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毅
(大連海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大連 116300)
雖然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但是我們看到一些學校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仍然無多大的改觀。學生在課堂上不是獨立地而還是依附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和活動,學生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很少。本應豐富多彩、變動不定、活潑自由快樂的體育課堂成了被機械化為特定模式的教學活動,這就使體育課堂限定了學生體育學習和身體活動的自由,更限定了學生心理需要的自由。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在體育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心理自由”。
課堂教學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綜觀體育課堂教學的學習情境,大部分都是以“控制”為主,實行“權威主義”的嚴格管制,學生絕對服從,沒有學習上的“自由”。這種“控制”學習情境不僅抹殺了學生的個性,而且妨礙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發性。為此,我們體育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變“控制”學習情境為“開放”學習情境。
(1)體育教師要成為“民主型”的教師。放下架子,平等待人,這絕不會妨礙教師對學生的所謂“控制”。克服“自我中心”、“權力主義”的作風,講求課堂教學的民主作風,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合作互動中使體育課堂呈現出愉快的學習情境。
(2)加強師生課堂社會交往。現在人們運用社會學觀點,把課堂看成是人際交往的過程,是師生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的表現。課堂交往是學生學習必要條件之一。在體育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在各個方面有著廣泛的多層次、多指向的交往,不僅有運動技術和體育知識的交往,還有思想、情感、意志、個性、心智等心理與精神層面上的交往,這種交往不僅絲毫不會損害體育教師的威信,而且還會提高學生與教師的合作。
(3)體育教師要以情育境。情感的特點之一是感染性。要調動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自由的心態投入學習之中,最好、最直接的辦法是教師運用情感因素進行教學。只有在心理情感層次上實現師生之間的“自由”交流,才能使教學信息得以順利地傳遞與反饋。所以體育教師應該注重以趣引情、以知育情,實現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融學知、益智、染情、增趣于一體,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體育課堂“自由性”和快樂性。
體育課堂一般是在室外運動場或是體育館內進行的場地大、活動范圍廣,學生的學習和活動又是變動不定的。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實現課堂環境的寬松化,讓學生在心理上沒有緊張感而感到自由。
(1)把微笑帶進課堂。體育學習和活動本身就是快樂的。體育教師要帶著微笑和愉快的心情走進課堂,精神飽滿,和顏悅色,語言幽默,把對學生的期望用微笑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發自內心的去欣賞、關愛每一個學生,學生就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而又受到鼓舞。
(2)把鼓勵帶進課堂。教師的鼓勵能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對學生的進步和良好的表現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要耐心說服。把學生作為自己朋友看待,多鼓勵少批評,給學生心理帶來愉悅、鼓勵和敬服。
(3)把競爭帶進課堂。體育活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競爭性。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體育這一特點,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適時地組織他們競賽活動,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獲得心理上的放松,還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體育才能的機會。
現在的學生知識面廣,信息量大,自主意識強,思維日益成熟。若再把他們作為孩子看待,隨意支配,不僅不能激發他們的體育學習興趣,反而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心理。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要把主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學習和活動中“敢想、敢說、敢干”,實現心理上的“自由”。
(1)把時間留給學生。新課程標準衡量教師是否完成教學任務,不是以教師教了多少動作為標準,而是以學生學了多少動作為標準。所以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實際情況出發,改變陳舊的教學觀,一切都在教師的支配之中。做到精講多練,把課堂上的時間節省下來,留給學生自己支配,讓學生享受到自由支配時間給自己的身心帶來的自由與快樂。
(2)把活動的自由留給學生。新課程的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性較大,一堂體育課可以選擇多種教學內容。這樣體育教師就可以根據本地區和不同季節將新課程的教材開發成本土化、鄉土化和校本化,并在一堂課上靈活選用學生感興趣的多種內容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己支配的時間內“自由”活動,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體育內容。這樣學生不僅體驗到了體育學習和活動的快樂性和娛樂性,而且也滿足了不同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心理需要。
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之間知識和行為交流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的心理交流的過程。師生只有在心理層次上實現交流,才容易產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1)樹立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師是創造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關鍵人物。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是創造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決定因素。因此,體育教師要由課堂教學的控制者、主宰者轉變為引導者、激發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體育課上由被動的接受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生看成是知識的主動探求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只有這樣才可能形成生動活潑、熱烈寬松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
(2)教師要具有積極的情感。許多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表明:教師積極向上的情感有助于課堂教學心理氣氛的形成。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要精神飽滿、和顏悅色,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敬,表現出“教”得熱情和信心,并通過各種教學信息來傳遞自己的情緒和情感。這樣就能有效地影響和改變學生在課堂中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生動活潑、愉快的學習氣氛。
(3)建立和諧的師生人際關系。教學是人際交往的過程,這種交往需要很強的合作性和平等感。因此,體育教師要以誠實、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抱著真誠的態度關心、幫助和發展學生的個人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欣賞學生的個性,與學生真正進行心理溝通。而對待學生在學習和活動中的錯誤或其它不良的表現,應是耐心指出和說服,避免傷害學生。這樣師生就容易產生相互尊重、相互信賴、相互體諒、真誠相待的和諧人際關系,為學生形成心理“自由”奠定基礎。
人性化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人性化”體育課堂就是要突出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也就是體育教師要做到心中有“人”。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尊嚴、權力,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相信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和價值;關心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增強學生的體質;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實現“愛心”教育。把“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作為體育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真正實現“塑身”、“育心”、“養德”、“做人”于一體,讓人性化的體育教學越來越多地追求學生身心發展的平衡——生理與心理的平衡、個體健康與生命質量的平衡。既重視學生的身體運動、身體素質與體質等生物學方面的改造,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興趣、態度、信心、自我決斷等情意方面的心理個性品質,還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道德、行為、體育文化修養等社會學方面的功能。讓學生的個性在體育課堂上充分得到彰顯和飛揚,讓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讓每一個學生既獲得一種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覺,又充滿了成就感和價值感,讓體育課堂成為師生共創的人生體驗,共同度過的生命歷程。將“人性化”的理念貫穿于體育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不僅僅停留在體育老師的思想觀念之中,而應該具體體現在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切,它更應該是體育教師的一種自覺的行動。這樣才會構建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體育課堂。
[1] 翟立武.高校體育教學加強人文教育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5).
[2] 王林毅,于巧娥.科學發展觀與高校人性化教育[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