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風 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
關于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的探討
■梁瑞風 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
隨著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的加深,保護知識產權與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之間的矛盾日顯突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以及其自身內部之間的矛盾也愈發不可調和。鑒于知識產權制度在促進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文化繁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如何通過知識產權的保護來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顯得極為重要,本文針對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善建議,以期能提高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中小企業 知識產權保護 自主創新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市場中,一個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衡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標準。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表明,我國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在國外,很多企業已經將知識產權視為參與市場經濟競爭的核心武器,但是由于我國體制制度的影響,大部分中小企業不夠重視自主知識產權能力的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低,申請專利數量少,核心技術缺失,與國外公司相比,國內企業申請專利的數量仍然有較大的差距。
國內企業知識產權利益受侵害和創新能力缺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不健全。知識產權制度是智力成果所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內依法對其智力成果享有獨占權,并受到保護的法律制度,知識產權制度對知識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知識經濟的發展需要知識產權制度加以激勵和推進。而一直以來,由于我國缺乏相對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知識產權在國內市場競爭和國際貿易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嚴重阻礙了國內經濟和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很多中小企業大多數沒有自己的科研人才和科研資源,自主創新能力缺乏,沒有知識產權管理的專業人才,由于缺乏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制度保障,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不力的現象比較嚴重。在專利管理機構的設置方面,根據一項對我國500家企業的調查顯示,設立專利管理機構的企業只占68%,這個數據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更要重視知識產權相關方面的組織設置和人才的儲備。
自從中國入世以后,經濟發展迅速,企業迎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由于國外企業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專利申請范圍較廣,中國企業很容易遇到“技術壁壘”。而國內企業由于創新不足,產權意識薄弱,“傍名牌”、仿冒等侵權行為時有發生,專利侵權案件逐年上升,嚴重影響到企業創新機制的形成和發展。
對于多數企業存在“有制造無創新,有創新無產權,有產權無應用,有應用無保護”的情況,企業要根據自身總體發展戰略,加強對知識產權戰略的研究,發展核心技術或產品,并對研究、開發和生產等過程中的一系列知識產權進行保護。把專利管理貫穿于技術創新全過程,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系統的有效保護制度非常必要。企業要要建立一個專門的知識產權保護部門,明確職責,分配專人對專利的申請,商標的注冊,資料的保密歸檔,知識產權侵權的糾紛等進行負責。并且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知識產權內部管理制度,加強對科技人員流動中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對本單位的技術秘密,并且要完善技術合同管理制度,切實保障企業的利益。同時還要利用國家知識產權系統,及時更新本企業的專利信息數據庫,并多學習國外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避免重復研究,重復投資和侵權案件的發生。
企業要積極從各大高校和相關行業中招聘一批能促進企業發展的精英,搞技術的,懂專利的。企業應該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識產權工作中去,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僅如此,企業還應選擇合適人員到國內外高校學習,并且定期派遣優秀人才到國外交流學習,了解國內外知識產權最新信息,使他們提高知識產權的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
面對日益頻繁的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中小企業要增強法律意識,要在企業內部廣泛宣傳法律思想,組織相關人員學習知識產權方面法律規定,研究成果要及時申請專利,不能急于公開發表而使其喪失新穎性,讓別的同行企業有機可趁,搶先注冊給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并且不要盲目開發技術和仿冒名牌,引發侵權。在被告發侵權后,要利用法律知識,收集證據,盡力挽回企業損失。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已成為企業技術創新、開拓市場和獲取巨額利潤的重要武器。中小企業只有在重視知識產權開發、加強技術創新的同時,不斷增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與保護能力,才能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1]李正華.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策略研究.商業研究.2004(21).
[2]白玉平.淺談中小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法制園地.2007.
[3]全建.論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法制與社會.2006(10).
梁瑞風,男,河南省平頂山市,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2010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