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尋甸縣支行課題組
(中國人民銀行尋甸縣支行,云南 昆明 655200)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日趨加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小微企業發展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研究課題,小微企業的大量存在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競爭的內在要求,是吸收就業,活躍市場氣氛,推動經濟增長,維護市場活力的前提條件,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今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截止2012年末,尋甸全縣有小微企業700余家,從小微企業實現銷售產值和為社會提供各類就業崗位來看,小微企業已經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的重要力量,對于加快建設“富強尋甸、活力尋甸、和諧尋甸、幸福尋甸、美麗尋甸”,支持地方經濟增長、解決勞動就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民銀行尋甸縣支行對全縣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和22家企業進行了專題調研,初步了解尋甸縣小微企業融資狀況,并針對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通過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我們對涵蓋了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加工制造、礦業開發、建筑、養殖、醫療等多個行業的22家小微企業進行了調查,其中將近70%的小微企業創立時間在5年以內,且大部分還停留在較低的管理水平。我縣小微企業總體規模還偏小,產業分布還不均,有將近一半的小微企業月營業額在50萬元以內,近80%的小微企業毛利率不足20%,盈利能力弱。
在融資需求方面,90%的小微企業表示有融資需求,但是比較重視自身的償付能力,一般資金缺口較小,大部分企業資金短缺額度不超過50萬,且65%作為流動資金使用,如購買原材料、償還應付款項、發放工資等,建廠房、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占35%,從獲取資金的能力上看,小微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很大。

1.近五年數據顯示,銀行業支持小微企業客戶數量總體成增長趨勢。2008年尋甸縣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戶數共有61戶,2012年10月末增長到82戶,2010年、2011年雖然出現了下降趨勢,但五年來增長了34%。

2.銀行業支持小微企業的信貸規模逐年加大。通過五年度數據的統計分析,尋甸縣銀行業支持小微企業的信貸規模逐年穩步增加。2008年對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5,888萬元,2012年10月末對小微企業貸款74,610萬元,五年間翻了一番。

3.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近五年的平均每戶貸款余額成增長趨勢。2012年由于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客戶增長幅度大于貸款總余額增長幅度,平均每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略有下降。同時可以看出,銀行類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比較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90%的小微企業并沒有從銀行獲得貸款。
推動縣域經濟逐步由“資源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轉變過程中小微企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發展小微企業,必須要解決小微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小微企業的資金短缺額度相對較小、借貸周期較短,主要是由于我國小微企業的發展資金往往依靠自身造血。這種發展思路和當前融資大環境,決定了小微企業很難借助外部力量實現跨越式增長,因此目前小微企業的融資用途更多是以短期融資為主。調查結果顯示,小微企業融資用途主要做流動資金用。缺少抵押物、缺少擔保、成本高、速度慢,手續麻煩,是造成不少小微企業不愿意向銀行貸款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縣小微企業生產經營資金主要依靠自籌,即內源融資。2010年、2011年、2012年10月末止,我縣商業銀行及信用社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客戶總數分別為70戶、64戶、82戶,占全縣小微企業的比例非常小。外源融資時,由于金融市場直接融資的門檻太高,小微企業融資需求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等金融渠道難以獲得滿足的情況下,更傾向求助于民間金融市場。同時,我縣尚無相應證券市場,尚無企業發行股票上市融資,在外源融資的直接融資方面,靠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來解決我縣眾多民營企業融資不足尚難以現實。
