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慶,孔飛飛,吳英英,郭良君,王 翔
(本文編輯:張仲書; 英文編輯:王建東)
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勤部衛生部聯合印發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1]中規定:“為保障患者用藥安全,除藥品質量原因外,藥品一經發出,不得退換。”我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醫患糾紛,多數情況下都會滿足患者的退藥要求,近來發現患者要求退藥的現象與日俱增,嚴重影響了門診藥房正常的工作秩序,大大增加了窗口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現對我院門診藥房2010年退藥記錄共281例進行詳細的統計分析,以找出退藥的主要原因,探討如何避免或減少退藥現象,并確保醫院藥品質量和患者用藥安全[2]。
收集2010年我院門診藥房全部退藥記錄281例,按退藥原因、所退藥品品種等諸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和評價。
2.1 按退藥原因統計 退藥的原因主要是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90例(32.03%)、患者主動要求退藥44例(15.66%)、患者拒絕用藥25例(8.90%)及潛在藥物不良反應22例(7.83%,表1)。其中患者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而退藥的情況見表2,潛在的藥物不良反應見表3。
2.2 按退藥種類統計 參照所屬類別及《新編藥物學》第16版[3]的分類方法,所退回的藥品涉及藥品19類170種(部分患者所退藥品≥2種,故退藥總例次為345例次),見表4。
3.1 退藥原因分析
3.1.1 患者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所造成的退藥是退藥原因中最主要的因素,有90例(32.03%)。藥物不良反應系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4]。對于這種情況,應及時仔細詢問患者,如實填寫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表,以利于對上市藥品信息的收集、再評價。臨床醫生開具處方時應詳細詢問病史、用藥史,嚴格按照新的《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開方,一般不得超過7 d用量,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3 d用量[5];對患者首次服用的藥品,盡量不要開得太多。醫生不要因藥物療效不明顯或有輕微不良反應,就盲目同意患者退藥,而應有區別地對待,以免錯過良好的治療機會。由表2可知,在不良反應引起的退藥中,以中成藥比例最大,這可能與其使用頻率較高、用量較大有關,同時也與臨床濫用及不合理使用有關。中成藥成分復雜,缺乏科學的質控管理;臨床醫生又大多不能完全理解中藥的辨證施治原則,在使用上存在無適應證、超適應證的現象,亦會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其次為抗感染藥物,主要是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青霉素類抗生素,其原因一方面是抗感染藥物的廣泛使用,一方面也與臨床濫用及不合理使用有關[6]。近年來新的抗生素品種不斷增加,有部分臨床醫師由于對新藥的適應證、用法用量、禁忌證及不良反應認識不足,醫德及責任心不強等原因,在抗生素的選擇上未能完全遵循《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導致耐藥與不良反應逐年增加[7-8]。

表1 醫院門診藥房2010年281例退藥原因統計
3.1.2 患者的不依從性 分為患者主動要求退藥和患者拒絕用藥兩種情況。一些患者對醫師缺乏信任、相關醫務人員在回答咨詢時措辭不當、或患者自認為對自己的疾病不對癥、患者認為藥價太高、“醫保、農保”報銷不便等原因,都會要求退藥。部分患者則對藥品說明書中羅列詳盡的不良反應感到恐懼,對醫療技術的局限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對醫療效果的期望值過高,自認為藥物見效慢、療效欠佳而拒絕用藥。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部分醫務人員對藥物適應證、禁忌證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基本知識了解不足;另一原因是由于患者對藥物的基本知識一知半解,沒有科學全面地看待問題。在這一點上,醫患溝通起到很關鍵的作用。相關醫務人員應當對患者進行用藥前必要的心理疏導,向每一位患者詳細詢問藥物過敏史,并向其解釋治療方案,藥品名稱、用途、價格等,求得患者最大的依從性。

表2 患者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而退藥的藥品情況

表3 潛在的藥物不良反應因素

表4 退回藥品種類及構成比[例(%)]
3.2 退藥產生的不良后果 退藥過程中存在著五方面的風險[9],可能會產生以下不良后果:不能保證退回藥品的質量;增加工作量,可能會影響藥師的正常工作[10],產生不必要的差錯;易發生醫療糾紛;患者有不良反應及禁忌證,對用藥安全有隱患;可能使醫院藥房藥品的批號管理產生一定程度的混亂。
4.1 制定退藥標準,規范退藥流程[9]針對我院門診藥房退藥現象比較多的情況,為了減少醫患糾紛,更為了保證藥品的質量,根據衛生部文件《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1]:“為保障患者用藥安全,藥品一經發出,不得退換”的精神,制定了退藥標準和退藥流程。我院退藥標準:①所退藥品必須為本院所配出藥品;②所退藥品為一個月以內所配藥品,并提供發票等依據;③患者要有原處方醫生的簽字,并注明要求退藥的原因和數量;④藥師要仔細全面檢查藥品的各層包裝,已拆封開啟的或密封標簽脫落的,有污點、破損、變形或字跡不清等現象[11]的藥品一律不得退回;⑤拆零藥品一律不退;⑥需特殊保存的藥品一律不退,如需冷藏保存、避光保存的藥品等;⑦麻醉藥品、精神藥品不得退回;⑧退回的藥品批號要與電腦數據庫中藥品批號一致。原則上,只要藥品還沒有離開發藥窗口,都無條件退藥。并要求患者填寫退藥單,并由醫生簽字,由藥房備檔。
4.2 醫師、藥師把好關,減少退藥現象 首先要把好處方關。要加強對醫生行為的規范,醫師在診療過程中應遵循“最小劑量,最短必須療程”的用藥原則[12]。醫生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開方:處方一般不得超過7 d用量;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3 d用量;對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但醫師必須注明理由[6]。其次要把好發藥關。藥師在發藥前要認真審方。嚴格掌握“四查十對”,加強對醫生用藥的監督,杜絕不合理用藥,及時發現處方的錯誤,在藥品發出之前予以更正,以減少退藥現象。同時,要積極開展臨床藥學工作,加強臨床藥師與臨床醫師的溝通,注意合理用藥知識的宣傳,指導臨床醫師、護士和患者合理用藥,減少藥品不良反應,從而減少退藥情況的發生[13]。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勤部衛生部.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S].2011.
[2]封茂燕.我院350張門診藥房退藥處方分析與探討[J].中國藥業,2012,2(6):49-50.
[3]陳新謙,金有豫,湯 光.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
[4]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S].2010.5
[5]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Z].醫發[2007]53號,2007.
[6]陶瑛瑛,王 楠,龔海洋.301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東南國防醫藥,2011,13(6):538-539.
[7]陳邦元,郭貴賓,張勇妹,等.2007年至2008年某院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J].東南國防醫藥,2010,12(3):144-146.
[8]王菁平,丁蓉蓉.試論醫務人員合理用藥[J].東南國防醫藥,2009,11(4):353-355.
[9]孔飛飛,譚興起,郭良君,等.醫院藥房退藥中的風險管理[J].中國藥物警戒,2011,8(2):102-104.
[10]王翠蘭,杜 霞.門診患者退藥情況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8,28(17):1518-1519.
[11]裴澤軍.我院門診患者退藥情況動態分析[J].醫學與哲學,2007,28(3):80.
[12]施錦柏.214例門診退藥處方分析及建議[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3):212.
[13]龔 健,王曉剛,陳鑫.淺析基層門診處方不合理用藥的現狀[J].東南國防醫藥,2007,9(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