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云
(本文編輯:史新中)
醫院感染科同其他科室相比,病種多,具有傳染的特殊性[1]。感染科護生對傳染病的認知程度、自我保護意識、對感染科的畏懼等負性心理嚴重影響護生在感染科的實習質量[2-3]。我科于2012年4月以來,改進感染科護生入科教育,注重入科教育過程中對護生心理支持,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8月-2012年3月在我科實習的護生為對照組,2012年4-11月在我科實習的護生為觀察組。對照組:護生96名,女,年齡(21.5±3.15)歲,學歷均為大專;觀察組:護生94名,女,年齡(21.7±2.85)歲,學歷均為大專。兩組護生平均年齡及學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我科統一的帶教老師負責,兩組護生實習時間均為4周。
1.2 方法
1.2.1 入科教育方法
1.2.1.1 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入科教育方法,由帶教老師進行入科教育,主要包括:感染科環境及工作制度、感染科常見疾病及感染途徑、強調標準預防、手衛生規范、職業防護及處理等。
1.2.1.2 觀察組 在采用傳統的入科宣教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教育方法,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護生剛入感染科時,存在不同程度恐懼、焦慮、煩躁、不知所措等心理,帶教老師針對這些負性情緒的存在,讓護生訴說自身的感受,并認真傾聽,與護生交流自己剛到感染科時的心理,與護生產生共鳴,緩解緊張心理;向護生介紹感染科的環境布局、各項規章制度,強調工作中注意事項,讓護生了解感染科的特殊工作環境,緩解其不安情緒;告知護生感染科常見疾病及傳染途徑,應采取何種隔離方式,解除護生對感染科易被傳染的誤區。在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態度和藹、語速中等,護生操作錯誤時,帶教老師不在患者面前批評護生,以免給護生產生心里陰影;定期由總帶教老師與護生一起討論交流實習情況,解答護生的疑問,拉近師生距離,緩解不良情緒。
1.3 評定內容及方法
1.3.1 護生負性心理情緒改變 心理問卷調查表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包括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到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方面。兩組均于出科前由專人用統一的指導語指導護生填寫,問卷回收率為100%。
1.3.2 護生出科考核理論、操作成績 兩組預防交叉感染理論出科考核試題均由專人從題庫中隨機抽選,并有雙人閱卷核對登記。對兩組出科理論成績進行比較,成績≥90分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對兩組出科技術操作考核成績進行比較,成績≥90分為合格,<90分為不合格。
1.3.3 護生對感染科護理工作職業認同 采用郝玉芳編制的護生職業認同問卷[2],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5級評分法。1=很不符合;2=較不符合;3=介于兩者之間;4=較符合;5=很符合。問卷回收率為100%。
1.3.4 患者對護生的滿意度評價 科學設計調查問卷,問卷中每個條目均包括滿意、較滿意以及不滿意3個等級選項供被調查者選擇。患者對護生滿意率調查問卷中主要條目包括:床邊隔離、巡視病房、操作技能、溝通交流、健康教育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進行統計學分析,統計兩組護生負性心理情緒改變水平,護生出科考核理論、操作成績,職業認同感,統計方法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則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生負性心理情緒比較 見表1。兩組護生負性心理情緒SCL-90因子分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心理情緒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生敵對心理情緒無明顯差異(P>0.05)。
表1 兩組護生負性心理情緒SCL-90因子分比較()

表1 兩組護生負性心理情緒SCL-90因子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人際關系 抑郁 焦慮 敵對觀察組 1.78±0.08*1.56±0.09*1.43±0.23*1.53±0.15對照組1.94±0.12 1.78±0.18 1.59±0.1 1.69±0.09
2.2 兩組護生出科理論與操作成績、職業認同感比較 見表2。兩組護生出科理論與操作成績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出科理論成績優秀數、操作成績合格比例高于對照組。兩組護生職業認同感存在顯著差異(P<0.05)。

表2 兩組護生出科成績、職業認同感比較
2.3 患者滿意度比較 見表3。患者對觀察組護生巡視病房、操作技能、溝通交流、健康教育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3 患者對護生工作滿意率比較[例(%),]

表3 患者對護生工作滿意率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臨床實習是護生由學生角色向護士角色轉換的過渡階段,是護生從學校走向工作崗位的必經途徑[4]。通過改進感染科護生入科教育及心理支持,較好地糾正護生盲目畏懼心理,杜絕了意外針刺傷和交叉污染等等,顯著提高了護生的實習質量。
3.1 護生的負性心理情緒得以緩解 由于我們改進了帶教方式,使護生能夠積極控制負性情緒。護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后,順利完成感染科的實習計劃,并能積極與患者溝通,將一些隱性問題與矛盾得到及時的解決與處理,大大提高實習水平。
3.2 護生職業認同感提高 職業認同指個體對所從事職業的肯定性評價,是克服了職業的外在性、異已感而把自己個人的價值及意義與所從事職業的價值及意義內在統一的結果,它所形成的職業工作動力更具有自覺性、主動性[5]。本研究中注重加強護生心理支持,使護生對感染科工作的職業認同感不斷提升。
3.3 患者對護生的滿意度增加 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價是最客觀、最公正的評價[6],通過加強護生心理支持,護生能更快速的適應感染科的工作,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做好各項護理工作,提高護理質量,從而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張效琴.感染科護士職業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J].全科護理,2009,7(6A):1467-1468.
[2]譚曉莉.淺談如何做好實習護士的入科宣教[J].基層醫學論壇,2009,7(15):474-475.
[3]劉長英.談如何提高臨床護理教師的帶教水平[J].井岡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6,27(6):75.
[4]梁小明.高級醫療病房護生臨床帶教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23(20):5020-5021.
[5]郝玉芳.提升護生職業認同、職業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1.
[6]何恒麗,李龍瓊.2種護理滿意度調查方法的結果比較分析[J].現代護理,2007,13(7):62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