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悅 廣西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在當今社會處在大變革、大轉型當中,要跟上社會的步伐,淮北市必須審時度勢,立足現有的經濟基礎,積極響應中央和安徽省的頂層設計規劃,融入安徽經濟轉型當中,實現經濟的轉型。只要跟上社會發展步伐,才能取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在區域分工逐步明晰的當今,淮北市如何實現經濟轉型,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區域分工是區域之間經濟聯系的一種形式。由于各個區域之間存在著經濟發展條件和基礎方面的差異,因此,在資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動的情況下,為滿足各自生產、生活方面的多種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各個區域在經濟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較利益的原則,選擇和發展具有優勢的產業。于是,在區域之間就產生了分工。
區域分工理論主要包括成本學說和要素稟賦學說兩種理論。成本學說是運用生產成本的比較來解釋區域分工的一種理論,主要有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學說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絕對成本學說認為每個地區都有適于生產某些特定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如果每個地區都根據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去進行專業化生產,就可以使成本絕對降低。然后,彼此進行產品交換,則對有關地區都有利。這樣,如果各個地區都能夠利用優勢條件發展專業化生產部門,就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使各地區的資源、勞動力和資本得到正確的分配和最有效的利用。比較成本學說認為,一個國家無論處于什么發展階段,經濟力量如何,都有其相對優勢,即使處于劣勢,也能從中發現相對優勢。在自由貿易的條件下,各國應該把資本和勞動用于具有相對優勢的產業部門,生產本國最有利的產品,利用國際分工和貿易完成相互之間的互補,從而在使用和消耗等量資源的情況下,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要素稟賦學說是解釋區域分工另一種理論,在自由貿易的條件下,各個區域或國家都應該根據要素稟賦條件,進行分工,開展貿易,從而更有利于提高各區域或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就經濟轉型的概念而言,經濟轉型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制度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根本變化。具體地講,經濟轉型是經濟體制的更新,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經濟結構的提升,是支柱產業的替換,是國民經濟體制和結構發生的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經濟轉型要立足于當地的經濟基礎,資源優勢,才能加快轉型的步伐。
安徽淮北市地處溫帶大平原,自然條件優越,經過50多年的開發建設,淮北市現已形成了煤炭、電力、紡織、釀酒、建材、化工等協調發展的工業體系。與周邊地區相比淮北市的比較優勢有:一是自然條件優勢:淮北地處淮北平原,地形平坦;屬北方型大陸性氣候與濕潤氣候之間的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土層深厚肥沃;豐富的生物資源。二是旅游資源優勢:有眾多的自然景區和人文景觀。三是煤炭資源優勢。淮北已探明儲量84億余噸,且煤種齊全。隨著國家新能源戰略的實施,我市煤炭資源的品種優勢將進一步突出,是全國少有的具備發展煤化工條件的煤產區之一。四是區位優勢逐步顯現:淮北是安徽距離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最近的城市,是安徽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之一。京福高速、連霍高速的貫通,京滬高速鐵路的修建,進一步改善了淮北市的交通條件,淮北市東西互補、南北交融的區位優勢逐步提升。五是勞動力資源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大批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熟練的產業工人,勞動力成本遠遠低于長三角地區,比較優勢明顯。六是工業基礎優勢:50多年的開發建設,淮北市現已形成了煤炭、電力、紡織、釀酒、建材、化工等協調發展的工業體系,輕重工業較發達。這些有利條件為淮北市進一步發展食品工業、煤礦機械制造業、紡織業、煤焦化及旅游產業以實現經濟轉型提供了有利條件。
