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民辦高校迅速崛起。但是,在當前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大背景下,大量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難問題變得十分突出,畢業生順利并成功就業現在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重點研究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為指導今后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從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看出了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對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就業對策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121-01
民辦高校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為了盡可能滿足社會多方面需求,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支撐力量,影響我國民辦高校學生就業困難的因素有很多,民辦高校大學生未來是否能穩定就業,關系到民辦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與發展,關系到全社會的穩定,民辦高校的興衰,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畢業生的共同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
根據教育部網站統計數據分析,預計2012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為730萬人,數量迅速增長。雖然擴招并沒有使勞動人口的數量增加,但大學層次、碩士研究生、博士的就業人數的供給大幅度增加,本身現在高校的碩士和博士就相對來說就業就不是很好,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不難看出高校擴招與大學生就業難有一定的關系。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是我國教育部門和社會都十分關注的問題,近年來民辦高校就業率上升,呈現迅速發展的勢頭。隨著每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日益加劇了就業競爭力,民辦高校在各個方面都較弱與普通高等學校,于此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民辦高校社會認可度和品牌知名度較低。
近年來,隨著民辦高校的興起,民辦高校畢業生面臨著擇業問題,因為是民辦高校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同時社會各界對民辦高校畢業生的認可度和評價也不高。客觀地講,民辦高校發展起步較晚,建校歷史較短,發展有缺乏經驗,民辦高校所設立的培養目標和設置專業、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等方面都需要經過市場的細致檢驗,社會認可度和被社會接納是需要時間和一個過程的,取得用人單位的信任和認可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特別是現在我國在簡政放權的過程中,遇到了最困難的就業季節。
(二)民辦高校就業服務體系和就業指導不健全。
當前,由于民辦高校發展起步較晚,相關就業指導及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相對來說不是很完善,從就業指導工作隊伍來看,相關工作人員和指導老師缺乏一定的工作經驗和技巧,各方面就業途徑不暢,在學生和市場需求之間不能起到一個很好的橋梁作用。從民辦高校就業指導及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情況來分析,就業指導專職人員聘請、就業服務機構的設置以及就業基地基礎性建設都相對滯后,就業信息不能及時上傳共享,使得民辦高校畢業生不能及時獲取有關的就業信息。
(三)民辦高校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就業問題。
第一,畢業生對就業期望值偏高。由于民辦高校招收學生的時候分數線不是很高,學生們上學投入成本較高,學生們大多有著很好的家庭條件,一直在校園中學習和生活,缺乏對市場信息的細致了解,在求職過程中所追求高收入、工作穩定性、福利待遇好的單位,尤其是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對工作的期望值很高。第二,學生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能力不強。相對于公辦高校來說,民辦高校招生的分數線不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相對比較弱,勝任更高職位的能力要求不如普通高等公辦院校和重點院校的學生。
三、解決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相應對策
(一)國家加大力度扶持民辦高校就業工作。
國家有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扶持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就業,在法規上給予保障,在加強組織領導和財力上給予支持等方式,定制出對民辦高校畢業生未來就業的利好政策,在制定政策時如果遇到不能兼顧各方利益的時候,就要權衡取舍,最好要更多的適用于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有效解決或緩解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鼓勵民辦大學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去發展,推動大學畢業生創業機制的建立。加大政府有關部門對民辦高校的有利宣傳,增加社會和用人單位對民辦高校的認可度,為民辦高校大學生創造更多更好符合企業用人需求和較為公平的就業環境。同時,給予微小企業和其他小企業一些優惠政策,使他們愿意吸收民辦高校畢業生來工作,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公益服務和就業援助。
(二)打造民辦高校品牌特色。
在民辦高校畢業生進入企業用人市場,實行企業和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很多用人單位都十分注重學校的品牌知名度和社會的認可度,認為名牌高校出來的學生同時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此時,打造民辦高校品牌特色就尤為重要,民辦高校的品牌建設需要一個的過程,這個過程可長可短,關鍵要看民辦高校如何定位和發展,民辦高校必須加強自身基礎硬件和軟件建設,走出一條民辦高校辦學的特色道路,在專業的選擇和設置上,在重點抓好教學質量上、在強調學習能力上下功夫,建立自己的品牌。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實習實訓。
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術不熟練,缺乏經驗。校內的實習實訓工作是大學生從校園走向企業的一個橋梁和紐帶。加強實習實訓指導教師的培養,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民辦高校創辦以企業為實習基地,按照自愿的原則,學校分配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前往相關企業進行實習的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期間與用人單位相互了解、相互選擇,可以為順利就業,提供更多好的機會。
(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
民辦高校專業選擇和設置,需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而不斷進行改進,除了基礎要抓好學習外,重點通過各種舉辦各種活動和實踐體現,同時,可以通過向公辦院校學習,制定相關學分制度,側面來約束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鼓勵學生更加積極進取,從另一方面加強大學生專業技能訓練,積極發展校企合作的形式,使學校未來教育發展趨勢向行業和企業延伸,同時本身也完成了綜合素質的培養。
(五)樹立正確就業觀念。
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換,民辦高校畢業生的擇業觀念也需要從“精英就業”向“大眾就業”變換。實施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迅速增加而質量確在不斷下降,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畢業生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念,根據自身能力大小、工作需求情況,腳踏實地地尋找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始終抱有“先就業,后擇業,先生存,后發展”的心態,實現自身價值,同時為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石敬敏.民辦高校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文教資料,2006(34).
[2]潘恒現.關于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思考.大學生就業,2006(22):56-58.
[3]李麗珍.我國民辦高校辦學特色研究.民辦教育研究,2009(09).
[4]褚蓉.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探討與對策[J].科技信息,2009,(20).
[5]陳啟.適應新形勢,轉變就業觀念—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關鍵[J].科技信息,2009,(24).
[6]謝裕娟.論提高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基本策略[J].吉林教育,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