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洵迪 張蜜 吳艷
摘要 國外對我國光伏產品課以沉重的關稅,我國光伏產業面臨來自國際貿易的重大挑戰和強烈沖擊.我國貿易政策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績效如何,本文從R&D;補貼政策、出口退稅政策和技術性貿易壁壘三個方面展開研究.通過構建AHP灰關聯分析法,以江浙滬地區的光伏產業為例,從R&D;補貼政策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制定我國光伏產業貿易政策的對策性建議.
關鍵詞光伏產業;貿易政策;AHP灰關聯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貿易政策績效如何,這是政府決策者所關心的問題.對貿易政策績效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即:R&D;補貼政策、出口退稅政策和技術性貿易壁壘.如何看待貿易政策的績效,一些學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1-7].
1)R&D;補貼政策的績效.R&D;補貼政策是政府補貼政策中常用的一種補貼方式,主要針對新興產業以及高新技術型產業.Jan Haland和Hans Jarle Kind在討論一國成本節約型R&D;補貼政策時[1],認為一國的貿易成本越小,提供成本節約型R&D;補貼越高,大廠商對于R&D;投入的效果并不明顯.
2)出口退稅政策的績效.出口退稅主要是通過退還出口貨物的國內已納稅款來平衡國內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從而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ChiChur Chao、W.L. Chou、Eden S.H. Yu以中國經驗為例[2],研究了出口退稅對出口發展的影響.研究表明出口退稅政策確實可以促進出口,同時也能夠促進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同時還會造成失業增加、稅收減少和消費者剩余減少等負面影響.
3)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績效.技術性貿易壁壘作為限制外國產品進口為目的的一種非關稅壁壘措施,是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最有效手段.昝宏主要針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茶葉出口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3],研究表明我國茶葉出口的數量、金額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系,其影響程度較其他因素也具有更強烈的顯著性.
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的重點產業,近幾年在國內發展規模迅速擴大,年平均增長高達40%以上.我國光伏電池產量在2007年就首次超過了德國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我國在發展光伏產業方面,現在卻面臨極為不利的國際貿易環境[8].據2012年10月11日的中國經濟網(北京)報道:“美國終裁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34%~47%關稅”.美國之所以對我國的光伏產品課以沉重的關稅,就是因為美國政府認為中國企業獲得了政府不當補貼,光伏產品在美國市場以低于成本價格出售.我國光伏產業要應對來自國際貿易的重大挑戰和強烈沖擊,需要政府采用有利的國際貿易政策來保障光伏產業的發展.貿易政策促進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績效如何,本文從R&D;補貼政策、出口退稅政策和技術性貿易壁壘三個方面展開研究.
2基于AHP—灰關聯分析法的貿易
政策績效評價模型
要構建的評價模型屬于多屬性、多層次、多目標的決策綜合評價模型,所選取的指標具有較強的不確定因素,指標的屬性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單純地使用AHP只是將各因素指標進行比較,并沒有考慮因素指標之間的關聯.因此,將AHP與灰關聯分析進行結合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對復雜的指標體系進行不確定性評價分析.
經濟數學第 29卷第4期
王洵迪等:基于AHP灰關聯分析法的光伏產業貿易政策績效研究
2.1AHP—灰關聯分析模型及分析
2.1.1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值
1)指標選擇.主要采用專家評估法來確定所選取的指標體系.各初始指標按照“不重要”、“較不重要”、“一般重要”、“重要”、“非常重要”分別賦予1、3、5、7、9的分值.
2.2光伏產業貿易政策效應評價模型
2.2.1光伏產業評估體系的建立
1)經濟效益.光伏產業作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其經濟效益在一定時期內將會作為衡量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在考慮評價光伏產業績效時,經濟效益體現了產業的戰略性目標,同時也反映了該產業的效益特征.本文將主要把總資產貢獻率、產品銷售率以及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三個方面作為二級指標來分析光伏產業的經濟效益.
2)國際競爭力.在分析國際貿易政策對于光伏產業影響時,產業在國際市場上所表現出來的競爭力同樣能夠代表該產業的發展態勢.進出口總額能夠充分顯示出該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經濟效益;境外投資能夠反映出該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前景和潛力;國際市場占有率能夠反映出該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重要程度和國際發展態勢.所以,本文選取以上指標來評價光伏產業在貿易政策影響下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3)創新能力.產業的創新能力能夠體現該產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光伏產業具有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創新作為光伏產業發展的支撐點和動力,其發展能力決定了產業未來發展的走向.只有掌握了高端的研究技術,產業才能夠在市場上與其他產業進行抗衡.因此,本文選取了科研成果轉化率、新產品總值增長率和研發經費成本增長率三項指標作為研究產業創新能力的二級研究指標.
綜上所述,光伏產業評價指標體系如下,見表1.
根據以上判斷矩陣得出的指標層次總排序如下:W=(0.033,0.108,0.059,0.067,0.067,0.067,0.257,0.086,0.257).因此,選擇的R&D;補貼政策影響下指標為:科研成果轉化率、研發費用金額、產品銷售率、新產品總值增長率.
2)出口退稅政策.根據上述AHP評分規則,構造的判斷矩陣,見表3.
根據以上判斷矩陣得出的指標層次總排序如下:W=(0.285,0.086,0.157,0.200,0.067,0.067,0.047,0.047,0.047).因此,選擇的出口退稅政策影響下指標為:總資產貢獻率、出口總額、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產品銷售率.
3)技術性貿易壁壘.根據上述AHP評分規則,構造的判斷矩陣,見表4.
