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芬娟 馮巧婕
曾經是資金趨之若鶩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正在回歸平靜。最為直接的信號來自于溫州當前民間借貸利率、規模正呈現出“量價齊跌”狀態。
據溫州銀監局對溫州地區369個監測點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4月份,溫州民間借貸利率為14.369‰,比去年同期下降1.924個千分點,除去年10月外,已連續14個月下降,連創2年以來新低。
統計數據顯示,4月末溫州民間借貸規模超123億元,比年初減少2.26億元。
惜貸嚴重下行趨勢或將持續
溫州民間借貸利率連續下降的背后,是溫州金改下政府有意疏導的成果,還是經濟下行背景下市場信心依然低迷的信號?其中又傳遞出怎樣的經濟信號?
溫州銀監局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連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經濟下行及企業出走風險余波影響,企業去投資化意愿加強,導致市場有效需求不足。與此同時,個人投資趨于理性,更傾向于投向低風險的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分析報告同時預測,預計今年溫州民間融資利率將會呈現平穩下行的變化趨勢。
企業的去投資化和個人的“惜貸”情緒,很大程度上源于民間借貸市場原有的社會信任體系的被破壞。2011年4季度以來,因為民間借貸、擔保資金鏈等多種因素,溫州企業發生了一些“跑路”事件,對部分民間融資參與者造成較大的資金損失,也對社會信用體系產生較大的沖擊。
“為了資金的安全,我愿意犧牲收益率。”溫州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他的想法具有代表性。去年的這個時候,他沖著民間融資高達20‰的利率,將自己的積蓄全盤投放到民間高利貸中間人。但是今年情況完全不同了,他只是將50萬元資金放貸給一家熟悉的企業,對應的利率不到15%。
與此同時,政府引導下的利率市場透明化也一定程度上助推利率下行。自去年4月26日以來,溫州已經開出鹿城、蒼南、平陽、樂清4家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截至2013年4月26日,僅鹿城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就成交借貸1495筆,成交總額5.13億元,借貸成功率30%,平均年化利率16.2%。
去泡沫化部分資金回流實體
從原來的外貿加工型企業,到現在轉型做自有品牌,浙江歐拉姆閥門公司董事長金志遠這兩年來一直在埋頭做的就是“練內功”這一件事。為了擴大生產規模,他去年抓住機遇投資了4500萬元建新廠房。
“今年除了更新機械設備再投資1000萬元,不準備做其他投資。”他告訴記者,投資其他行業因為不熟悉,風險不可控,而且當前情況下找到好的投資項目確實很難。
不只是金志遠。他的一位朋友更是不惜巨額虧損,將之前投資于房產的3000多萬元資金回籠,轉而投入閥門行業。只不過,3000多萬元資金回籠后已經縮水了三分之二,只剩下1000萬元,最后實際投資實業的資金僅500萬元,另外的500萬元用作企業的流動資金。
風險正讓溫州融資的投資逐步回歸理性。據調查,溫州民間融資資金主要投向生產經營領域,用于對各類生產領域流動資金的補充,以及用于擴大再生產等。監測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趨勢:盡管借貸利率和增速同比持續減緩,但是民間借貸發生額中,約有80%用于生產經營。
疏導民資亟待新政策出臺
與民間借貸規模萎縮、利率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組溫州今年4月的人均儲蓄創下歷史新高的數據。
據溫州市銀監局統計,今年以來,溫州銀行業各項存款增勢迅猛,到4月末,全市各項存款余額突破達到8019億元,比年初增加273億元;人均儲蓄達4.34萬元,創下歷史新高。
“房價的下跌確實讓溫州民間資金受到損失,但這并不意味著缺錢,民間借貸規模出現萎縮最根本原因,還是資金投資無門的表現。”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分析,要改變現在民間資金這種低迷等待觀望徘徊的狀態,關鍵還是要打破壟斷。
如何疏導溫州民間融資從原來的“無序化”轉為“陽光化”,也成為溫州金改肩負的主要任務之一。
在體制許可的范圍內,成立民間借貸登記管理中心、成立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等,溫州金改一年多從民間機構到政府部門都在有意識地探索一條路子,有效疏導民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但顯然這些舉措之于活躍的溫州民資而言,提供的出路似乎也還只是“杯水車薪”。
“應該加快民間融資立法,完善規范民間融資的法律法規,對民間資本的法律主體地位予以確認。”溫州市銀監局相關負責人則建議,在他看來,2011年以來,在“實業微利化”與“炒錢暴利化”效應的影響下,溫州民間融資過度活躍,最終演變成民間信用危機,因而通過立法重建信用體系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