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滿
“總量滿足、結構合理、票面整潔、持有者放心”是流通中人民幣的主要管理目標,其中“票面整潔”指人民幣整潔度較高,老百姓手中污損、殘損的人民幣能夠及時兌換。由于多年來我國對現金交易的偏好,紙幣在社會商品交易中使用量大,污損、殘損的人民幣較多,不僅影響國家形象,也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提高了社會交易成本。本文在總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影響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當前影響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的主要因素
(一)商品流通環節中現金使用量過大,社會交易成本過高
據統計,2005年底我國市場貨幣流通量為2.4萬億元,而2010年底市場貨幣流通量超過4.23億元,僅5年時間就增長了80%。這其中雖有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提高的正常需求因素,但增速如此之快,也說明我國非現金工具的推廣使用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而且流通中的現金量巨大,明顯會帶來較高的社會交易成本,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不符。在現實中,人民幣長期大量頻繁的使用,不僅降低了人民幣的整潔度,也對防偽、打擊假幣犯罪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金融機構履職不到位,重利潤輕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21條、22條明確規定,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收兌停止流通的人民幣;不得將停止流通的人民幣對外支付;無償為公眾兌換殘缺、污損的人民幣,并將其交存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對于流通中回籠的現金,商業銀行要按照人民幣流通標準進行挑剔、清分,滿足人民幣整潔度流通要求,將殘損幣、不宜流通人民幣挑剔出來,符合“五好錢捆”和七成新流通的標準(點準、挑凈、墩齊、碼平、成捆)。而從實際工作和常規檢查的情況來看,部分金融機構沒有很好地履行維護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的任務。究其原因,一是沒有明顯的直接收益,金融機構主觀上對殘損幣兌換工作的積極性不高,特別是零幣兌換,收取費時、費力,臨柜人員在支付客戶現金時偏重大面額票幣等,多種因素使得小面額票幣整潔度提升的難度加大。二是出于成本考慮金融機構不愿或很少將小面額人民幣擺布到縣域尤其是農村營業網點,造成縣域及農村地區人民幣整潔度較差。三是部分金融機構還沒有完全做到“收支兩條線”,使部分不宜流通的人民幣又重新流入市場。
(三)居民普遍缺乏良好的用現習慣,愛護人民幣的意識不強
一是由于居民缺乏對人民幣常識的掌握,愛護人民幣的意識不強,貨幣被亂涂亂畫、隨意折疊的情況普遍存在,加快了紙幣的磨損。二是“喜紙不喜硬”,由于硬幣較沉、攜帶不便,且缺乏使用環境,導致硬幣沉淀現象嚴重,加劇了小面額票幣供應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三是很多居民及商戶僅僅把人民幣作為交易結算工具,不在意票幣是否殘缺、污損,“能用就行”的心理廣泛存在,不愿主動去銀行兌換殘損幣,增加了金融機構回收殘損幣的工作難度,致使部分殘損幣長期在市場上流通,這是造成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四)人民幣反假任務依然艱巨
普通民眾的反假意識仍然比較淡薄,對假幣犯罪的打擊力度還不夠大,導致假幣流通得不到有效遏制。從現實情況看,雖然民眾防假貨意識較強,但反假貨幣意識和反假幣技術卻比較差。根據從商業銀行和公安機關了解到的實際案例,極少有收到假幣主動上交到商業銀行和公安機關的居民。二是反假幣工作機制還不夠順暢。在我國現行的假幣防范制度中,國務院反假貨幣工作聯系會由19家相關部委作為成員單位,聯席會議辦公室每年僅召開3—5次聯絡員會議,缺乏穩固和實質性的協同專職部門,因此存在部門間協調難、決策難、執行難等制度設計方面的問題。
二、提高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的對策建議
(一)不斷加大原封新券的投放力度,從源頭上促進整潔度提高
一是加強計劃管理,加大發行基金調撥力度。加強基層調研力度,根據流通人民幣殘損券的回收數量,高于一定比例進行適量估計,并相應加大投放力度。二是抓住旺季現金大投放的有利時機,集中進行新券投放。如各地開展的“換新錢、過新年”活動,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同時在保證總量供應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工作重點,加大小面額原封新券的投放力度,有效改善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和券別結構。
(二)積極探索新的貨幣發行管理模式,提高現金投放的計劃性
一是提高發行基金投放的科學預測水平,及時掌握商業銀行中心庫庫存現金數量和券別結構,加大對重點用現單位的監測力度,進一步增強發行基金計劃調撥的前瞻性和主動性。二是以比例管理為核心,對發行基金投放回籠進行量化,由被動管理向主動調控流通中券別結構、地域結構和回收結構轉變,由傳統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轉變。三是針對縣域以下地區現金需求總量擴大、現金供應渠道不暢通、流通中人民幣的整潔度整體不高、縣支行人民幣流通監測和調控管理力度不夠等問題,積極創新貨幣發行模式,提高縣支行貨幣發行管理能力。
(三)切實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督管理,規范現金服務
一是制定金融機構全額清分實施規劃,規劃要包括全額清分工作目標、步驟、具體措施和工作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實現金融機構向人民銀行發行庫交存現金,柜臺對外支付現金全額清分的工作目標。二是積極履行法律賦予的依法行政權,加大人民幣收付業務的行政執法力度,嚴把金融機構交存款項質量關。三是推進現金服務示范網點的建設工作,以點帶面,建立現金服務規范,促進金融機構不斷提升現金服務水平。
(四)開展殘損幣回收質量管理專項行動,促進殘損幣回收
針對殘損幣回收難的問題,在日常殘損幣回收工作之外,定期開展集中性的殘損幣回收質量管理專項行動,使社會公眾手中的小面額殘損人民幣及時回收到金融機構。加強計劃管理,合理制定各券別殘損人民幣的回收計劃,分解落實到金融機構,定期調度各金融機構回收進度,監督金融機構不折不扣地完成人民幣的回收計劃。創新殘損幣回收方式,重點加大對公交公司、集市、農村等區域的殘損幣回收力度,建立殘損幣回收長效機制。
(五)發動立體式宣傳攻勢,增強全社會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人民銀行和金融機構要向社會加大人民幣知識的推廣和宣傳力度,將愛護人民幣與反假幣宣傳同時進行,利用展板、動畫、現場講解等手段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愛護人民幣的知識,增強群眾愛護人民幣的意識。要廣泛利用各種媒體,改變社會公眾在人民幣上亂涂亂畫等不良習慣,形成全社會愛護人民幣、保持人民幣整潔的新觀念。
(責任編輯 耿 欣;校對 XY,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