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清明
上大學時,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做一名編輯記者。盡管我學的不是中文,但我十分熱愛寫作,平時博覽群書,勤于練筆,為畢業后做著準備。一畢業我就帶著在學校期間發表的作品去應聘,可是很多編輯部都因我沒有工作經驗而把我拒之門外。
這個城市里報刊社不多,需要招新人的更少,我只有主動出擊、毛遂自薦,才能得到面試的機會。我找來各個報刊社的地址,向推銷員一樣一家一家地推薦自己,得到的回復更多是善意的拒絕,偶爾還會遭受白眼。跑了兩天,整個城市的報刊社幾乎被我跑遍。終于,在一家雜志社,當我詢問后得到的仍是拒絕,心灰意冷之下剛要離去時,社長叫住了我,他說:“我看看你的作品。”我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急忙把發表的文章一一放到他的面前,看完后他笑了笑說:“我們各個欄目都有編輯負責,如果你感興趣,可以留下來做校對人員,幫編輯處理一些稿件。”
我特別珍惜這次機會,每天都早早地來到辦公室,拖地、打水、倒紙筒,不明白的地方虛心向每一個編輯請教,認真看老編輯校對后的稿件,值得借鑒的地方,就認認真真地記在筆記本上。校對工作看似簡單,實際責任重大,雜志出版后,錯字錯詞都需追究校對的責任。每一期責編校對完后,我最少都要校對三遍,有時看上四五遍,下班后,我捧著清樣在公交車上看,回到家我趴在被窩里一個一個字地看,我把每個容易出錯的字詞都揣摩兩遍,做到準確無誤。即使著急定版,我也不敢大意,必須做到自己心里有底。在校對的過程中,我還反復研究雜志的風格、編輯的選稿特點、標題的擬定和版式的設計等,我要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多積累工作經驗。

半年后的一天,社長把我叫到辦公室,原來一個編輯辭職了,社長讓我接手版面。看我底氣不足,社長鼓勵我說:“你的工作我都看在眼里,雜志質量不斷提高,也有你的功勞,我相信你。”社長停頓了一下,“當初留下你,就想考驗你能不能坐住冷板凳,適不適合做編輯,你沒讓我失望。”
我實現了自己的職業夢想,更加珍惜這次機會,在編輯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9年,所編欄目多次獲獎。
在職場“冷板凳”面前,那些勤奮敬業、默默付出的有心人會成為最終的贏家,機會把握在自己手中,你才是自己職業人生的規劃人和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