企業的融資成本既包括融資費用和資金使用費等財務成本,即顯性成本,也包括機會成本,即隱性成本。從銀行融資來看,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10月末,我縣農村信用社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客戶占我縣商業銀行及信用社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的客戶總數比例分別為90%、87%、84%、73%、62%,而我縣農村信用社今年貸款利率在中國人民銀行基準利率上上浮最高達68%,對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微企業的平均貸款年利率分別為7.71%、9.41%和10.09%,對小微企業的利率比對大型企業的利率高出30%。實體經濟旺盛的資金需求與銀行額度限制的矛盾更加突出,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上浮現象普遍存在,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據調查尋甸縣民間借貸市場平均年利率水平大約在15%-25%之間。在資金緊缺時,小微企業被迫尋求民間借貸,進一步推升融資成本。不過,對微利經營的小微企業而言,盡管銀行的借貸成本上升,相對民間借貸成本來說尚可承受,困難在于它們很難直接從銀行獲取貸款,即便通過審批,耗時耗力,面臨機會成本喪失的風險。
隨著尋甸縣5家小額貸款公司和尋甸縣郵政儲蓄銀行的相繼成立,以及今年正在籌備中的尋甸縣第一家村鎮銀行,小微企業面臨的融資困難可能會有所緩解。
小微企業融資難存在多方面的制約因素金,金融機構層面主要表現為國有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存在偏見,信息不對稱導致增加銀行信息成本,缺少適應小微企業客戶的信貸產品等。管理機構層面的因素主要有國家法律不完善,不能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有效保障,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等。小微企業存在自身規模小、缺乏抵押物、抗風險能力較差、經營能力不強、甚至信用缺失、違約率高等原因,這是造成銀行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在此我們主要分析小微企業自身層面。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有接近70%的企業創立時間在5年之內,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非常落后,沒有使用財務軟件,財務管理人員沒有專業知識背景,有的小微企業甚至沒有會計人員,大部分小微企業管理水平還處于較低端的狀態。同時小微企業資產規模小,銷售收入少,資金實力弱。在我縣70%的小微企業年銷售規模在200萬元以下,60%的小微企業從業人員少于10人。加之,當前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增速放緩,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上升的現狀直接危及小微企業的生存。規模越小的小微企業,毛利率水平越低,這樣其資金困難將更加突出。
我國各商業銀行普遍實行抵押擔保貸款制度,但是對于市場內的小微企業來說,由于固定資產少,土地、機器、設備、廠房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等傳統抵押物缺乏,多數企業經營場所也是通過租賃而來,基本沒有抵押物,擔保難和抵押難是小微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時面臨的主要難題。如果通過擔保公司擔保融資,擔保公司必需提供反擔保,無疑是提高了企業融資擔保的門檻,有些時候企業為了得到貸款就要找10多個自然人給予保證,因此,很大程度降低了小微企業的融資能力,制約銀行業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入。企業聯保,實行債權債務共享共擔,互助合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既遵循市場規律,讓銀行弱化風險,又可以讓企業獲得新鮮血液,增加發展壯大的信心和勇氣,但是我縣企業普遍由于經營狀況不穩定等原因,聯保的條件不成熟,因而無法獲得聯保、信用等方式的融資。
小微企業大部分由個人創建,其經營風格受企業主的影響明顯,多數企業未建立現代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或有名無實,大量經營決策根據企業主的主觀判斷作出,缺乏足夠的客觀性。另外小微企業的財務制度不健全,多數企業存在業務收支都是實收實付,缺乏必要的第三方監督,報表數據反映信息不準確,而銀行方面由于小微企業征信平臺構建不完善,難以得到全面完整的信用信息,對小微企業信貸資金使用監督困難,影響了銀行業對小微企業的資金投入,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
尋甸縣地處我國西南部高原邊遠地區,屬于國家貧困縣,全縣大中型企業為數不多,小微企業數量相對較大,現有銀行類金融機構難以服務數量巨大的小微企業。同時,因為小微企業是最面向市場跟消費者的企業,因此,除了第一產業中有部分的小微企業存在外,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中有較多的小微企業分布。而在第二產業中,小微企業又比較集中在小型加工業中。在第三產業中,小微企業又集中在批發零售、餐飲業和社會服務行業,小微企業的分布范圍十分寬廣,不同行業,有不同情況,增加了金融對其服務的難度。最后,由于小微企業能力有限,決定了它們的生產、服務等主要在本地或附近的市場,盡管近年來出現了少數外向型企業,但也難以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
根據我縣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我們要把當前宏觀調控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機遇,練好內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變。為了更好地支持我縣小微企業的發展提出以下的意見和建議。
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企業只有講誠信,才能贏得市場,也才有可能籌集到更多的社會資本,擴大經營。小微企業必須要立足企業長遠利益,積極恪守信用關系,樹立信用觀,不斷加強誠信教育。小微企業要得到金融機構的信任支持就必須提供準確、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如實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及其變動情況。然而目前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財務管理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不僅導致其融資困難,還直接威脅到小微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小微企業要加強財務會計制度建設,確保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合法性,完善會計控制制度,杜絕兩本賬、三本賬等信息失真現象,增加財務透明度和可信度,以獲取投資人和貸款人的了解,從多種渠道以較低的籌資成本獲取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提高抗風險能力。同時要做好融資、投資等理財決策,確定合理的融資渠道與方式,分析每種融資類型所帶來的成本和風險,樹立全面的理財觀念。只有這樣,小微企業才能樹立良好的企業融資信譽,為企業自身開辟融資渠道,實現持續發展。
