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靈姍 東北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繼2008年美國對我國不銹鋼壓力管發起“雙反”調查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案不斷發生。2009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于美國業界所提起的“雙反”調查申請幾乎全部立案調查。2010年美國針對我國出口產品的貿易救濟措施更是全部采取同時發起“雙反”調查的方式。美國認為,只要影響或將要影響本國競爭力的產品都可以列入“雙反”產品的調查范圍。在這種意識下,近幾年我國被訴產品已經不僅僅是輕工業、紡織等傳統產品,更出現了無縫鋼管、輪胎等新興出口產品。這些產品屬于高附加值產品,說明美國不單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保護本國岌岌可危的產業,更是利用貿易保護的工具打擊我國技術的進步,實力的增長。
1.從國際法中反傾銷反補貼規則看美國實施“雙反”的法律依據。《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47)》第六條第五款有“一事不二罰”的規定:在一締約方的產品出口到其他締約方時,不得同時以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的方式補償傾銷或出口補貼所造成的相同損害。但是此條的規定,是強調不能在傾銷行為和補貼行為造成的同一損害幅度內同時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但對于傾銷行為和補貼行為造成的不同損害同時采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卻是可行的。當企業存在傾銷行為的同時又接受政府的補貼行為時,進口國對企業的低價出口就可以使用“雙反”措施。
其次,如果一個產品同時出現了傾銷和補貼行為,并且兩者之間并無因果關系。當該產品對進口國構成了實質損害或者實質損害威脅時,如果出口國政府提供的是禁止性補貼或可訴性補貼,那么進口國政府就可以對此產品實行“雙反”措施。為了防止重復計稅問題的發生,進口國政府的“雙反”調查是具有合理性的,因此并不算“一事二罰”。
2.從美國國內法看美國實施“雙反”的法律依據。美國的貿易立法和實踐中存在著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兩種區別,但美國成文法中并沒有明確規定可以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采取反補貼措施。在美國Lasko公司申請對原產于中國的電風扇進行反傾銷的調查中,第一次提出了非市場經濟國家中市場經濟導向行業的的測試標準。隨后美國商務部接受了對于中國的電風扇的反補貼調查申請,這表明美國國會認識到傳統非市場經濟國家向市場經濟國家轉化的意圖。從此案開始,美國對于非市場經濟國家使用反補貼法的態度開始了轉變,成為判例依據。
美國的成文法和判例法中對“非市場經濟國家”是否適用反補貼法的態度是在發生變化的,由不適用到有條件的適用。目前,為了彌補國內法對于“雙反”措施的依據不足,美國正在制定和修改其國內相關成文法和判例法。這也給了我國一個明確的信號,完善自身出口補貼方案,不授人以柄才能幫助我國企業在面臨“雙反”時做出有利于我國的行動。
3.從中國入市規則看美國實施“雙反”的法律依據。《中國入世工作組報告書》表明“:中國正在繼續進行向完全市場經濟轉型的進程,在這些情況下,對于原產于中國的產品進口到其中一個WTO成員國,在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中確定成本和價格可比性時可能存在特殊困難。這些成員表示,在此類情況下,WTO進口成員可能認為有必要考慮與中國的國內成本和價格進行嚴格比較不一定適當的可能性。”這意味著,在對商品實施反補貼措施時,可以參照反傾銷中適用于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特殊規定來確定中國商品的成本和價格。另外,《中國入世工作組報告書》還進一步規定了在反補貼案中適用中國產品補貼利益的特殊方法的透明度原則。
美國頻頻對我國發起“雙反”調查一方面是受到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和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我國企業應訴不利和宏觀經濟體制有關。
從宏觀方面看,依據入世協定,美國在15年內仍然可以把中國歸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因此,在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對于從我國進口的商品價格,美國更多的使用第三方替代價格計算傾銷幅度。而這個被選中的替代國,往往具有高于我國的成本或者出售價格,以此算出的正常價格對我國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來說非常不利。由于我國正處于向完全市場經濟過渡的階段,市場機制不健全,政府的職能不夠完善。美國商務部便利用這點將中國所有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均視為政府政策貸款計劃項下的政府補貼,而非商業貸款。因此美國商務部所選用的是一個所謂的市場基點,根據一些與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相當的國家貸款利率,簡單的確定出一個平均值。這些做法在我國企業受到反傾銷反補貼訴訟時非常不利。
從微觀企業來看,由于反補貼投訴針對的是政府對出口企業的各類補貼,美國認為我國國有企業、國有銀行受政府的命令為企業提供補貼性貸款,而企業在向政府申請土地的使用權時,費用也低于市場標準,因此給我國產品貼上了補貼性的標簽。對此我國企業拿不出可靠的證據反駁,受到起訴的中小規模企業對美國的法律機制又缺乏了解,資本力量較弱,無法應付高昂并耗時的應訴程序。況且在不利狀況下應訴獲勝的可能性并不高,更多的企業寧可放棄美國市場,在這種心態下,貿易摩擦成倍增長。
對于中國來說,長期依賴美國的輕工業市場,又對美國的高科技產品有很大的需求,這使得我國在貿易糾紛中處于劣勢地位。但是美國對華出口政策基本維持不變。因此,中美貿易摩擦的解決在于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美國對華技術出口政策的放寬。然而,這些解決方法畢竟是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去實現的,在當前“雙反”貿易糾紛頻頻發生之時,我國企業也需要更多考慮如何去維護自身的權益。
在一方面,“非市場經濟地位”所引發的反傾銷問題已經越來越不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開展。因此我國必須主動謀求“入市”。努力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推動企業的市場化改革和政府職能規范化,實現政企分開,做到與國際接軌,管理規范,競爭透明化。雖然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時,同意美國在15年內將我國作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但在面對新一輪的貿易保護主義時,我國政府也應當肩負起一定的責任,積極采用各種外交手段,讓美國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從而認可我國產品的國內價格。
在另一方面,企業應當加強建設自身“雙反”的預警機制,壯大行業協會力量。各個外貿行業協會亟須開展公共信息服務,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建立相關信息的動態數據庫,為各個行業提供更加豐富的原料、產品、技術、價格等信息,使企業出口時能了解美國市場的最新動態,有效決策,避免貿易保護的限制。同時積極促進眾多的小企業并購重組,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大企業。大企業無論從財力還是重要性來說,在應對程序復雜、費用昂貴的“雙反”案中都更有實力積極應訴,聘請更好的律師,搜集相關佐證,最后取得勝利。
最后,當面對美國的不公平貿易救濟制裁時,我們可以拿起WTO的武器,對美國提起上訴,反對歧視性貿易保護主義,由專家組進行裁決。但是我國必須加強對WTO爭端解決機制和程序的研究,提高應訴技巧的使用,并成立監督其他國家履行WTO義務的專門信息情報機構,合理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充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遏制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最大程度地維護中國的自身權益。
[1]王璐寧.美國對華“雙反”調查的現狀及應對[J].法治,2011(337)
[2]姚銀偉.美對華實施“雙反”之違法性分析——兼評中國訴美國反傾銷反補貼措施案(DS379案)[J].黑河學刊,2011(10)
[3]Bradley T.Compton.U.S.Export Strategy For The New Global Main Street[M].Nova Science Publishers,In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