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磊
(山東省萊蕪市人民醫院骨三科, 山東 萊蕪 271100)
膝關節是人們在運動中最容易損傷的關節,在脛骨前移和股骨外旋中最容易發生。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較為多見,損傷多與外傷有關。膝關節韌帶損傷時,多出現關節腫脹,疼痛以及膝蓋不能正常工作,由于膝關節急性損傷時會當即發生撕裂,慢著可以遷延半年[1]。磁共振技術采用影像投影技術在檢測膝關節韌帶損傷時,可以有效的、及時的發現損傷部位,并更好的進行治療,不但使誤診較小,也降低了患者發生其他并發癥的可能[2]。我院對磁共振技術與關節鏡在膝關節韌帶損傷診斷中效果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膝關節損傷患者11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手術時間一般為傷后的1-3d內,平均受傷天數為(2.0±1.5)d。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各55例,A組患者中男24例,女31例,年齡20-42歲,平均年齡為(29.4±2.6)歲。B組患者中男27例,女28例,年齡22-48歲,平均年齡為(25.6±3.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組患者采用磁共振檢測膝關節韌帶損傷,B組患者采用傳統的關節鏡檢測膝關節韌帶損傷。A組主要采用影像造影技術,可以多方位成像,且對軟組織的分辨率較高。并且無創傷,在對膝關節損傷的診斷中顯示出強大的優勢,是檢測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韌帶撕裂,軟骨骨折中提供依據的重要方法。而B組采用的傳統關節鏡檢測膝關節時,主要采取仰臥位,屈膝下垂,關節鏡目鏡與攝像頭相連,連接關節鏡光源系統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治療。在術后一年時間內,我們將對患者進行同樣強度的物理訓練,定期隨訪,觀察兩組患者檢測后的關節愈合情況及患者的滿意程度[3]。
1.3 觀察指標[4]: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檢測膝關節損傷的準確度,以及膝關節的前后交叉韌帶損傷的檢出率。其總檢出率為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和后交叉韌帶的檢出率之和。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膝關節韌帶損傷情況,可觀察到膝關節完好,損傷,完全撕裂三種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治療膝關節之后診斷情況見表1。結果顯示,A組檢出率明顯高于B組,X2=10.5551,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檢測膝關節損傷的情況,見表2。結果顯示,A組檢測總損傷率明顯高于B組,X2=10.5551,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在不同方式下進行檢測膝關節損傷的檢出率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檢測出膝關節韌帶損傷情況 n(%)
在日常生活中關節的完好是我們進行一切活動時必須所需要的,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關節的完好,顯得尤為重要[5]。關節作為身體的一個動態器官,是組成身體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都知道膝關節是人體最大并且結構最復雜,最易損傷的部位。膝關節是全身關節中關節面最不吻合的關節。但由于形態大都相同的半月板填充脛骨平臺軟骨面與股骨周圍之間的腔隙,從而消失了因關節面不吻合而造成的空隙,從而增加了膝關節的接觸面積和穩定性。膝關節并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鉸鏈關節,其關節前面的張開和閉合,都是由股骨內側腂在脛骨上以環繞方式完成屈伸動作。而前交叉韌帶損傷又是現在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膝關節韌帶損傷中,前交叉韌帶損傷為主要檢測對象[6]。在治療膝關節韌帶損傷時,傳統的關節鏡手術,主要采用“三角操作技術”,即關節鏡由入口進入關節腔,將圖像反映在監視器上進行觀察,而手術器械由另一入口進入關節內,并在關節鏡的監視下進行手術操作。檢查時要求患者仰臥位,屈膝下垂,為了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常常在膝關節中上套入接液袋,在髕骨外上方與股骨外交界處進行膝關節穿刺治療[7]。關節鏡目鏡與攝像頭相連,連接關節鏡光源系統,將關節鏡套筒插入關節內,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其中所做的常規檢查主要有以下一些順序,為髕上囊,膝內側間隙,腂間切跡,膝外側間隙。但關節鏡手術必須做到眼手配合一致,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之后才能做到隨心所欲,得心上手。檢測損傷的速度較慢。由表1、表2A組與B組的比較可以看出,B組關節鏡的檢出率比較低。而磁共振技術,可以多個角度的,通過醫學影像技術更好的把膝關節中的損失更好的呈現出來。更加方便快捷的檢測膝關節韌帶中的損失。從而大大增高了準確率,減少手術創傷,避免了功能障礙,真正實現了微創傷,高效治療化,充分展示了磁共振技術治療膝關節的優越性。
[1]張潔,梁碧玲,鐘鏡聯,等.磁共振和關節鏡診斷膝關節韌帶損傷的比較研究[J].當代醫學,2010,16(19):112-113.
[2]鄭雷,劉祿明,孫百勝,等.膝關節后交叉韌帶撕裂的MRI表現及臨床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384-388.
[3]鄭雷,孫百勝,劉祿明,等.MRI診斷膝關節內側副熱帶損傷臨床應用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9,25:1625-1628.
[4]齊滋華,李傳福,張曉明,等.膝關節半月板撕裂的MRI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24:73-76.
[5]柴衛兵,盧宏章,鄭輝,等.膝關節鏡手術的并發癥及其對策[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7,7:163-165.
[6]陳偉,陸明,王健,等.前交叉韌帶斜冠狀面薄層解剖斷面與MRI表現對照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8,42:80-83.
[7]李衛平,宋斌,沈慧勇,等.關節鏡下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分束重建的臨床研究[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