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轟 貴州財經大學MBA中心中國農業銀行住房金融與個人信貸部
目前,大多數企業都采用了綜合打分法來對企業自身的信貸能力進行評價,還有一些企業也采用了層次分析法或者主成分分析法來評價自身的信貸能力。從整體上看,綜合分析法與層次分析法都存在著一些類似的問題,綜合起來可分為兩種:首先,這些方法都不能夠完全的體現出信貸能力的影響因素與影響程度,導致信貸能力的評價不夠深入;其次,企業中所指定的評價指標不夠全面,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員在其中進行人為操縱,導致信貸能力評價不夠全面。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信貸能力的評價,雖然重視了信貸能力的影響因素與影響程度,也將其中少數部分當做了評價依據,但是它幾乎是憑借相關依據進行評價,并沒有相對合理的、人性化的指標,根本無法正確的評價出企業的信貸能力。針對于上述方法,下文將這些方法不斷改進與創新,提出了更為合理的分析方法,即因子分析模糊綜合評價法,以此來評價企業的信貸能力。
在對企業進行信貸能力的評價過程中,其所涉及的指標依據相對較多,從統計學的角度上分析,我們可以將這些指標依據進行分類,可以分為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能力以及經濟實力四大類。根據統計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將這四個類型總結成14個指標體系,并在每一個類型中采用因子分析來進行評價,最后再通過模糊評價法來權衡各個層面的關系,以此來評價企業中的信貸能力。由上述四個分類我們將評價指標體系分為以下四種:
(1)盈利能力指標。在該指標體系中,主要由總資產利潤率(x1)、銷售利潤率(x2)、利息保障倍數(x3)組合而成。
(2)償債能力指標。主要有應收賬款周轉率(x4)、存貨周轉率(x5)、資產負債率(x6)、流動比率(x7)。
(3)成長能力指標。其中主要有在建工程比率(x8)、銷售增長率(x9)、凈利增長率(x10)、總資產增長率(x11)。
(4)經濟實力指標。其中主要包括凈資產(x12)、固定資產(x13)、利潤總額(x14)等。
(1)評價指標的選擇
要想對企業信貸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首先就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特點而選擇一個科學的評價項目,然后建立一個合適的評價指標。在選擇指標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堅持以下幾點原則:①統一性。即選擇的指標一定要與信貸能力的指標相吻合;②客觀性。也就是企業決策者在評價之前,應該需要對信貸能力的本質與內涵進行全面分析,這樣才能夠保證選擇的指標反映出其特征以及決策者的偏好;③全面性。所選用的不同評價指標必須要在不同的角度上反映出信貸能力;④敏感性。確定選擇的指標可以很敏感的反映出信貸能力的變化狀況;⑤獨立性。在選擇指標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選擇相關度較低的指標,因為這樣才能夠說明信貸能力中的問題,而出國相關度過高,那么也就加大了指標的權重;⑥可比性。選擇的指標涵義必須明確,保證反映的信貸能力具有可比性(橫向可比、動態可比);⑦可操作性。在選擇指標的過程中,決策者不僅要讓現有資料充分發揮作用,更需要收集更多有用的信息,以保證評價的準確性。
(2)指標數據的處理
我們對n個企業進行分析,并獲取ρ個觀測指標,此時的樣本數據為[yij](i=1,2,…,n;j=1,2,…,ρ)。由于各項指標所獲取的數值都有所不同,所以我們需要采用無量綱化的方法對其進行處理。首先,如果j值在yij中越大,那么我們就可稱其為望大特性,此時就需要根據其理論變換;其次,如果j值在yij中越小,那么就可稱其為望小特性,管理者再根據其理論來進行相應的變換;最后,如果j值在yij中處于最佳狀態,那么我們就可稱之為望目特性。
所謂因子分析法也就是企業決策者根據信貸能力內部依賴關系進行考慮,然后將其中一些較為復雜、重復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使之變成少部分綜合因子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其基本原則是:決策者按照相關程度對這些信息變量進行分組,此時每個組內的變相相關度都比較大,但是每個組之間的相關度就很小,甚至不相關,我們也就將其中的信息變量看做一個公共因子。
我們在應用因子分析法的過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進行數據的處理:
以標準化的形式來處理數據樣本——通過公式計算出樣板的相關矩陣——計算出相關矩陣的特征根以及向量的結果——以系統要求的累積貢獻率為主來計算出主因子的數量——計算出因子的載荷矩陣——確定因子的模型——總結各個運算的結果,并對整個系統進行分析。
從整體上來看,雖然因子分析法與主成分分析法都屬于因素分析法,都是統計分析方法的分支,但是兩者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成分分析是將主要成分表示為原始觀察變量的線性組合,而因子分析是將原始觀察變量表示為新因子的線性組合,原始觀察變量在兩種情況下所處的位置不同。
(2)主成分分析中,新變量的坐標維數(或主成分的維數)與原始變量維數相同,它只是將一組具有相關性的變量通過正交變換轉換成一組維數相同的獨立變量,再按總方差誤差的允許值大小,來選定多個主成分;而因子分析法是要構造一個模型,將問題的為數眾多的變量減少為幾個新因子,新因子變量數小于原始變量數,從而構造成一個結構簡單的模型。可以認為,因子分析法是主成分分析法的發展。
(3)主成分分析中,經正交變換的變量系數是相關矩陣R的特征向量的相應元素;而因子分析模型的變量系數取自因子負荷量。
所謂模糊綜合評價法也就是在模糊數學的基礎上發明的一種綜合評價方法,這種方法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是應用模糊數學的理論,然后將定性評價方法轉變為定量轉變方法。也就是說,當企業的信貸能力在評價過程中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時,我們就可采用這種方法來對其進行評價。這種方法系統性相對較強,并且能都得出明確的結果,可以解決存在在其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
綜合上述,我們對三個企業(A、B、C)的信貸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采用因子分析模糊綜合評價法來對其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A企業綜合得分分列一、二位,且在各層而指標上的得分均居中等偏上地位,二者償債能力良好企業發展后勁較足是典型的績優客戶銀行可給子較優越的貸款條件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資金支持環境,且可適當放寬各種期限的貸款。B企業的償債能力較好,因此,銀行可以適當放寬中短期的貸款,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C企業在各層而指標上的得分均較低。應在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償債能力的基礎上,積極爭取銀行的信貸支持。
通過上述,我們將設計的評價結果與實際企業的運算結果相對比,結果表明,在企業中采用這種方法進行信貸能力的評價相對比較客觀,滿足了銀行信貸的工作需要,通過因子分析模糊綜合評價法能夠針織的反映出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以及經濟實力,并且還能夠充分反映出銀行的回款風險,相對于其他評價分析方法而言,這種方法具有科學性以及實用性的特點。
[1]殷瑞飛,朱建平.關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對變量分類的探討[J].統計與決策.2005(03)
[2]胡振華,袁靜.企業效益評價因子分析模型及應用[J].中國管理科學.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