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學,李曉玲
摘 要:小學德育工作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成長起著導向、動力、保證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知、行統一的德育原則,加強德育的實踐環節和過程管理,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學校、社會、家庭教育相結合。”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與活力。工作中,遵循“以創新求發展,以實踐增實效”的總體思路,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開創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關鍵詞:德育;素質教育;小學
一、以豐富的德育內容為基礎,不斷改進德育工作的途徑與方法
學校德育工作要能適應時代發展和人的成長規律,必須克服以往內容空乏、渠道單一、強行說教等弊端,增強德育的活力與實效性,必須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以現實生活為切入點,不斷豐富德育內容,必須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以家庭、社會為依托,不斷拓寬德育渠道。
1.以重大節日紀念活動為契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加強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需要,是德育工作的主旋律,要結合現實生活中學生看得見、感覺得到的事件,重大節日紀念活動,讓學生參與活動,親身體驗,受到教育,悟出道理。例如在國慶節,組織主題班會,讓學生寫詩作畫,舉行“歌頌祖國,贊美家鄉”的詩歌朗誦會。
2.以家庭、學校為紐帶,建立家校聯合育人模式
家庭教育在配合學校教育,塑造學生健康精神世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溝通家長和教師間的情感,明確制訂出家庭教育總目標及教育環境、教育行為等家庭教育分目標。其次,對家庭教育提出明確的要求,如家長每天要與孩子交談半小時,要給孩子檢查家庭作業等。
二、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為手段,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包括積極的情感,開朗的性格,堅強的意志,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
1.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相互信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德育教育的前提條件,也是增強德育實效性的切實保證。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寬松的環境,必須從改善師生關系入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變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為學生的情感開發者,變陳舊封閉的信息傳達者為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指導者。
2.注重自我管理,培養學生自主意識
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是培養學生自我意識和主動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班級管理中,我們都要堅持民主原則,班干部實行輪換制,值周實行全員參與制,從學生中聘任班主任助理,讓學生更加直接、全面地參與班級的管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三、以養成性訓練為重點,夯實學生的做人基礎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不能單純地局限于“明理”,要“習行”進而在社會生活中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在德育工程的實施中,重點抓好的就是學生文明行為規范的訓練。
1.發揮環境的功效,培養學生文明素質
優美的環境,具有美感的事物,都會在無形中對學生的行為和習慣的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是學生每天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良好的校園環境,將在學生人格品質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并伴隨終生。校園環境陣地的育人作用不容忽視。我在教室里懸掛學生的書畫作品,既美化了教室,又使學生對道德規范耳聞目睹,從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2.實施分層次培養,規范學生行為習慣
按照學生成長規律,將目標細化到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包括上課姿勢,寫字規范,參加活動,待人接客等各個方面,在學生入校時就將《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逐條分解,標上分值,每月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檢查、督導,并考核積累。學期末,采取自評、小組評、教師評、家長評的“四評”方法,得出學生的總評分值。對表現好的學生及時給予表彰,對存在問題的學生提出希望和要求。這些做法都能扎實有效地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為學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石海鎮川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