根據以上判斷矩陣得出的指標層次總排序如下: W=(0.135,0.041,0.074,0.313,0.197,0.083,0.077,0.049,0.031).因此,選擇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下指標為:出口總額、境外投資額、總資產貢獻率、國際市場占有率.
2.2.3光伏產業貿易政策決策模型指標體系
根據AHP得出的各貿易政策下需要重點考慮研究的指標可以分為極大型指標(指標值越大越好)、極小型指標(指標值越小越好)和區間型指標(以某個固定區間值為最佳).在構建灰關聯分析的最優參考序列時,需要將上述指標進行規范化
綜上研究,本文總結出在不同貿易政策影響下的光伏產業評價指標體系,見表5.
3實證分析——以江浙滬地區的
光伏產業為例
3.1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及產業鏈結構
光伏產業鏈結構從上游到下游的各相關環節能夠為企業提供一系列配套的特定服務和產品.產業結構上游環節主要包括產業發展的關鍵資源和技術性材料;中間環節主要包括硅基太陽能和多元化合物薄膜電視;下游系統主要包括并網電站,戶用光伏系統等.光伏產業鏈結構主要呈現出“微笑曲線模型”,如圖1所示,光伏產業結構的上游環節和下游環節產業價值最高,在產業發展中需要重點關注,也是產業結構環節中需要著重發展.
3.2 江浙滬地區光伏產業的相關貿易政策績效分析
3.2.1R&D;補貼政策績效分析
選取長三角地區浙江省2007—2011年相關指標數據來對光伏產業實施R&D;補貼政策后的績效進行評價.
從中可以發現浙江省在2007年實施R&D;補貼政策之后,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即政府在加強R&D;補貼政策引導之后,光伏企業的創新潛力得到了發揮,但政府對于創新活動的扶持不應僅僅只局限于資金的支持,還應關注創新人才的培養.
3.2.2出口退稅政策績效分析
本文將選取長三角地區的上海市2007—2010年相關指標數據來對光伏產業實施出口退稅政策后的績效進行評價.見表7.
從中可以看出上海市在2007年實施出口退稅政策之后,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補貼光伏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能夠提高產業的出口競爭力.上海市光伏產業鏈結構呈現“兩端高、中間低”,發展光伏產業最大的價值環節在于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的拓展.因此實施出口退稅政策,應該選擇最優的發展結構部分進行補貼支持,這樣才能實現光伏產業的價值最大化.
3.2.3技術性貿易壁壘績效分析
本文將選取長三角地區的江蘇省2007—2010年相關指標數據來對光伏產業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政策后的績效進行評價.見表8.
從中可以看出江蘇省在2007年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政策之后,存在的主要問題.江蘇省光伏產業在進口方面,運用技術性貿易壁壘來緩解外國產品對國內市場沖擊的政策力度還不夠,所實施的進口政策,最好既能對本國產業適度保護,又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3.3實證結果分析
從上述分析法所得出的數據來看,近幾年江浙滬地區光伏產業的發展雖有波動,但整體來說還是平穩快速地發展著.在實行各貿易政策后的,產業的發展確實得到了保障,相關企業也得到了政策優惠,發展規模迅速擴大.同時,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江浙滬地區的光伏產業的發展在2009年面臨了巨大的考驗,整體數據相較于2008年出現了較大的波動.這其實是由于國際光伏市場的變化所導致的.2009年當時世界最大光伏需求國家西班牙的光伏政策發生了改變,該國光伏市場大幅縮小,這是當時長三角地區光伏產品出口大減的主要原因.
4發展我國光伏產業的貿易政策建議
1)加大力度扶持光伏產業的R&D;創新活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是企業長久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加強政府政策在這方面的引導,能夠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潛力,在行業中也能夠起到示范作用.對于創新活動的扶持不應僅僅只局限于資金的支持,還應著重關注創新人才的培養.在技術進步的進程中,高層次人才能夠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才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
2)完善光伏產業的進口政策.光伏產業的進口政策既要能對本國產業適度保護,又能引進先進技術,促進本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同時在進口方面,還可以充分運用技術性貿易壁壘來緩解外國產品對國內市場的沖擊.使用的進口政策既要能對本國產業適度保護,又能引進先進技術,促進本國光伏產業的發展.
3)政策補貼產業鏈結構的關鍵環節.補貼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能夠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前文分析的光伏產業鏈結構主要呈現“兩端高,中間低”,發展光伏產業最大的價值環節就在于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的拓展.因此我國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時,由于不同產業的關鍵發展環節也不同,政府的扶持政策也要因地制宜,選擇最優的發展結構部分進行補貼支持,這樣才能創造產業的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Jan HALAND, Hans Jarle KI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R&D; and strategic trade policy[R].New York:Banco de Espana Research Paper Series,2008.
[2]Chichur CHAO, W L CHOU, Eden S H YU. Strategic trade policy,the committed versus noncommitted government and R&D; spillovers[R].Boston:Harvard University,2001.
[3]昝宏.技術壁壘對我國茶葉出口影響的實證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6,30(12):33-37.
[4]王宜斌.新興產業發展中產業和貿易政策的效應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經濟學院, 2011.
[5]賀正楚,張訓,周震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與評價及實證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31(12):62-67.
[6]王明旭,劉俊,毛楠.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個支柱產業:經濟發展轉軌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R].上海:東方證券研究所,2010.
[7]景欣.戰略性貿易政策與中國新興產業發展研究[J].商業時代,2011,28(22):121-124.
[8]柳卸林,高偉,呂萍,程鵬.從光伏產業看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模式[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33(1):1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