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曹玉潔 鄭鍇
(1.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上海 200234; 2.蘇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蘇州 215021)
建國初期,毛澤東曾兩度寫信給教育部部長馬敘倫高瞻遠矚地提出:“健康第一,學習第二”,這成為學校體育發展的重大推動因素之一。建國以來,學校體育的發展成果是豐碩且不容否定的。但我們不能因為成績就忘記發展,因為功績就忽視缺點。學校體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是培養現代化建設者的重要內容。但是學校體育在學校教學中又處于一個令人尷尬的地位,在發展的道路上困難重重。1996年頒發的《農村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意見》指明了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方向,更指出了農村學校體育的問題所在。“普九”成真,義務教育在全國范圍開展,農村兒童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但卻掩蓋不了城鄉之間不斷拉大的差距。農村學校體育問題依然存在,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日益突出。
以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狀況為研究對象。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要,在中國學術期刊網收集相關論文和專著,并對這些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
2.1.1 師資力量匱乏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開展好壞的關鍵,而充足的體育老師是搞好學校體育工作的前提。但據有關數據顯示,農村體育教師資源匱乏,特別是優秀體育教師資源稀缺。張弘在對吉林省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體育教師的調查中發現,在農村小學中專職體育教師與學生的比例竟高達1:592(2005年)。杜偉在對13個市縣以下的5526所農村中小學的調研中發現,經濟欠發達的三類地區農村小學體育師生比最大達到1:1225,二類地區達到1:641,一類地區為1:451(2006年)。專職體育教師遠遠不能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多為其他學科老師兼任。兼職體育教師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體育教學中對體育教師數量的要求,但是對教學的質量難以保證。
2.1.2 教師能力不足
專職體育教師數量短缺與兼職體育教師的大量存在,使得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不能持續高效開展。專職體育教師不足導致有限的教師承擔了過重的教學工作。而兼職體育教師由于自身專業的限制缺乏體育專業素質,致使體育課徒有虛名,沒有實質內容,不能完成體育課的教學目標。農村體育教師由于受業余時間少、專業的限制、信息不暢通、缺乏科研能力、個人態度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教學科研活動非常少。
2.1.3 教師資源流失現象普遍
農村學校體育相對于師資缺乏還存在體育老師流失的問題。由于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待遇相對城市差,教師自身發展空間較小。農村學校體育中存在優秀體育教師向城市流動、優秀的小學教師向初中流動、體育教師離崗下海經商等現象。體育教師隊伍的不穩定現象造成農村地區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不穩定,對小學體育課程的開展和學生身體培養造成極大的影響。
2.2.1 課程及課時開設不足
體育教學是實現體育的教育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的基本途徑。體育課程的開設和體育課時的有效保證是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前提。隨著我國教育普及工作的順利完成,使農村學生入學率得到提升和保障。但是在體育課程的開設和重視程度方面還不夠。農村地區學校體育課程的開設與城市地區學校體育課程開設率還存在差距,每周體育課課時安排存在較大差距。一部分貧困農村的學校甚至沒有或無法開設體育課。(見表1、2)
2.2.2 教學內容單調
教學內容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體育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有效實施對體育教學目標、目的和教育理念的實現有很重要的作用。農村體育教學內容多以單一的田徑項目為主,單調乏味。其實,農村體育教學內容擁有非常豐富的潛在資源,在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已經開始改造并引進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這些活動能豐富現有的體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能否實現大綱的要求,如何更好的達成體育課教學目標及教育目的還需進一步研究。

表1 中小學開設體育課情況統計一覽表

表2 拉加村小二年級課程表
根據國家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校運動場地面積114507693m2,初中運動場面積403669887m2,小學運動場地面積822386027m2。全國學生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6~18m2。體育場地面積和條件雖有極大改善,但與現實需求相比還存在極大差距。國家規定我國中小學校人均體育場地中學6~8m2,小學需達到6m2。目前高中學校基本已達到要求,初中學校欠佳,而西部地區的學校情況更差,城市與縣鎮、東部與中西部地區農村小學差距很大。各地區縣、鎮和農村學校體育器材達標率都不同程度的低于城市,特別是西部地區學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教育經費迅速增長。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教育經費為150億元,到21世紀初大幅度的提升到9815億元。隨著學校體育場館建設的大潮,我國學校體育經費也得到大幅度的增長。但總體投入水平相比國外仍然較低,且存在投入極不均衡的現象。東西差距較大,城鄉分配不均,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比重失調的問題十分嚴重。(見表3)

表3 全國各地區各級學校體育經費情況統計一覽表 (元)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的騰飛使人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煥然一新。市場經濟讓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機會,有機會通過提高自身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當這種對利益的認同感逐步深化轉變成對利益的追求感和崇拜感時,人們的心態就已經從理想化跌入現實化甚至世俗化。在這樣一個功利化、世俗化的環境之下,知識分子的地位受到巨大的沖擊。而由于體育教師屬于一直不受重視甚至帶有偏見的職位,讓人在選擇時要面對些許矛盾。從社會地位來說,一個基礎教育階段的體育老師并不能得到太多的認可,而從經濟利害來說,一個體育老師的收入絕不能算好,甚至可以說處于較低水平。更何況在農村地區,這一情況更加嚴重。
我國對于教師編制的管理工作,使編外教師處在一種進退兩難的狀態。教師編制制度增強了國家對教師群體的有效管理。編制內的教師相當于公務員身份,這在一定層面上可以說是變相的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因此,國家在數量和配給上有嚴格的要求及控制。在城市學校獲得一個編制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在農村地區,由于地方財政和學校實力,在編制的配給上嚴格限制。某些貧困地區一個村小學只有1~2個名額。對于大量的缺口就只能通過招收代課老師或支教生來補充。但是這種編外人員的待遇和保障是極不穩定的。這種不平等待遇和不穩定保障在極大程度上造成這部分群體心態的不平衡,隨時都有離開的可能。
我國進入21世紀對教育的最大貢獻就是真正的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從此廣大農村的孩子擁有了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機會。在義務教育的要求下,貧困農村孩子同城市里的孩子一樣,不用為高昂的學費問題擔憂。但在走進校園后才發現這兩者的距離相差甚遠。相對于城市,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的缺失程度是令人驚嘆的。坑洼不平的操場,將我國教育優勢資源不平等化和集中化暴露無遺。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體質的新時代是何其的荒謬。農村從來都不會受到市場的青睞,而政府調控能力的失位,使這一問題長期被邊緣化。沒有資源沒有條件,想要農村學校體育到現代化的發展無異于沙地建高樓。
[1] 李晉裕.學校體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2.
[2] 翁乃群.村落視野下的農村教育——以西南四村為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
[3] 瞿瑛.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政策問題研究:教育公平的視角[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5).
[4] 宋國清.21世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與需求的調查[J].體育世界,2010(12).
[5] 關興利.關于農村學校體育校本教研的思考[J].體育教學,2010(8).
[6] 蔣建強,柴國榮.我國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研究綜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
[7] 劉凱.淺議農村學校體育現狀與體育健康課課程改革[J].中國西部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