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茂芹 黃建年
(南京財經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
陶茂芹 女,1968年生。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黃建年 男,1966年生。博士,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數字圖書館、信息組織。
自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啟動開放式課件以來,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已歷10余載,成績斐然。目前,由麻省理工學院、哈佛、耶魯等200多所高等教育機構和相關教育組織組成的開放教育資源聯合體共提供了14000門開放課程,涉及20多個語種。我國國家精品課程資源中心共收錄國家級精品課程3835門,省級精品課程8279門,校級精品課程8169門,累計各類精品課程達20283門[1]。面對數量龐大的教育資源,加強開放、公開、共享不僅是社會的呼聲,亦是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的必要措施。各大門戶網站積極響應這一趨勢,紛紛推出公開課頻道,比如新浪網在教育頻道推出“世界頂級名校視頻公開課”;搜狐網在視頻頻道推出“名校公開課”;網易在視頻頻道推出“公開課”。因為門戶網站的巨大影響力,這些公開課資源必將成為社會不同群體知識充電的重要途徑[2],亦且成為我國大學生豐富自我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它不僅滿足了人們的求知欲望,開闊了眼界,加速了知識的無國界傳播[3],而且影響著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變革,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4]。對于門戶網站公開課資源的現狀以及影響進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對開放課建設的理解,亦有利于探索公共資源與高校資源互通的方式、方法,從而進一步促進全球范圍網絡環境下知識的廣泛傳播。
目前有新浪網、搜狐網、網易、超星、和訊、中國大學視頻等門戶網站推出了“公開課”。各網站欄目、內容、分類、導航、更新、下載形式、使用效率、討論區等方面各有特色。
目前各大門戶網站公開課內容涉及人文、歷史、經濟、哲學、理科、工科等學科,有學術講座類、課程學習類、生命探討類、娛樂修養類等眾多類型,分別來源于國外公開課和國內名校與名師的公開課,所用語言亦豐富多樣,既有原版公開課,也有配備中文字幕的外文公開課及純粹的中文公開課,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公開課即全部免費,同樣存在數量可觀的付費課程。門戶網站特色內容與規模見表1[5-11]。

表1 門戶網站特色內容與規模統計
由于騰訊開放平臺只有7門課程,只分為產品、技術兩類,和訊公開課也只有財經、金融方面的少量課程,因而對于騰訊及和訊網站的分類研究意義不大,其他門戶網站公開課分類情況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門戶網站公開課學科分類統計
從表2可知,目前開放課程主要集中在歷史、經濟、哲學,其次是文學、理學、工科。由于各門戶網站收集發布資源特色不同,其分類也有各自的特色,例如,醫學只有中國公開課(中國網絡電視臺)明確立類,而網易則對倫理、計算機、物理、生物分別立類;而獨有超星對文化進行立類。門戶網站的分類與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GB/T 13745-92)不同,也不同于專業和行業,與文獻、情報、圖書分類同樣存在差別,此種差異無疑會對開放資源的查找與運用產生阻礙,提供相關的參照非常必要。
課程導航系統是一種服務體系,也是一種全新管理服務理念。根據不同的語言元素,面對不同的讀者需求,為觀眾和用戶提供準確的定位。現有門戶網站內的公開課導航欄目如表3所示。
從表3可知,導航欄目的個數與本網站收集、整理、儲存的信息內容的多少有關,資源量大的一般提供的導航方式多些;學科分類導航是公開課基本導航方式,新課導航、熱門課程導航、名校(機構)導航是一般導航模式;TED專區導航、字母導航則是門戶網站的特色導航。熱門課程導航、人氣排行二者存在著共同之處,人氣排行在前面的一般都是熱門課程,熱門課程理論上應該人氣指數較高,所以一般門戶網站選擇其一作為導航,但超星、新浪例外,二者都是作為導航欄目使用,因此熱門課程導航、人氣排行二者存在著差別,熱門課程導航是網站根據理論數據確定其是否熱門,人氣排行是由觀看、學習、點擊的實踐數據決定的。

