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森
(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海南海口 571158)
根據徐潔的《高校體育專業足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一文統計,在足球專業學生中,進入訓練階段后發生或運動損傷的人數占統計總人數的85%。而在這些發生過運動損傷的學生中,發生過2次運動損傷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5%;發生過3次及以上運動損傷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3.75%,可見運動損傷在足球專業教學與訓練中較易發生。因此研究體育院校足球專業學生常見運動損傷,并分析其損傷原因,幫助足球專業學生避免運動損傷是十分重要的。
根據周寧、張國強的《體育教育專業足球專修學生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顯示,體育專業學生的運動損傷多發生在下肢部位,其原因在于足球運動主要依賴于參與者的下肢動作,且學生在進行足球訓練或者競賽時,下肢常常在非正常狀態下發力,因而很容易產生各種運動損傷。而在下肢眾多部位中,最容易受傷的是足踝部位占21.0%;然后是腳趾占19.9%;接下來是膝蓋部位占11.7%;下肢中的大腿、小腿也較容易受傷。上肢中最易受傷的手部占10.4%,接下來是腰部。
歐陽敏、谷貽林在《湖南省足球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的研究中》,對湖南省足球專業大學生常見運動損傷的種類進行了調查分析,雖然該論文不具整體性,但也可以部分說明我國體育院校足球專業學生常見運動損傷的類型問題。該論文中說道,足球專業學生常見的運動損傷主要有8類,分別為挫傷、摔傷、扭傷、拉傷、撕裂傷、關節脫位、骨折、勞損。其中挫傷的比例為33%;摔傷的比例為15%;扭傷的比例為31%;拉傷的比例為12%;撕裂傷的比例為3%;關節脫位的比例為4%;骨折的比例為2%;勞損的比例幾乎可以忽略。可見,勞損、骨折、撕裂傷在足球專業學生中發生的情況較少,挫傷、摔傷、扭傷、拉傷、關節脫位的現象較多。其中最容易發生的損傷類型就是挫傷、扭傷。
造成體育院校足球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內在因素可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來分析。
2.1.1 生理因素
(1)性別因素。人體各部分橫斷面中骨骼肌、脂肪含量是有一定的差別的,男性與女性身體內脂肪含量有明顯的差別。在肌肉含量上,女性相對少于男性,每千克肌肉量的體重女性比男性重,相對來說女性比男性的支持性小。因此,膝關節部的運動損傷發生率女性比男性高。另一點,女性上肢肘部提攜角常大于男性,而女性比男性更多見到輕度膝內翻畸形,特別是下肢力線的不準確造成膝小腿肌肉的積累性勞損,導致出現疲勞性脛部疼痛的癥狀。女性激素的周期性分泌是性別差別中作引人注目的。此外,足球專業的女生長時期訓練后月經周期往往出現紊亂,造成雌激素分泌低下,是造成疲勞骨折的原因之一。(2)足球技術動作錯誤。這也是造成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從足球運動實踐來看,踢、停、頂、運、鏟、搶是足球運動的常見技術動作,這些動作對學生的動作規范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假如學生在進行這些技術動作時,所做的動作違反了人體結構的特點或人體力學原理,違反了各項器官系統運行的規律,或超越了人體機體的活動范圍,那就一定會引起各種運動損傷的產生,因而技術動作錯誤是足球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產生十分重要的一個原因。(3)準備活動不合理。足球專業學生如果在不做準備活動的情況下即投入到緊張的訓練或比賽當中,那么肌肉彈性、肌肉力量、韌帶伸展性都不夠,身體的協調性差,就很容易引起運動損傷的產生。此外,準備活動與正式訓練或比賽之間的時問間歇過長的話也會使得準備活動所引起的生理作用減弱或消失,此時足球專業學生如果再接著訓練或比賽就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學生準備活動的負荷量過大,那么他在進入正式的訓練或比賽時,身體的機能水平已經明顯下降,運動疲勞己經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再繼續訓練或比賽就容易發生運動損傷。(4)其他疾病原因。在慢性疲勞、貧血、感冒、痛經、睡眠不足等身體因素不良的情況下,對遇到的意外缺乏敏銳的判斷和快速準確的保護反應,出現運動損傷的幾率較大。
2.1.2 心理素質
