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00)
逐步提高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并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是新時期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總目標。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馬列主義、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與道德教育等,從當今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高校學生的思想狀況來看,在高校體育教育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因此,把高校體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達到完美交匯,是提高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一條頗為有效的教育創新舉措。就高校體育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獨特優越性,以及高校體育教學中實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進行探討。
有別于其他學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教式”,體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獨特之處就在于是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來達到接受教育的目的。比如說排球運動中的倒地墊球動作,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品質,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達到的。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始終處于不斷運動的狀態,這使得他們學習以及接受教育的方式、環境的自由度大大增強,并且在此過程中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正因如此,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品質、心理及思想的活動等可以很好地表現出來,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學生們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在遵守各項競賽規則和體育道德精神的前提下,還要根據個人的特點及需要擔任不同的體育角色。如同現實社會一樣,每個人都要在遵守社會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充當某種角色,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來行使你的權力和職責。因此,大學生在從事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無形的養成了遵紀守法的習慣,并進行了個體社會化的適應,為今后真正融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少年強則中國強”。從事體育運動本身就是一種愛國的表現。國際上重大的體育賽事,對每一位愛國者來說都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國家的尊嚴、集體的榮譽,都伴隨著每個運動員、每個球隊的表現而發揮的淋漓盡致。這就是民族凝聚力,這就是愛國主義的最好詮釋。現代重大的體育賽事都會有意識的突出國家或地區的特性,比如通過運動員的服裝,通過升旗儀式等,可以很好地提升人們的民族認同感,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高校的體育工作為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方式和手段。奧運會期間,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重大比賽,組織拉拉隊進行表演,為中國健兒加油。由此喚起學生們的國家責任感和民族凝聚力。
是比賽就會有競爭,就會分出勝敗。作為學生來講,如何看待比賽的結果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后果:如果取勝后就驕傲自滿、固步自封,甚至輕視對手,那么將很難繼續保證今后會再次獲得勝利;如果在比賽中落敗了,自己不總結經驗、分析不足,而是暗諷對手的僥幸,就不能做到知恥而后勇,也很難反敗為勝。因此,在高校體育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讓學生正確處理好相互之間的競爭關系,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并且通過剖析自己的不足,分析對手的優勢,保持良好的心態就可以坦然的面對成敗,促進自身的不斷創新和進步,并養成良好的體育道德。
所謂“調適”即通過體育運動來調節大學生的心理狀態,使之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調適功能就具有了雙重含義,即一方面體現為根據高校體育活動中大學生心理狀態的實際,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和方法進行調節;另一方面則體現為對高校體育調適功能的“放大”和利用。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的調適功能主要通過調節學生的情緒和協調人際之間的種種關系來實行。
大學體育中的審美教育不再是依靠說理,而是“寓教于樂”,通過生動、活潑、有趣和有針對性的肢體活動來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進而促使學生實現協調身體、勻稱體態的美學需要,使動作變得有力、舒展和優美,使性格變得開朗,使意志變得堅強,使情操變得高尚。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優美的形象來打動人,以舒美的動作感染人,以飽滿的熱情感動人,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體育運動中,學生間難免會發生言語或是肢體上的接觸、沖突,教師要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及時準確的發現問題,并利用解決問題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比如足球比賽中,由于隊員的犯規動作極易引起雙方的沖突,教師針對此種情況應從多方面對雙方進行教育:對犯規者來說,采用犯規的方式即便獲得比賽的勝利也是不光彩、不道德的;而作為被犯規者來說,雖遭遇不幸,但他必須要知道規則并沒有禁止犯規行為的發生,但違反規則的人是要受到相應懲罰的。進而來培養學生知禮守法、講文明、懂禮貌的思想品質。
教師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僅是要傳授其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言傳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使學生懂得為人處世之道。因為現在的許多大學生都喜歡追星,學生會不自覺的模仿老師的行為,因為老師自己就是教育內容的體現者,對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與傳統的其他科目的教學方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幾乎是“零距離”,甚至在運動中會與自己的老師同場競技。因此,體育教師如果想要在教學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先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體育競賽是高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在體育競賽中,參與者不單單只有參加比賽的運動員,更多的還是作為觀眾的大學生。由于比賽的競爭性,與集體榮譽的關聯性很高,使得每一個參與者都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3.3.1 賽前動員教育
主要包括動員大學生積極參與,為集體爭取榮譽,為比賽出力;教育大學生樹立頑強拼搏、勇于進取和團結友愛、協作互助的精神,樹立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尊重觀眾的文明參賽和文明觀賽的意識以及守紀律、守秩序、重安全的意識等。
3.3.2 競賽組織工作
體育競賽的組織工作頭緒多、要求高、牽涉面廣,做好體育競賽的組織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極富教育性的過程,因此周密有序的組織工作是辦好體育競賽的先決條件,也是有效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3.3.3 賽后總結表彰
這是貫徹思想政治教育激勵原則的具體體現,也是發揮高校體育競賽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關鍵步驟。主要包括:其一,對賽事的組織、比賽、裁判等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其二,對表現突出的運動員、裁判員和單位進行表彰,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其三,抓住競賽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發掘其教育因素,進行廣泛的宣傳報道,充分利用榜樣的力量對廣大大學生進行正面的激勵和教育。
首先,校園體育文化是一所高校文化軟實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體現著校園文化建設的水平。在進行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時,一是要注意能夠滿足全校師生,特別是大學生進行體育運動鍛煉的基本需要;二是要逐步提高校園體育物質文化的教育意義,使之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無形地受到了感染和啟發。其次,要加強校園體育精神文化建設。一是通過宣傳典型事例,樹立榜樣,來引導大學生積極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并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二是加強體育教學工作,教給大學生基本的體育知識、健身技能和道德規范。
高校體育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因為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積極地競爭意識,還具有調適的功能。我們應當聯系體育工作的實際情況,發揮體育教師的榜樣作用,充分利用體育競賽和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得到不斷充實和完善,使他們的視野更遼闊,心靈更高尚,知識更豐富,并最終成為合格的現代人才。
[1] 尚保春.淺談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與職業,2006(23).
[2] 張錫春.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審視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J].教育與職業,2011(10).
[3] 黃梅生.體育教學中如何貫徹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1(16).
[4] 劉忠德.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