表3 門戶網站公開課導航情況統計
門戶網站提供的公開課資源已經不局限于某一專業或工作領域,強調的是對公共資源的共同使用,傳播的是信息公平獲取與分享的自由理念,一般都提供了交流與共享的平臺,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

表4 門戶網站公開課使用情況統計
從表4可知,門戶網站都提供了討論、評價區的服務,形成了“課程學習+研究+交流+創造”的一體化學習環境;但這些門戶網站的共享度不高,只有少數提供下載,而且下載的格式有限。比如網易公開課提供了3種類型的課程,但是目前能下載的開放課程基本上都屬于文化藝術類,而理工方面高新技術類課程并沒有出現,這或許是出于保密的考慮,畢竟核心課程是每所大學的競爭力所在[12]。
質量是一切課程的生命線,對公開課來說更是如此,門戶網站同樣不能忽略這一現實問題。一般來說,門戶網站視頻具有通俗性、基礎性與科普性等特征。而公開課作為一種視頻課件,無疑也有這些特點。
越來越多的國外名校公開課向全球開放,獲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進入了大眾傳播領域,知曉、傳播、應用范圍覆蓋社會眾多層面和群體[13]。特色化的課程、有人格魅力的教師能夠滿足世界范圍內不同學習者的多種需求,例如哈佛大學的《公平與正義》、《幸福》、《死亡》等人生的入門課,切入到生活的橫截面,將深奧的原理還原到理論出發點,使得原本一個個晦澀難懂的哲理演變為一個個淺顯易懂的生活情景,開啟各類人群的獨立自主思索之旅[14]。然而國內如北京理工大學的《技術光學》、《信息系統與安全對抗理論》、華東師范大學的《科技信息圖示設計》、斯坦福大學的《編程范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航空航天概論》等課程,門戶網站中并沒有明確的受眾群體的提示,這樣不方便各類人群使用。
在教育部2011年5月發布的《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中雖然有關于元數據填寫規范的要求,有課程元數據表、分講元數據表、課程目錄、課程推介詞等內容,課程元數據包含課程名稱、所屬學校、所屬學科、課程簡介、課程總講數、主講教師基本信息、制作單位等內容,分講元數據包含講次、本講標題、課程名稱、本講簡介、本講關鍵詞、本講時長、講課日期等內容[15],然而在各門戶網站各課程的首頁導航上一般只有所屬學校、課程名稱兩項,需要點擊課程進入學習后才有講師介紹、課程介紹、課程列表。對于課程內容的深淺在門戶網站上缺少描述,對課程學習需要的前期基礎知識沒有提及,對于課程學習的連續性缺少提示,這些缺點有礙于學生直接使用課程。
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對其視頻質量有著基本的要求:全片圖像同步性能穩定,無失步現象,CTL同步控制信號必須連續,圖像無抖動跳躍,色彩無突變,編輯點處圖像穩定。視頻全訊號幅度為1Ⅴp-p,最大不超過1.1Ⅴp-p。其中,消隱電平為0V時,白電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號-0.3V,色同步信號幅度0.3Vp-p(以消隱線上下對稱),全片一致[15]。但是,除搜狐名校公開課在課程上標明高清版外,其他門戶網站的公開課對于視頻質量沒有任何說明,最基本的高清效果或標清效果也未標明。這將影響視頻公開課在傳播過程中的效果,影響傳達給教師或學生的信息,影響觀看者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視頻質量與其文件大小、傳輸速度相關,觀看者對內容、形式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對視頻的需要存在差別,因此,對于公開課程標明其視頻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郭英劍對“‘精品課程’能否轉化為‘網絡公開課’”進行深入探討[16],分析了精品課程與網絡公開課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網絡公開課”展示的是一所大學的優秀教師和教學名師的風采,真實地記錄他們優秀的教學實踐;而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其中包括6個方面內容: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建設、機制建設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等,其核心是解決好課程內容建設問題。當然,對網絡公開課的要求并不需要與精品課程建設一致,但是在視頻學習過程中如果配套授課教師的文稿、授課內容簡介等資料,對于學習者、研究者來說還是非常必要的。但各門戶網站公開課均未提供相關服務,他們更多地是強調傳播思想、理念和生活、人生態度,對于真正課程學習方面的技術支持還有待加強。