小微企業應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渠道和形式。信息化的過程可以讓小微企業傳統的封閉式的財務系統變成一個開放式的財務系統,企業內部的采購、銷售、人力資源部門和財務部門可以實現信息的共享,存貨或勞務數據、員工借還款或各項收支等信息都可以實現部門之間的實時獲取,財務部門可以自動生成各種賬表,并進行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而且通過互聯網技術,小微企業的一些利益相關者在經企業授權后,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實時獲取企業的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比如可以及時將企業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等信息通過互聯網反饋給金融機構,實現信息的實時暢通,解決小微企業內部信息表達不規范的問題,使信息披露公開化和透明化,減少外部投資者或貸款者的信息獲取成本,爭取建立一種相互信賴的合作關系,構筑互利合作的銀企關系,為企業融資創造條件,從而相應的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首先,支持小微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支持小微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研制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產學研鏈條的資源整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引導和支持小微企業創建自主品牌。其次,支持小微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按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支持小微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技術改造,掌握核心技術,合理定位企業,經營策略上必須要差異化定位,制定操作性強的目標。第三,推進小微企業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促進重點節能減排技術和高效節能環保產品、設備在小微企業的推廣應用,鼓勵小微企業間資源循環利用。第四,鼓勵小微企業與大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等協作關系。鼓勵大型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加強與小微企業的協作配套,積極向小微企業提供技術、人才、設備、資金支持,及時支付貨款和服務費用。
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看出,小微企業資質不全、缺乏有效抵押物、短期融資需求大等特點突出。針對這些特點,可嘗試充分開發小微企業的信用價值,作為一類高成長型人群或企業,金融服務機構以往過多強調了小微企業很多“硬條件”,卻忽視了其軟實力,無法有效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各商業銀行應當積極發揮好小微企業融資主渠道的作用,發展適應小微企業特點的融資業務,發展適合小微企業特點的信用評價機制及相應貸款產品。對于那些符合產業政策,產品適銷對路,有利于吸納剩余勞動力的小微企業,銀行更應予以支持,簡化貸款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各金融機構應改變對小微企業單純發放以財產為抵押的貸款經營方式,推出適宜小微企業短頻急需求的信貸產品。可將企業主個人和企業資源充分整合,突破單一依賴抵押、質押的傳統擔保模式,圍繞小微企業資金流、上下游、存貨、物權、應收賬款等環節做文章,通過加快金融創新,為小微企業客戶量身打造金融產品,進一步提供包括財務顧問、稅收籌劃、管理咨詢等在內的多元化非金融服務,致力于成為小微企業的合作伙伴,與企業共同發展,在為小微企業創造價值、幫助增值的服務過程中共享收益成果。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需要民間金融渠道更多參與。要想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根本途徑是依靠國家政策扶持和傳統金融機構改變服務理念。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民間借貸是非常有益的補充,民間借貸是一種“關系型”融資,信用的基礎是人際關系和相互信任。民間的關系型融資在一定范圍內規避了資金供求雙方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較好地適應了小微企業資金需求“小、頻、急”的特征,而這些正是商業銀行做不到的。對于民間融資需要采取鼓勵和支持態度,引導民間融資陽光化、規范化運作,從而形成多層次適應不同需求的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首先應在法律上明確民間借貸的合法地位,制定有關民間借貸的市場準入、退出、住址機構、經營行為、風險防范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專項法律法規,保證民間借貸有合理的生存條件,有明確的法律準繩。其次,要對民間融資建立監管體系,降低民間借貸風險。由當地人民銀行、銀監會、統計局、行業協會等機構,最大限度獲取民間融資活動的相關數據,如資金量、利率水平、交易對象等,通過各種渠道披露信息和進行風險提示。建立起有效的監測管理制度,并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形成政府、人民銀行、銀監、工商、公安等部門齊抓共管的民間借貸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