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楠 張喜林
【摘要】解決當代大學生對“為什么而學習”的困惑,從深層次分析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并挖掘出學習的最大絆腳石——拖延,隨后找到避免拖延及擺脫拖延情緒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學習;避免拖延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145-01
一、前言
我們到底為什么而學習?如果不在年輕的時候弄清這個問題,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很可能與成功無緣。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抱著“為自己而學習,以學為快樂之源,終身學習”的心態,才能心平氣和,無怨無悔,孜孜不倦地努力學習,也才能最終通過不斷學習,通過學習和培訓來充實完善自己,獲得更加豐厚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才能獲得社會的尊重,實現自身的價值觀。
二、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
(一)學習是人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
有一位來自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五個層次”:第一,基本的需要:對于食物和衣服的需要,以抵御饑餓和寒冷。第二,安全的需要:對居住在一個可以感到安全的地方的需要。第三,社交的需要:與他人分享興趣、愛好和交友的需要。第四,獲得尊重的需要:要求別人贊揚和認可的需要。第五,充分發揮能力、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與充分發揮自的身潛能的需要。
心理學家則認為,如果是為考試而學習的人,哪他的結果是很少有機會滿足第4種和第5種需要。因為他們的生命需求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使他們失去了一部分生命樂趣。
如果學習能夠還領我們一步一步的接近那種能充分實現我們的才能和性格的境況,只有這樣的學習才應該就是最令人滿意的學習,人一定要有目標,根據目錄去成就自我,為了拓展、加深、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將自身全面發展成為和諧和美麗的人,我們才會專注于終身學習,并為此付出全部心血。
(二)學習是獲得成長力量和自我實現的有效途徑
自我實現的熱情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心理學家發現,人生追求不僅僅只滿足生存需要,還有更高層次的需求,有更高層次的驅使。其中,實現自我的需要層次最高,動力最強。只有在追求“自我實現”的時候,人才能迸發出持久強大的熱情,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最大程度地服務于社會。這種熱情不只是外在的表現,它發自內心,不管做任何事,我們都應該將心態回歸到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工作都視為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成功的機會之門。如果視學習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沒有裨益。,所以說,在筑夢者和成功者當中,這種熱情就像空氣般普通。應該牢記,考試只是學習的一種形式,目標是追求自我提高和升華,所以我們要定要保持良好向上地學習態度。被動的思想會叫你看不到自己的潛力,會讓你失去學習的動力和信心,會叫你丟掉很多不應該丟掉的寶貴的機會,有可能還會叫你與成功失之交臂,這樣一來會讓你也永遠無法達到自我實現的更高境界[1]。
(三)認真學習是真正的聰明
認真學習是提高自己能力的最佳方法。認真學習才是真正的聰明。因為認真學習是提高自己的最佳方法。你可以把學習當作你的一個鍛煉機會,從中學習處理一些困難,學習人際交往。這樣不但可以獲得很多知識,還為以后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任何時候都會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歡迎。相反,在學習中投機取巧或許能讓你獲得一時的便利,但卻在心靈中埋下隱患,從長遠來看,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2]。
三、學習過程中最大的絆腳石——拖延
(一)拖延是一種影響人終身的惡習
拖延是有礙成功的一種惡習,我們很多人的身上都潛藏著這種惡習,但是,我們很多人并不認識自己身上的這一缺陷,相反,找到理由為自己辯護各種。 對于那些成功者而言,他們則與之相反,做事干脆果斷、從不拖延,今日之事今日畢。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控制延遲時間的魔鬼 從不讓自己陷于入拖延的深淵。
突然發生的事情總是很多。總也抽不出時間完成最應該做的工作。而且這在常識范圍內的所有。 真的是這樣么?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們拖延的習慣呢?每個人有一個電位差心理學家認為,造成拖延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安全感,害怕失敗、置之不理或推后處理往往可以緩解人們的這種不安心理。導致延誤的潛在因素。他們知道該做些什么事,但原因不明,不能這樣做。由于害怕,有時一些潛意識拖住了他們行動的腳步。
果斷的性格在于對信念的堅定,對效率的追求,對成果的關注和對人性的鍛煉。在這里面,他描述了兩種力量:阻力和動力。在很短的時間內讓您的成功,惟一的道路就是找準目標,現在就行動。這一分析同樣用于學習。
(二)避免拖延的有效方法——最佳的學習完成時間是昨天
比爾.蓋茨說過這樣的話:“過去,只有適者能夠生存;今天,只有最快處理完事務的人能夠生存。”只有效率高的人才能擠出時間來完成更多的事,這也是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內容之一。為某一項學習定出較短的時間,也就是說,不要把學習戰線拉得太長,而是盡快完成某項任務——當然,必須保證工作完成的質量。如果不這樣做,同學們有的會對待那些困難的或者輕松地學習就會產生惰性,因為沒有期限或者由于期限較長,多數同學認為可以以后再說。優秀的學習者都會牢記完成某項學習任務的期限是:昨天。這看似荒謬的要求,是保持持久競爭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惟一不會過時的東西[3]。
(三)挑戰“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來有效擺脫拖延情緒
拖延有很多外表的偽裝——懶惰、漠不關心、健忘——但這種偽裝的后面通常有一種情緒:恐懼。恐懼導致拖延,而拖延則會導致更深的恐懼。拖延者常常被學習的分量和復雜性所嚇倒,害怕自己無法完成任務,結果就會不自覺地把學習一拖再拖。這種類型的拖延源于對自身能力的質疑,是一種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主要表現為對自己能力、學識、品質等自身素質和能力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如果希望在學習上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改變這種畏首畏尾的自卑心理。每個人的潛能都是非常大的,越相信自己,你就能完成的工作越多,做得也就越好。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戰,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四、結語
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和車子、房子一樣,會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斷折舊。這絕非危言聳聽。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增進自己的競爭優勢,學習新知識并在產業當中學到新的技能。也就是說,如果停止學習,那將無法永遠保持優勢。無論是在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學習的腳步都不能稍有停歇,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社會里,學習是能夠為自己開創一番天地的利器。當試圖通過學習超越以往的表現,生命才會更加有意義。
參考文獻:
[1]錢甜,淺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旅游縱覽(行業版); 2011年15期
[2]張黎明,探討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與對策[J]; 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3]李洋,李芳,團體輔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討與實踐;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論文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