信息都具有其生命周期,公開課同樣如此。其更新頻率與保存周期均會影響公開課的生命力。目前各門戶網站上公開課內容及更新情況見表5。

表5 門戶網站公開課內容及更新情況統計
從目前統計數據來看,各門戶網站發布的公開課內容最多課程數已達200多門,視頻數量最多的已經超過了3000集。隨著《教育部關于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1]8號)的進一步落實,精品視頻公開課的數量將迅速增長,覆蓋的范圍將不斷擴大,目前已經覆蓋到人文學科、醫藥衛生、歷史、商務、工程、教學與教育、數學、文學、社會、社會科學、科學、美術、語言等13個大類。但其更新速度如何,有必要加以深入研究。搜狐是以日、周、總播放數量、評分高低、發布時間為依據確定公開課資源更新與存儲的標準。和訊則是根據實體開課時間、開課內容發布與存儲內容。其他未明確標注,可見關于更新問題尚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與關注。或許這一現狀與公開課開展時間不長有關,但隨著公開課的發展,更新與保存周期無疑將是不可回避的問題之一。
高校近年來大力加強素質教育、通識教育,門戶網站搜集、加工與直接制作的公開課,無疑能夠滿足高校這一需求,尤其是門戶網站的公開課其直接來源于高校,因而就更加具有針對性。所以,高校利用門戶網站公開課資源不僅必要,也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高校應充分搜集各類公開課教學資源,組織分析公開課數據資源的受眾范圍,對課程內容進行深淺界定并進行分類整理,同時配備成套的學習文本,實現校內外各類公開課資源的一站式查詢。為了方便與高校其他應用系統的集成,還應該提供標準、規范的數據接口,從而方便、快速地實現與教學、科研、管理等平臺的整合,實現教學資源的動態積累、管理、共享、使用和評價。
要將門戶網站公開課資源納入高校公開課資源導航系統,主要需要解決兩個問題。首先,需要實現門戶網站公開課資源的開放鏈接。通過開放鏈接技術,將數字資源的內容進行無縫鏈接,并對所鏈接對象進行本地化控制,實現用戶對多種信息內容的集成利用。通過相關鏈接、服務鏈接、邏輯鏈接、參考鏈接、引文鏈接實現在異構且相關的數字資源中自由地、有序地、無縫地鏈接、穿行,獲得有效的資源。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還要解決公開課資源的標準構建、資源標準的技術實現、系統的擴展性、與其他系統的互操作以及系統的安全性等諸多難題。其次,還需要處理公開課資源的長期保存問題。由于門戶網站公開課資源在更新與保存周期方面存在各種限制,校內使用門戶網站公開課資源就必須構建數據管理、保存、存取等功能模塊,形成一個有利于公開課資源長期保存的任務體系和環境框架,建成可信賴的、跨越時空范圍的長期存取以及共享的系統。該系統應該具有高擴展性的體系架構、靈活強勁的數據模型、高效的查詢訪問能力、智能的內容整合功能、分布式存儲和多級存儲管理能力、強大的文檔流轉功能、高級的工作流轉功能。
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教師從傳授知識的課堂權威逐漸演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合作與激勵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在共同學習中引導學生實現探索性學習。在這一背景下,教師更多地處于豐富、優質教學資源的選擇、組織、學習中心,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知識協作和共享體系,師生之間通過多重知識管理模式共享公開課資源。
教師通過個人知識管理系統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公開課資源,指導學生通過個人知識管理方法將課堂學習資源、網絡公開課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個性化導航、知識點關系導航多種模式,服務于自主式學習、協作式學習、研究型學習,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和聽取教學環節的反饋,及時調控教學過程的教學效果。
學生通過個人知識管理系統,可以學習、比較不同老師講授同一內容的公開課。由于學生課程來源的多樣化以及自學能力的提高,學生促進了教師的不斷學習,進而豐富了教師的個人知識積累,同時也滿足了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需求。兩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
