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濤, 高全有, 張曉瑞, 楊文學, 藺 嘯
(陜西省榆林市星元醫院骨科, 陜西 榆林 719000)
肱骨近端骨折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在全身骨折中,發生率約4%-5%。手術治療的目的是使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達到良好的對位對線,在牢固的固定下進行功能鍛煉,從而最大程度地恢復肩關節功能。由于骨折類型復雜多樣,對其手術方案也不統一[1]。今我院對3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手術方法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齡33-75歲,平均54.5歲。所有患者均行肩關節正位、穿胸位X線檢查。且均為入院前2周內發生的新鮮骨折。按Neer分類:二部分骨折23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5例。
1.2 手術方法及術后處理
1.2.1 手術方法:①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患者取仰臥位,采用臂叢麻醉,在C形臂透視下進行。②有限切開復位三葉草鋼板內固定和切開復位肱骨近端鎖定鋼板固定:仰臥位下,行臂叢麻醉,經皮手法復位后,將患肢處于內旋位,在患肩的前內側作直切口,經三角肌和胸大肌的間隙暴露肱骨近端,注意保護頭靜脈及三角肌纖維,以肱二頭肌鍵為標志,復位骨折,使其恢復解剖形態,將鋼板置于肱骨近端二頭肌腱溝外側,大結節水平下方。注意鋼板的放置位置,不可放置偏內及偏高。③人工肱骨頭置換:仰臥位全身麻醉下,入路與鋼板內固定相同,使大小結節以及附著軟組織恢復完整,假體的后傾角選擇在30度與40度之間,注意假體的插入深度,必要時可以采取植骨,術后負壓吸引,具體見表1。

表1 38例患者的骨折分類及手術治療方案 (n)
1.2.2 術后處理:術后第2天在頸吊帶保護下行肩關節的康復鍛煉,進行主動和被動運動。于術后的48-72h內可將負壓引流管拔除。待軟組織愈合后,根據骨折愈合情況及病人主訴,可逐漸加大活動范圍,但應以無痛為原則。如果伴有骨質疏松或其它疾病,功能鍛煉可相應延緩。
1.3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美國Michael Reese醫療中心的評分標準進行功能評估[2]:優(80-100分),良(70-80分),可(60-70分),差(59分以下)。
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5-40個月,平均20.1月。傷口均I期愈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無發生畸形愈合。骨折愈合的時間為6-9周,平均7周。未出現有鋼板折斷、假體松動等現象。未出現神經,血管損傷等并發癥。對患者肩關節功能采用Michael Reese醫療中心評分標準進行評估,結果見表2。

表2 以Neer分類的治療結果統計 n(%)
肱骨近端骨折屬于關節內骨折,在治療上主要是通過固定骨折斷端,修復受損傷的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從而保證盂肱關節、二頭肌間溝、肩袖、肩周肌等的功能正常,從而最大程度地恢復肩關節的功能[3]。在分類上,根據骨折是否有移位,以及移位骨塊的數量,可以分為一部分、二部分、三部分或四部分骨折[4]。應結合患者的骨折類型,軟組織情況,全身情況、經濟狀況等,制定一套合理的治療方案。
由于一部分骨折是單純的外科頸骨折,移位小于1cm,成角小于45度,故屬于穩定骨折[5]。目前主張使用外固定保守治療一段時間后行積極的功能鍛煉即可。但對于二部分、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由于存在明顯的骨折移位,屬不穩定骨折,故主張采用手術治療[3]。二部分骨折發生于解剖頸或者外科頸,肱骨頭與肱骨端分離,移位大于1cm,或成角畸形大于45度。大多可采用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其符合微創的要求,手術操作對骨折斷端周圍的軟組織損傷小,故對其血運影響小,骨折愈合速度快,而且肱骨頭壞死的機率較低[6]。其具有手術操作簡單、時間短、風險小、費用低,以及不影響肩關節的早期功能鍛煉。對伴有內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尤其適用。三部分骨折是在二部分骨折的基礎上合并有大結節或小結節骨折,對于三部分骨折以及復雜的二部分骨折,則可以使用有限切開復位三葉草鋼板內固定,由于是采用有限切開,剝離軟組織少,術中肩袖的修補不受限,內固定強度適可,不影響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的要求,有助于肩關節功能康復[7]。四部分骨折是在二部分骨折基礎上合并有大結節和小結節同時骨折,對于復雜的三部分骨折及部分四部分骨折,可采用切開復位肱骨近端鎖定鋼板固定[8]:LPHP屬于解剖型接骨板,無需預彎,固定牢靠,軟組織剝離少,對肱骨頭的血供損傷小,給骨折的愈合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物學環境,而且鋼板上設有縫合孔,可用于修復損傷肩袖的固定[9]。其鈦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有效避免已復位的骨折再移位的可能,且允許術后早期功能鍛煉[3]。對于年輕的四部分骨折患者,行肱骨頭置換難免會發生松動等中晚期并發癥,采用LPHP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對于老齡、復雜的四部分骨折,使用鋼板難于牢固地固定,且由于愈合時間較長,難免有發生肱骨頭壞死的可能[10]。故可采用人工肱骨頭置換,其能顯著的改善肩關節功能,且不存在有內固定失敗的可能。但術前應該對患者的肩關節功能、三角肌功能以及肩袖等軟組織情況作充分的評估,使肱骨長度和旋轉中心達到解剖重建,防止發生撞擊綜合征及習慣性脫位等。
[1]劉陽.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治療現狀[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4,19(2):135-136.
[2]Goud A,Segal D,Hedayati P,et al.Ra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shoulder[J].Eur Radiol,2008,68:2-15.
[3]成仕明,王臣,胡毅.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35例[J].重慶醫學,2008,14(2):123-126.
[4]Strohm PC,Kostler W,Sudkamp NP.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what to do[J].Z Orthop Unfall,2008,146(3):312-317.
[5]宮福良,李杰,姜勇,等.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14(7):29-30.
[6]陳紅衛,趙鋼生.肱骨近端骨折三、四部分骨折的手術治療[J].中醫正骨,2007,19(4):35-36.
[7]Goud A,Segal D,Hedayati P,et al.Ra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shoulder[J].Eur Radiol,2008,68:2-15.
[8]宮福良,李杰,姜勇,等.鎖定鋼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正骨,2008,15(4):23-25.
[9]Bohsali KI,Wirth MA.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Rockwood CA.Matsen FA.The shoulder[M].4th ed.Philadelphia:Saunders Elsevier,2009.455-497.
[10]TamaiK,Ishige N,Kumda S,et al.Four-segment classification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revisited:a multicenter study on 509 cases[J].Shoulder Elbow Surg,2009,18:84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