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軍
【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標準化工作思維模式,創新企業標準化管理模型,使企業標準化工作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為提升企業技術服務,為擴大顧客服務。本文提出了企業標準化工作創新的思路,對提高企業的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新形勢;企業標準化;創新;思路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0071-01
一、傳統企業標準化管理模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企業標準化管理模式越來越暴露出它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在提出標準項目時,側重于企業的現狀,很少考慮到企業的發展;在制定管理標準時,側重于管理機構的現狀,缺乏創新的思想,整個管理標準體系很難達到協調統一,不利于企業組織體制創新;在制定技術標準時,特別在制定產品標準時,只考慮到目前技術水平的現狀,制定出來的技術標準僅僅是現有技術的總結,很少把顧客對產品的需求作為技術標準制定的依據,缺乏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的意識;標準復審周期長,有些標準的內容滯后于企業的發展,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二、新形勢下企業標準化工作創新的思路
(一)企業領導重視是搞好標準化工作的前提
企業標準化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基礎工作。新形勢下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1)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有關標準化方針,貫徹實施各級標準;(2)建立包括產品開發、制造工藝技術和科學管理的技術標準體系;(3)組織或參與制定企業標準化規章制度、企業標準和產品標準;(4)參與新產品研發、技術改造和引進等方面標準化工作;(5)參與新產品系列化、通用化和組合化設計標準工作;(6)組織參與工藝和工藝裝備、外購元器件和材料標準工作;(7)歸口管理各類標準資料,建立標準檔案;(8)負責管理標準化信息網的維護與更新,做好標準化信息查詢服務工作。
(二)創新管理標準化工作,促進企業組織體制創新
1.創新管理標準化模式
傳統的制修訂管理標準的思路是:按照企業標準的編寫原則,把組織機構中職能部門的管理性質、管理事項以及有關的要求以管理標準的形式編寫出來。這種模式是先有組織機構,后有管理標準。每增加一個機構,增加一項職能,相應增加一個管理標準。企業管理標準化工作處于被動,總是落后于機構設置,企業管理工作難以落到實處。而且,管理標準體系不能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加之有些企業的組織機構職能的交錯,管理標準中的職責也相應出現了混亂。管理標準不能為企業組織機構的設置提供指導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出管理標準的作用,必須要進行管理標準化工作思路創新,利用它理順企業的管理職能,進而為企業組織體制創新服務,促進組織體制的創新。
2.創新管理標準化工作方法
首先,由企業最高管理者提出管理項目,根據市場經濟的需要和行業的性質,避開現有的組織機構,針對企業組織體制創新,從戰略的角度,確定管理事項。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要不斷強化和更新職能。
其次,根據管理職能,建立適應企業實際和發展的企業管理標準體系。比如,管理標準體系可包括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物資供應、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等等。對每一類管理事項詳細確定管理標準的范圍。比如生產管理標準可包括工藝、質量、安全、環保等方面。按照標準化工作的統一協調原則,建立一個完善的企業標準管理體系。
第三,成立有標準化工作者參與的管理專家小組。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參照外單位的優秀管理經驗,負責編制相應的管理標準,明確管理職責、范圍以及具體的管理內容,報最高管理者批準,最后進行發布。
第四,按照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管理標準體系的構成,設立職能部門,根據管理標準的內容,確定部門中崗位設置、人員數量和工作內容,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
第五,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情況和企業的需要,及時對管理標準進行修訂,相應調整企業的組織機構或職能分配,進行動態管理。
(三)制定高水平的產品標準,促進企業科技創新
1.先進的產品標準是科技創新的標志
產品標準的含義是為保證產品的適應性,對產品必須達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標準。其內容包括:品種、規格、技術性能、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貯藏、運輸等。人們一般認為,一個標準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技術指標的高低。這話似乎很有道理,很少有人懷疑過它還有什么不足之處。而市場經濟使人們對它的理解有了新的認識,一個標準是否先進,其評價原則,應當是技術經濟的統一,評價的依據應當是市場和生產的需要。能充分滿足使用者和技術需求的為先進標準,質量過剩的標準和質量不足的標準均不應稱為先進標準。只有先進的產品標準才反映出企業科技水平,只有先進的產品標準才是企業科技創新的標志。
2.高水平的產品標準有利于促進企業的科技創新
市場經濟運行的主體是企業。企業能夠自主決定生產什么樣的品種,質量達到什么樣的水平,生產數量有多大,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組織生產等等。政府鼓勵企業自主制定產品質量標準,自主決定衡量和評定產品質量的依據。我們在制定產品標準時,不要等產品出來之后再去制定標準,而要創造性地進行工作,打破傳統的產品標準化工作模式,站在市場和用戶的角度來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上的客觀需要,首先制定出企業產品標準。但用戶的要求往往與實際的生產技術水平發生矛盾,標準中的某些技術指標規定往往要經過協商后才能確定下來,其中包括互諒互讓的成分,既要照顧到用戶的需要,又要考慮到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只考慮生產條件,而不管用戶如何要求,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將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反過來,只考慮用戶需求,不考慮企業生產條件,這樣制定出來的標準可能執行不了,但是,企業最終必須滿足用戶的需求。這說明在用戶不斷提高要求的條件過程中,促成了高水平產品標準的產生。
產品標準是技術標準的核心,也是企業標準體系的核心。建立高水平的產品標準是企業占領市場的重要手段。我們要通過產品標準化工作創新,來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最終實現產品的生產,使企業獲得最大利益。
(四)加強標準化培訓和教育
1.提高標準化人員素質
新形勢下要求標準化人員熟悉并執行國家有關標準化政策法規,具備從事標準化專業知識、原則和方法;熟悉企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狀態,具備一定組織協調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外語水平,積極參加上級舉辦的標準化培訓,并適時地對技術人員進行標準化知識更新,更好地開展標準化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多積累產品研發方面常用標準化、知識編號和緊固件的種類等。這種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標準化人員可在工作量較大標準化審查及現場問題處理過程中,節約大量時間和精力,提高標準化人員自身素質。
2.加強標準化培訓與教育,提高全員標準化素質
企業標準化工作與經營管理各個環節密切相關,是一項群眾性工作。企業應不斷加強標準化宣傳教育活動,把標準化政策法規和知識普及到全體員工中去,企業領導應充分認識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發揮和組織員工積極參與企業標準化工作,強化標準化意識,確保每一項技術工作都有標準可依,每位員工都能自覺地準手標準并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通過開展標準化宣傳教育工作,逐步建立起標準化工作的最佳秩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S].安監總政法〔2010〕72號.
[2]宮萬祥,唐駿.安全生產標準化淺析[J].河北企業,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