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朝美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體會情感、感知生活的基礎性課程,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回歸生活。只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小學語文才能展現應有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
小學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把語文教學拓展到生活中去,為學生呈現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啟發和鼓勵學生,使學生將語文學習帶入到廣闊的大自然中,認識到語文學習無處不在,培養學生感知美的能力,感受文字之美。小學語文教學急需回歸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語文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一、在生活中學會象形識字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傳授給學生知識,很少從生活中發現語文知識進行學習,致使語文課失去了原本的樂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生活中的實踐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傳統的語文學習返璞歸真。好的語文課堂應當滲透到每個學生的生活中,走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道路。如在學習“傘”這個字時,可以在課堂上撐起一把傘,讓學生觀察傘的結構和構造,并與“傘”這個字進行對比。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不僅學會了“傘”字的寫法,更了解了生活中傘的用途,可謂一舉兩得。又如在學習“鑫”字的含義時,“鑫”是由三個“金”字組成的,因此可以稱之為“最富有的漢字”,多有“昌盛、財富”的意思。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象形字或豐富含義的字,在教授學生識文斷字的過程中,要貼近生活,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的奧妙。
二、在生活中感受自然魅力
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教師要善于將課堂的教學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去,將枯燥的語文課堂賦予生活的美學。只有貼近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實踐中,就能更好地得到啟迪,賦予課文生活與活力。比如學習《找春天》一課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郊游,在大自然中尋覓春天的腳步。學生在郊游中興趣盎然,歡天喜地的不停匯報得出的結論:“小草從土里鉆出了綠腦袋”“花都開了”等等。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后的課堂上,學生都積極發言,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在對春天感知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
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學會文明禮貌用語??谡Z交際要充分利用學校和家庭的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的知識技能。如教導學生在學校和生活中盡可能地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在請教老師和同學交流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此外,可以發動學生多關注廣告語,遇到不懂的及時向老師請教。廣告語也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可以通過這種形式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在生活中品味高尚情感
小學語文的教學選材非常注重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對各個民族都平等對待,對實現祖國偉大復興有重要的意義。翻開帶有清新油墨香味的課本,一行行倫理的教育浮現在眼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會我們的是孝道和尊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教給我們的是奮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會我們的是要有品格,不能輕易屈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教會我們的是責任。書香氣息中,那字里行間蘊含著的文化底韻,是中國人民鮮活的血肉之軀的踐行,體現著每一個炎黃子孫的信仰。中華的語言和文字都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內容,是無論如何都割舍不掉的情懷。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下,語言文字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深厚積淀,繼承發展并傳遞著中華大地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符號,它代表著中華大地的精髓,是我們心靈寧靜的棲息地,是中華文化的根基,需要不斷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這是我們學習語文的根本意義。
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語文、感受美的能力,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的奧秘。小學生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根據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多動手實踐、多走入生活,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領悟生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永生.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策略探微[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6).
[2]吳宇華.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培養語感[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8).
[3]趙康.淺談小學語文生活教學的思考[J].青年文學家,2011(12).
(作者單位 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婁山關鎮逸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