安徽淮北因煤而興市,經過50年的開發建設,煤炭工業基礎雄厚。但經過五十多年的開采,煤炭儲量已嚴重不足,傳統的采煤業將由盛轉衰,2009年淮北市被確認為資源枯竭型城市。從區域分工理論出發,建議當前應在鞏固傳統產業保持穩定發展的同時,要突出重點領域和特色產業,大力推進新的產業比較優勢的快速形成。
經濟轉型路徑之一:發揮農產品資源優勢,以百路物流基地為依托,帶動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的發展。
由于淮北地處淮北平原,地形平坦,氣候雨熱同期,隨著中低產田的治理成功,水利設施的完善,這里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產品非常豐富,為食品、釀酒、生物制藥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百路物流基地坐落在濉溪縣百善鎮支線鐵路青阜(青龍山—阜陽)線上,是安徽鐵道發展集團投資建設的以鐵路運輸為基礎的大型糧食和農副產品儲運基地。目前業務已覆蓋包括西藏拉薩站、海南海口等在內的31個省、市、自治區范圍,成為鐵路系統唯一的糧食和農副產品儲運基地站。該物流基地的建設發展主要基于廣袤的黃淮海平原豐富的優質小麥和高蛋白質大豆等商品糧基地,在百路物流基地周邊150公里內,面粉加工企業林立,產能巨大,品牌眾多,產品熱銷全國各地,該物流基地的建成有效解決了以往這些運輸難的問題。
為此從區域分工的角度看,淮北市發展糧食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條件優越,原料豐富,交通方便,勞動力工資水平不高,生產成本低廉,政府應加大政策支持,真正把淮北打造成為帶動黃淮海糧食及農副產品深加工大產業帶形成和持續發展的高地。
經濟轉型路徑之二:立足煤炭工業基礎,加大科技投入,延長產業鏈,發展礦山機械裝備制造業和“煤—電—化”產業鏈條。
隨著主導產業煤炭產業的萎縮,安徽淮北市經濟發展失去了動力。為了迅速扭轉這種局面,在原有工業基礎上,加大科技投入,發展附加值較高,產業生命周期較長礦山機械裝備制造業和“煤—電—化”產業鏈,可以以最小的成本,發揮自身的要素稟賦優勢,實現經濟轉型。目前淮北市已經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如以打造礦業設備專業市場為切入點,帶動礦山機械裝備制造業的集聚發展。淮北礦業設備專業市場位于杜集區高岳鎮,目前已建成兩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占地300畝,內有商戶200家,是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命名的全國唯一的礦業設備專業市場。從2006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了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淮北)煤礦機械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國內業界的影響力逐年提升,在滿足本地煤礦機械消費市場的同時,也帶動了淮北礦山機械制造產業的發展,誕生了杜集滂汪機械制造專業工業園區,吸引了國內著名的礦山機械制造企業——山河智能、中煤機械集團項目的入駐,安徽機電裝備集團也進入園區擴大了產能規模;北方交通機械集團也有意進入專業市場設立辦事處。以上述龍頭企業為依托,實現淮北經濟轉型的跨越式和可持續發展。
經濟轉型路徑之三:加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促進旅游業發展
安徽淮北市旅游資源豐富,如有眾多的自然景區如相山風景區、黃里風景區、龍脊山風景區、乾隆湖風景區、南湖濕地公園、化家湖、東湖濕地公園、榴園風景區和人文景區如中國隋唐大運河博物館、淮北國家礦山博物館、濉溪老城石板街、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淮海戰役雙堆集殲滅戰紀念館、臨渙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等;還有一些主題公園設施,如正在投資興建的南湖濕地公園;以養老物業和休閑生態旅游功能為主的舒倫仕頤養生態社區項目;以汽車銷售園、汽車服務園、汽車文化園及汽車拆卸園功能為主的汽車城項目。隨著淮北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收入的提高,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人們的消費需求大幅提高,安徽淮北市可以根據自己旅游要素稟賦的優勢,著眼“淮海旅游經濟圈”,與周邊旅游線路有機銜接,推出“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線路,充分開拓淮北市旅游市場。
[1]李小建.《經濟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孟德友,陸玉麒.中部省區制造業區域專業化分工與競合關系演進[J].地理科學.2012:(8).
[3]程必定.產業轉移“粘性”及安徽的戰略選擇[J].江淮論壇.2009:(5).
[4]李廉水,周彩紅.區域分工與中國制造業發展——基于長三角協整檢驗與脈沖響應函數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