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植華 張魯峰
(1.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鄭州451191;2.鄭州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南鄭州450000)
關于城市競爭力的涵義,不同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了闡釋。郝壽義和安虎森認為,“城市競爭力是指一個城市在國內外市場上與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創造財富和推動地區、國家或世界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的能力”。倪鵬飛認為,“城市競爭力指一個城市在競爭和發展過程中與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爭奪、擁有、控制和轉化資源,爭奪、占領和控制市場、創造價值,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因此,城市競爭力是一個城市在一定區域范圍內集散資源、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是城市經濟、社會、科技、環境等綜合發展能力的集中體現。
《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明確了中原經濟區的具體范圍,共5省30個省轄市和3個縣(區)。本文以中原經濟區30個省轄市市轄區為研究對象,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其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實證研究,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維的思想,在損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個指標轉化為幾個綜合指標,從而使復雜問題簡化。
根據城市競爭力的基本內涵和研究成果,堅持系統性、層次性、可操作性和潛力性等原則,選取了城市經濟總量水平、城市產業結構水平、城市對外開放水平、城市科技教育水平、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和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等6個方面28個具體指標,構建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根據選取的評價指標體系,搜集整理中原經濟區30個省轄市市轄區的相關數據,利用SPSS20.0軟件對其進行主成分分析,可得結果如表2、表3、表4所示。
提取特征值大于1,且累計方差貢獻率的因素為主成分。從表2可知,應提取5個主成分,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7.189%,說明其反映了原來28個評價指標87.189%的信息,即基本保留了原來指標絕大多數的信息,這樣由原來28個指標轉化為5個綜合指標,可起到簡化分析的效果。
另外,每個主成分方差貢獻率大小說明其對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影響程度。由表2可知,這5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41.106%、19.009%、15.125%、6.448%和5.502%,說明第一主成分是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首要因素,第二和第三主成分是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主要因素,而第四和第五主成分是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次要因素。
因此,要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前三個主成分),兼顧次要矛盾(后兩個主成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個主成分都是原來28個指標的線性組合。在某線性組合中,若某些指標載荷值較大,則表明該主成分集中反映這些指標的信息。
由表3 可知,第一主成分在 x1、x3、x4、x5、x6、x7、x8、x10、x11、x19、x20、x21、x22、x23、x24 等指標上載荷較大,說明其主要反映了城市經濟總量水平(x1、x3、x4、x5、x6、x7、x8、x10、x11)、城市科技教育水平(x19、x20)、城市基礎設施水平(x21、x22、x23、x24),這是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首要因素;第二主成分在x16、x17、x18等指標上載荷較大,說明它主要反映城市對外開放水平。第三主成分在x9、x13、x14、x15等指標上載荷較大,說明它主要反映城市經濟結構水平。因此,城市對外開放水平和經濟結構水平是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第四主成分在 x2、x25、x26、x27、x28 等指標上載荷較大,說明它主要反映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五主成分僅在x12指標上載荷較大,說明它主要反映城市居民收入水平。

表1 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表2 特征值及其方差貢獻率

表3 主成分載荷矩陣
某一主成分分值越接近于0,說明該城市在這一指標上接近所有城市平均水平,即該城市既沒有比較優勢也沒有比較劣勢;某一主成分正分值越高,說明該城市比較優勢越明顯;反之,說明該城市比較劣勢越明顯。
由表4可知,從第一主成分來看,鄭州市得分僅為0.304,排名僅第11位,與排名第一的許昌市得分相差2.215分;從具體指標來看,鄭州市經濟總量水平(x1、x3、x4、x5、x6、x7、x8、x10、x11)和科技教育水平(x19、x20)比較優勢不明顯,但其基礎設施水平(x21、x22、x23、x24)比較劣勢非常突出,這嚴重制約鄭州市第一主成分的得分與排名;從第二和第三主成分來看,鄭州市得分分別為3.701和2.230,排名均為第1位,說明鄭州市在對外開放和經濟結構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從第四和第五主成分來看,鄭州市得分分別為-1.066和-1.536,排名分別為第27位和第29位,說明鄭州市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比較劣勢十分明顯,嚴重制約了鄭州市綜合競爭力。因此,從綜合得分來看,鄭州市得分為1.160,排名第2位,與排名第一的晉城得分還相差0.27,說明鄭州市綜合競爭力不太突出,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比較優勢不太明顯。

表4 各主成分的得分及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
研究表明,鄭州市在對外開放和經濟結構等方面比較優勢明顯,在經濟總量和科技教育等方面比較優勢不明顯,而在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比較劣勢十分突出,從而決定了鄭州市綜合競爭力不太突出。因此,鄭州市發展戰略有必要做出以下調整:
城市基礎設施的規模和水平直接影響人才、科技、資金等要素的集聚能力,城市產業集群水平,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增長潛力。良好的交通、通信設施有利于為居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良好的教育、文化、科研、醫療、保健等設施有利于人力資本形成和技術進步,良好的環保、衛生、生態景觀等設施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產生活質量。鄭州市政府應組織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科學制訂城市建設規劃,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產業集群有利于提高城市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加強集群內企業間的有效合作,有利于發揮資源共享效應,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成長潛力。鄭州市應整合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資源,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提升產業集聚區發展水平,突出主導產業,完善服務配套,嚴格準入門檻,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形成一批規模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和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是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是倡導集約型生產方式和節約型消費方式。鄭州市要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努力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知識、信息、科技、文化正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人力資源開發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根本推動力。以人力資本開發為中心,實現產業結構的軟化,建立以智力輸出為主的產業集群,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鄭州市應抓住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的契機,加大科教文化投入力度,加強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實施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工程,強化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跨國企業的戰略合作,建設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努力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
[1]郝壽義,安虎森.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以若干城市為案例[J].經濟科學,1998(3):50-56.
[2]倪鵬飛.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478-506.
[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N].國函(2012)194號文件.
[4]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第三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14-141.
[5]劉媛媛,李德山,尚航飛.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中原經濟區城市競爭力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8-11.
[6]Darren George,Paul Mallery(著). 何麗娟,李征,韋正(譯).SPSS統計分析簡明教程(第十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