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網絡公開課加強了個人知識管理。在當前課堂教育存在諸多不足并為大眾所詬病的大背景下,學生之間通過公開課的學習不僅形成了新的學習群體,而且通過對公開課程的學習與討論增強了學習群體成員之間的凝聚力,進一步促進了學習群體成員之間的互動。
共享空間模式是以用戶為主導的一種服務模式,它支持課程的學習交流、學習討論,支持實驗與創造的實踐空間。
共享空間模式能夠滿足用戶對課程的迫切需求與泛在需要,公開課在門戶網站高速度、大范圍、高效率的傳播,加快了知識的更新,增進了用戶對知識的需求度,增強了知識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同時,公開課中有許多像《公平與正義》、《幸福》、《死亡》等人生的入門課,滿足了各類人群的泛在需求。
共享空間模式解決了多元化課程需求與一站式服務的結合,隨著公開視頻課、精品課程、開放課件等多種形式的資源的發展,滿足了用戶各方面的需求,但也給用戶帶來了困惑,用戶希望能夠對分布式異構環境的數字資源進行整合導航,通過共享空間模式提供一站式的資源服務。
共享空間模式實現精品化課程需求與專業化知識服務的結合,隨著門戶網站各類公開課的推進,交叉課程、邊緣學科大量涌現,用戶需求涉及多個學科與行業,通過共享空間能夠獲得系統化、精品化的課程,同時達到直接滲透到知識單元、直接解決用戶實際問題的專業化知識服務。
共享空間模式將個性化信息需求與互動式信息服務相結合,共享空間是由若干個個性化空間組成,每個個性化的空間有自己明確的需求和用戶個性,這就要求共享空間與個人空間之間建立一種互動的服務機制,通過個性化定制,實現智能的課程推介,加強用戶與名師、專家、學者們間的溝通、交流,并得到幫助。
當然高校對于門戶網站公開課尚有購買、共建等多種方式,因為篇幅有限,筆者只列出上面3種模式,其他有關方式留待以后另文敘述。
隨著門戶網站公開課數量的增加與內容的增加,其內容、形式無疑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高校對于這些資源的利用將會出現更多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術,社會各階層將會更多地關注與投入這一公益事業。筆者相信將有更多的研究論著出現,社會大眾也會從中更多地獲益。
[1]焦建利.從開放教育資源到參與式學習文化[J].中國教育網絡,2011(5):24-26.
[2]蔡呈騰.公開課給常態教學帶來的利與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6):40.
[3]周妍.網絡公開課與我國高等教育發展[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17-18.
[4]王小丹,胡凡剛.國外名校網絡公開課在我國的應用現狀調研分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12):58-60.
[5]超星公開課[EB/OL].[2012-04-12].http://openv.chaoxing.com/.
[6]和訊公開課[EB/OL].[2012-04-12].http://tv.hexun.com/2011/course/.
[7]搜狐名校公開課[EB/OL].[2012-04-12].http://tv.sohu.com/open/.
[8]騰訊開放平臺[EB/OL].[2012-04-12].http://yun.tencent.com/portal.php?mod=list&catid=1.
[9]網易公開課[EB/OL].[2012-04-12].http://open.163.com/.
[10]新浪公開課[EB/OL].[2012-04-12].http://open.sina.com.cn/.
[11]中國公開課中國網絡電視臺[EB/OL].[2012-04-12].http://opencla.cntv.cn/.
[12]范慧茜.有效利用世界名校網絡公開課資源[N].中國教育報,2011-05-02.
[13]陳旭.“公開課”的價值認識與開發[J].教育科學論壇,2006(1):44-46.
[14]曉雪.“網絡公開課”成為教育新潮[N].中國圖書商報,2011-01-21.
[15]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EB/OL].[2012-04-16].http://baike.baidu.com/view/8248216.htm.
[16]郭英劍.“精品課程”能否轉化為“網絡公開課”[N].中國經濟時報,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