,按照客房的數量不同講家庭旅館劃分為三種類型,并對每種類型所提供的設施設備和服務進行了說明;Nancy&Nuntsu;(2004)對南非某城市的家庭旅館市場進行了分析,內容包括其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及應對策略,認為家庭旅館的發展必須依賴于人力資源、政府財政支持和市場合作;Paul·A(2005)提出酒店、青年旅館等都由相關組織對其進行管理銷售,而家庭旅館等則缺少這樣統一的行業管理,并通過經營者、消費者和代理者的行為分析進行了說明。
國內關于家庭旅館的研究起步較晚,始于21世紀初??v觀國內關于家庭旅館的研究成果,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從理論的角度探討我國家庭旅館行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對其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的研究。如楊麗(2001)對我國發展家庭旅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現狀特點、存在問題、優勢條件、解決對策進行了較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彭學強(2001)在對我國建設家庭旅館必要性認識的基礎上,探討了我國家庭旅館的定位、風格及管理策略;呂建中(2003)對分析了我國家庭旅館的發展現狀和國外發展經驗,探討了我國家庭旅館行業的問題和對策;鄒益民(2006)從游客體驗的角度,建立了游客投宿家庭旅館體驗的理論模型,并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了研究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介于游客體驗的家庭旅館經營策略建議;呂磊(2008)分析了我國家庭旅館業產生的必然性、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第二,從實證的角度分析了具體地區的家庭旅館業發展。如褚蓓(2002)通過對杭州和仙華山兩地的家庭旅館進行比較研究,從內外因素上分析了家庭旅館的生存條件,從而對如何發展家庭旅館進行了探討;李俊梅(2006)以貴州省為例分析了西部地區發展家庭旅館的重要意義,并通過其存在的合理性來探討當前形勢下如何從不同方面更有效地發展家庭旅館;盧竹(2007)對鳳凰古城家庭旅館業進行了實證調查,分析了該地區的經營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蒙芳(2007)以桂林陽朔和龍勝平安寨的家庭旅館為例,比較兩地家庭旅館經營管理現狀和特征的異同,揭示形成二者差異的相關原因和因素,為其他地區家庭旅館的經營和管理提供可借鑒的現實經驗。
二、重慶發展家庭旅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一)體驗經濟時代下市場需要家庭旅館
重慶家庭旅館發展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從境內游客的需求來看,多數國內游客仍屬于經濟型旅游者,消費水平較低,價格因素成為游客行為的敏感因素;加之,近年來隨著“體驗式旅游”的興起,游客已經不再滿足于跟隨旅游團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形式,而是更喜歡采用自助旅游的方式開展深度旅游,從而體驗當地的民風民俗,入住家庭旅館則可以滿足旅游者的這種需求。就境外游客而言,他們本身就崇尚背包旅游,隨著我國入境游的快速發展,旅游環境日趨改善,境外游客也逐漸放棄同質化程度較高的星級酒店,入住更能親身體會原汁原味異域風情的家庭旅館。
(二)重慶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家庭旅館
可持續旅游發展是現代普遍關注的問題,《可持續旅游發展行動戰略》中的可持續旅游發展概念是,“在保持和增強未來發展機會的同時,滿足外來游客和旅游接待地區當地居民的需要,在旅游發展中維護公平,它是對各種資源的指導,以使人們在保護文化的完整性,基本生態過程,生物多樣性和生命維持系統的同時,完成經濟,社會和美學需要”。家庭旅館根植于本地,可以緩解重慶的社會承載力和環境承載力,降低各種現代文明帶來的污染。同時,家庭旅館可以充分發揮重慶本地的空間資源和人力資源,增加了本地居民的經濟收入,加強了重慶居民和外來旅游者的文化交流,實現了經濟社會需要。家庭旅館對重慶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家庭旅館能解決重慶部分農轉非人口再就業問題
2010年重慶開始啟動涉及千萬農村人口的戶籍改革。重慶市政府第75次常務會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重慶市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及《重慶市戶籍制度改革配套方案》。力爭到2020年全市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從目前的28%上升至60%-70%,這意味著有近1000萬農村人口將轉為市民。農民一時間得到了一筆數目可觀的安置費和數套城市化公寓住宅,但是因此失去了土地,需要重新就業。有的“農轉非”居民將多余房屋出租,但往往因房屋所處地理位置并不理想,所得房租有限,不能完全滿足一家人生活所需。同時光靠出租房屋,而不工作,多數人成天無所事事。而如果將其新獲得的安置房用作家庭旅館經營,每月的房租可以提高兩、三倍,也可以解決城市化改造后的就業問題。
(四)國內外旅游市場為重慶家庭旅館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根據華龍網公布的統計數據,2011年重慶市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22億人次,是直轄首年的12倍;實現旅游總收入1268.62億元,是直轄首年的17.3倍。2011年全市旅游業增加值達501.25億元,占了全市GDP的5.01%。15年間,重慶共接待游客10.96億人次。按照規劃,到2015年,重慶旅游產業的目標是,過夜人次要達到1.08億,年均增長20%;入境旅游人次和外匯收入分別達到306萬、16億美元,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7%,真正成為重慶的支柱產業。
(五)重慶旅游環境的優化促進家庭旅館的發展
隨著“五個重慶”的建設,重慶再旅游市場秩序規范、旅游市場物價監督管理、旅游投訴處理、城市交通出行環境、賓館酒店管理、食品安全監管、社會治安防控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重慶旅游環境進一步優化。在重慶市政府出臺的《重慶市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把旅游業建成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帶動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把重慶建設成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中國西部地區旅游高地”。政府對旅游業的高度重視,重慶旅游環境的優化,給家庭旅館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家庭旅館與其他星級酒店比較而言,有著經濟、自助、靈活、家居氛圍濃厚等優點。在地方旅游的發展中,作為住宿行業的有益補充,有著其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在其管理上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各地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家庭旅館的引導與管理,才能促進該行業的健康有序地發展,更好地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