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杰
(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 天津 300060)
當代籃球運動防守的主動性、攻擊性、力量性、破壞性不斷增強,防守意識和防守的個人技術和整體的配合不斷提高,世界強隊在比賽中運用防守基礎配合靈活多樣,且效果顯著。本論文通過觀看中國男籃在第三十屆倫敦奧運會與對手的五場比賽錄像并數據統計對比,分析出我國與對手防守戰術基礎配合運用情況的情況等,然后淺析中國隊和對手防守基礎配合各自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從而為提高我國男籃防守戰術基礎配合水平提供理論依據。
第三十屆奧運會中國男籃和對手進行的五場比賽錄像。
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對比分析法。
中國/對手:擠過24.8%/16.3%;繞過5.9%/9.7%;穿過8%/9.7%;交換防守7.6%/17.1%;延誤5.5%/10.1%;夾擊11.3%/12.8%;關門10.4%/6.6%;補防26.5%/17.5%;總數238/257。
2.1.1 中國男籃和對手運用“擠過”防守配合對比分析
中國/對手:運用次數59/42;成功次數30/25;成功率50.8%/59.2%。以上數據說明中國隊雖然在比賽中運用擠過很多,但是很成功的幾率不大。在成功率上的差距能得出中國隊在個人防守能力方面,在隊友之間的配合默契性都與對手有一定的差異。
2.1.2 中國男籃和對手運用“繞過”防守配合對比分析
中國/對手:運用次數14/25;成功次數7/15;成功率50.0%/60.0%。從繞過的要求和數據看出中國隊在同伴間相互提醒相互配合還與對手有一定的差距,在身體素質方面也不如對手。
2.1.3 中國男籃和對手運用“穿過”防守配合對比分析
中國/對手:運用次數19/25;成功次數11/14;成功率50.9%/56%。以上數據說明中國隊在比賽中合理運用穿過配合與對手并沒有顯著的差異,而且在成功率上還略高于對手,體現了中國隊在對手進行掩護時能及時提醒同伴并讓出空間讓同伴從中間穿過,但是也暴露一些問題,如中國隊員移動腳步慢,身體素質和對手有一定的差異。在運用穿過配合時的穿插跑位和同伴提醒配合的意識還要加強和提高。
2.1.4 中國男籃和對手運用“交換防守”防守配合對比分析
中國/對手:運用次數18/44;成功次數10/30;成功率55.6%/68.2%。以上數據體現出中國隊在防守方面腳步慢,防守攻擊性不強,同伴之間的默契程度不夠,不能果斷的進行換防。
2.1.5 中國男籃和對手運用“延誤”防守配合對比分析
中國/對手:運用次數13/26;成功次數8/18;成功率:61.5%/69.2%。以上數據反映出我國男籃隊友之間配合的默契程度不夠好,相互提醒、相互配合的方面有所欠缺。
2.1.6 中國男籃和對手運用“夾擊”防守配合對比分析
中國/對手:運用次數27/33;成功次數:13/20;成功率:48.1%/60.6%。從數據看中國隊在夾擊總數上和對手相差不多,而在成功次數上卻差了對手7次,說明中國隊在運用夾擊配合時效果不是很好,夾擊的成功率不高。說明我國隊員在進行夾擊時不夠果斷和嚴密性不強,防守時攻擊性不強,其他防守隊員在看到夾擊時不能及時的防住危險性最大的對手而讓對手能成功把球傳出去或者成功突破來破壞夾擊配合。
2.1.7 中國男籃和對手運用“關門”防守配合運用對比分析
中國/對手:運用次數25/17;成功次數11/11;成功率44%/64.7%。從錄像中看出中國隊經常在對手突破后進行關門,而因為關門不及時造成對手突破成功和造成犯規。也因為關門而漏掉自己的防守人而使對方分球成功,造成無人防守隊員籃下輕松得分或外線出手機會。
2.1.8 中國男籃和對手運用“補防”配合運用對比分析
中國/對手:運用次數63/45;成功次數31/28;成功率49.2%/62.2%。數據反映中國隊補防的成功率低,說明我國隊員在補防配合時時機不恰當,或者補防配合的攻擊性不強,不足以對進攻隊員形成干擾,很多時候是當出現漏人才被動去補防,而主動參與補防的意識不強,這往往收不到好的補防效果。配合運用的合理性、及時性、準確性不足將最終影響配合運用質量,使其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
中國/對手:造犯規1/6;造失誤8/18;搶斷球3/11;干擾投籃27/21;蓋帽10/16。從數據來看中國隊在運用防守戰術基礎配合的效果和對手有一定的差距,在造犯規方面,中國隊在防守配合造犯規做的不夠好,不能合理的利用籃球規則來制造對手進攻犯規,這方面沒有對手做的好,在與澳大利亞隊的比賽中澳大利亞隊員多次造成中國隊進攻犯規,這讓中國隊在進攻方面很受影響,破壞了中國隊的進攻節奏。
在造失誤方面,反應了對手在防守配合時攻擊性比較強,在配合時迫使中國隊停球或傳球失誤,而中國隊在防守配合時攻擊性弱,有時會出現猶豫,該夾擊沒有夾擊或夾擊不夠果斷,而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搶斷球也是衡量防守配合時防守果斷性和攻擊性,防守隊員之間的協防能力和補防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隊員搶斷球上的差距也反應出中國隊員在補防的不足,腳步移動緩慢和整體配合防守的意識差等問題。
中國隊在干擾投籃方面比對手做的好,體現了我國隊員在進攻隊員在突進內線后能有效的進行干擾,防止對手輕松得分。但是也要注意另一個問題,往往在對手突破后內線隊員忙于干擾投籃,卻忽視了自己的防守人而造成籃板丟失,給對手二次進攻的機會,所以在干擾對手投籃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好籃板球。這就需要其他隊員之間進行好防守配合,積極進行補防。
(1)比賽中對外線隊員大量運用擠過、繞過、穿過、交換防守這四種防守戰術基礎配合,而對內線的防守多采用關門、夾擊、補防等配合。
(2)中國男籃在比賽中擠過配合運用次數很多,但是成功率相對于對手較低。中國男籃運用繞過配合比較少能看出中國隊在比賽中同伴之間的默契程度不夠高,在進攻隊員進行掩護時不能及時的提醒并讓同伴繞過。
(3)交換防守的分析對比能看出中國男籃在防守攻擊性和主動性不強。中國男籃對于延誤防守戰術配合還不熟悉,很少在比賽中運用這一戰術配合。
(4)中國男籃夾擊時不夠果斷,其他防守隊員在看到夾擊時不能及時的防住危險性最大的對手而讓對手能成功把球傳出去或者成功突破來破壞夾擊配合。
(5)從對關門的對比分析來看,中國男籃在關門配合的成果率低,運用這關門配合的效果不理想,總是顧此失彼,也出現腳步緩慢給對手造犯規的機會。
(6)在補防防守配合中國男籃運用次數最多,成功率不高,中國男籃在防守時總是被動防守,發現漏人才去被動補防。
[1] 林華.第29屆奧運會中外男籃防守能力指標的比較分析[J].內江科技,2010(2):12-15.
[2] 何百山.第29屆奧運會中國男籃和賽隊防守戰術基礎配合運用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2010(5):36-44.
[3] 高亮.籃球運動中防守戰術基礎配合與區域聯防[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5):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