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莉花,陳曉陽,李 晟,聶鈺松,扈自然
(1.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湖南 長沙410208;2.湖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湖南 長沙410208;3.湖南中醫藥大學醫學院,湖南長沙410208)
中藥是中醫學(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學”研究的是中藥基本理論和中藥來源、產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規律,它是醫學院校醫藥專業學生的主干課.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授課為主導進行知識傳授;而“中藥學”涉及面廣、內容多、實踐性強,由于專業、層次、接受能力等不同,課時受到限制,如果再加上枯燥被動的教學形式,將無法形成中藥學與臨床分析思維的緊密結合,勢必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導致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有難度.筆者前期[1]導入案例對藥物功效與應用進行歸納演繹的教學實驗,結果顯示滿意度、總體評價均達91.6%以上.本文旨在,將案例導入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填灌式)的認可程度和教學效果作一比較,現介紹如下.
對我校2007級中醫類專業3個班:中西醫結合5年制1班(60人)、2班(隸屬于獨立學院,60人),中醫專業本碩7年制班(70人)的“中藥學”教學中,適時導入案例;并以中醫5年制班為對照組(簡稱對照班,60人),給予傳統法常規教學.研究對象,共為250人.
1.2.1 案例準備過程
由任課教師從公開出版的教材、著作及論文中精選出與教學內容緊密相扣的典型古今案例、國內外研究動態及熱點,解讀分析后找出關鍵點;設計如何引出教學內容,如何按照教學認知規律形成對案例嚴密的分析序列;深入淺出提出問題;最后寫成歸納形式的教學講義.將案例內容承載于多媒體課件上,以助學生高效完成學習內容.
1.2.2 課堂教學導入案例
圍繞章節所系藥物的功效和應用,導入相應典型古今案例,或緊扣案例從炮制、劑量、煎煮及劑型等方面衍伸出用藥安全性,或在課程接近尾聲的最后1-2章,以案例引出綜合歸納.如講解胸痹病名時,導入冠心病病例后,針對寒、痰、瘀、氣滯等成因,聯系前面章節所學藥物串講出桂枝、枳實、薤白、檀香、陳皮、川芎、瓜蔞、半夏、人參、麥冬等藥的藥性與功效,從而鞏固和擴充知識;講解具體毒藥時,串講出藥物的理化成分及藥理、中毒情況及解毒措施等的案例或實例,以加深對中藥藥性的理解和加強用藥防范安全意識.
1.2.3 實驗教學導入案例
利用部分實驗課時間,主要采取三種形式:首先是教師示范引導,適時而巧妙地導入相關案例;其二是將有關案例預先發給學生讓其查找資料作準備,便于課堂上展開討論時各抒己見;其三是循序漸進,由學生制作符合自身特點、而又有點“麻辣口味”(需要借助外力解答)的案例課件.并由小組派代表或主動或點名,上講臺演示,最后教師點評總結.
根據文獻[2]有所改進,具體以教學興趣、理解記憶、思維啟發、思路創新四項抽象指標,主觀評價認可程度;以期末考試成績、創新課題及發表論文等量化指標,客觀評價教學效果.“中藥學”教學期末采取匿名問卷形式,發放問卷調查表250份,收回有效問卷表250份,總回收率為100%.問卷調查及考試成績情況,均進行X2檢驗統計分析.
以四項指標主觀評價教學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采用案例導入教學法的3個班,自評單項能力增加均在85.0%以上,其認可率明顯高于非案例教學的單一傳統法對照班(83.3%以下),見表1.

表1 案例導入對能力培養的影響(人數,%)
期末考試成績結果顯示,不及格率:導入案例教學的3個班共為6.2%,而對照組有13.3%;80分以上(含80分)的優良率:7年制中醫專業為58.6%,中西醫結合1班為58.3%、2班為55.0%,對照班為18.4%;平均成績:3個班依次為 85.11、77.82、75.81,均高于對照班的 66.75,尤以 7 年制中醫班成績最佳,差異有顯著性(P<0.05),如表2.

表2 案例導入對考試成績的影響(人數,%)
申報省級“大學生科研創新課題”結果顯示:7年制中醫專業班、中西醫結合1班申報及批準數均較多,中西醫結合2班次之,而對照班為0.發表論文結果顯示:7年制中醫專業班、中西醫結合1班均分別公開發表論文2篇,如表3.

表3 案例教學對申報科研課題的影響
所謂案例式教學法,通常是指通過一個具體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我國本科教育是以學校理論教育為主,“中藥學”教學受多種條件限制,理論教學階段中學生接觸臨床或實踐操作機會較少,故常會對一些古今病名的枯燥及藥物內容的繁雜感到茫然而厭學.為了夯實中藥理論知識的基本功,為后續課程及臨床用藥打下堅實基礎,我們根據學生學歷層次、專業和興趣特點的不同,致力于尋找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按本課程特點精選典型案例,課堂上展現解讀或課后討論.
我們以案例引導歸納演繹中藥功效及適應證;或要求學生將案例與教材有關理論結合起來,歸納一般性觀點,圍繞案例陳述其所辨證型、隨癥立法及其依法引出的相應方藥;或將稍有難度的案例布置為課后討論題,抽部分實驗課由師生共同解答共性問題及難點要點,激發其創新思維.教師還應從案例庫中再調出類似而又相對簡單的案例,進一步檢查學生理解知識、應用原理的能力.學生在學習“中藥學”之前已學習過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等課程,有了一定辨證論治基礎,雖然是二年級學生,但基本可以按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等進行初步辨證.因此,案例導入法應貫穿于每次課的始終[2].
案例評價是檢驗師生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問卷調查、期末考試成績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班比較,3個班學生對案例導入法的興趣度、理解記憶度、思維啟發度、創新思維度四項指標均明顯增強;3個班學生優良率明顯提高、不及格率顯著降低、平均分數差異具顯著意義(P<0.05);7年制中醫班成績最佳,可能與專業基礎課的課程設置、課時及學生自身特點等有關.申報省級“大學生科研創新課題”以及公開發表論文,結果顯示:案例導入班均比對照班多,表明案例教學能啟發學生的創新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實踐證明:“中藥學”案例教學強調縱橫比較藥物,加之要求學生個人探索以形成想法和意見,使其學習的興趣性、主動性明顯提高,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以案例導入又加強了對臨床知識的理解、判斷及融會貫通能力;圍繞案例進行師生互動的實驗課教學,使學生走上前臺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縮短了師生間、生生間距離,有利于動態的信息交流,降低了對新知識學習的難度;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組織引導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高.在相同教學時間中,對于提高教學質量,運用開放性[3]案例教學法,確實要優于常規傳統教學法.
當然案例導入法的教學模式,在中藥學教學中還處于嘗試階段,必然還存在不足,如師資力量明顯不足,案例儲備不多;實驗課時少,學生發揮不夠;教師固有的教育觀念轉變不突出,中藥學專業人才現有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調整不大等等.培養出基本功扎實、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更好適應社會的創新型人才,案例教學確實能起到鋪墊作用,因此該教學模式應加以推廣應用.
[1]俞潔東,陳曉陽,李晟.對《中藥學》案例教學滿意度的調查分析[J].醫學教育探索,2010,(8):1037 -1040.
[2]陳美娟,葛李,肖順漢,等.案例導入法在藥理學大課教學中的應用[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49 -50.
[3]何曉山,林青,淤澤溥,等.中藥藥理學實施案例教學法的研究[J].藥學教育,2011,(4):39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