在訓練或者競賽中,如果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集中持續時間不長,不能有效地控制自身者,那么發生損傷的危險度增加。此外,過分緊張、高度興奮的學生也易發生運動損傷,如在某些大型足球比賽中,由于賽前的強化訓練,身心疲勞尚未調整完善,學生就很可能會發生運動創傷。另外,學生的心理因素在對于運動損傷的影響也非常大,如某些學生害怕競爭,或者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情緒,或是不情愿進行足球運動或比賽都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的產生。
造成足球專業學生運動損傷出現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組織教法不當、設備場地出現問題兩個原因。(1)組織教法不當。這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教學方法欠妥。常見的表現就是在教學中沒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沒有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和技術水平等進行分組,致使一個隊伍中的學生足球技術水平和特點差異較大,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在訓練和學習過程中產生運動損傷。此外,對學生缺乏必要的運動指導,也是造成學生運動損傷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2)場地設備出現問題。足球運動的場地設施出現問題,也是學生運動損傷的重要外部原因之一,如在不平的、有碎石子及雜物的場地運動時很容易造成學生的運動損傷。或是學生的運動服裝、鞋子過大或過小,都很容易使學生在搶秋、快跑、急停等過程中摔倒,發生運動損傷。
體育院校足球專業學生常見的運動損傷主要有8類,因此本文將主要對這8類運動損傷的預防與治療進行分析。
一般情況下,8類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足球專業學生在進行足球運動的訓練和學習中應注意選擇開闊、平坦的場地,如果場地上有碎石子、雜物等要對其進行及時清除。(2)在進行足球運動的訓練和學習之前,應做好合理的準備工作。具體而言,就應充分活動關節,做好肌肉、肌腱、韌帶的拉伸運動,以避免因準備工作不足或過量而造成運動損傷的出現。(3)在足球運動中,如果發生摔倒,可利用一些動作,如順勢翻滾動作,進行緩沖,減輕身體損傷程度。(4)在日常鍛煉和學習中,注意加強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足球技術水平,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5)在足球訓練和學習中,應戴好必要的保護工具,如護腕、護膝等。(6)在足球運動過程中,應注意遵守文明道德規范,嚴禁粗野運動。
(1)挫傷的治療:挫傷剛發生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先用冷敷或加壓包扎的方式對患處進行處理,然后抬高患處以幫助止血、止痛。24小時后可運用熱敷、按摩的方式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如果挫傷情況較為嚴重,則要送醫救治。(2)摔傷的治療:小面積的摔傷可用藥水涂抹傷口治療,大面積的摔傷應先用生理鹽水洗凈,然后再涂抹藥水,還要用紗布對傷處進行包扎。(3)扭傷的治療:扭傷后應立即冷敷或用自來水沖患處,檢查扭傷是否嚴重,較輕的扭傷可采用固定傷位、服藥等方式治療,較重的扭傷應及時送醫救治。(4)拉傷的治療:較輕的拉傷發生后應立即停止運動,以冷敷、自來水沖、加壓包扎等方式做初步處理,然后抬高患處幫助止痛止血,還應注意放松受傷位置。24小時后進行按摩。較重的拉傷發生后應在加壓包扎后立即送醫救治。(5)撕裂傷的治療:輕度的撕裂傷可以通過涂抹藥水治療,如果撕裂傷較嚴重,則應及時送醫救治。(6)關節脫位的治療:關節脫位后應先用夾板固定傷肢,防止傷處再受震動,然后及時送醫救治。骨折后應對傷處進行。(7)骨折的治療:及時包扎,然后立即送醫救治。(8)勞損的治療:一般情況下,輕度的勞損可通過矯正不良姿勢、動作等方式再加上適當的鍛煉或者理療進行治療,重度的勞損就需要及時送醫救治。
[1] 徐潔.高校體育專業足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刊),2012(6).
[2] 周寧,張國強.體育教育專業足球專修學生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J].科技資訊,2008(14).
[3] 歐陽敏,谷貽林.湖南省足球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的研究[BE/OL].中國科技論文在線,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1108-113,201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