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鋒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0)
籃球運動作為一項集體性運動項目,以對抗性、趣味性和觀賞性特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隨著高校籃球運動的廣泛開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籃球運動中來。但是籃球運動存在的激烈對抗性、肢體接觸多的特點,使得大學生在籃球學習和訓練中容易發生各種損傷,不僅影響學生繼續學習籃球,也給高校籃球教學和訓練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大學生參與籃球運動若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有效的預防措施,容易造成橈腕關節、掌指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部位的損傷,本文就以籃球運動中常見的膝關節損傷為例,探析損傷法發生的原因、處理及預防。
因膝關節突然外翻所致。在籃球運動中,在激烈的對抗中進行持球突破、轉身急停跳投或爭搶籃板球等動作時,膝關節屈曲130°~1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者足與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內收內旋,違反膝關節的生理結構。若扭轉的力量不大,只局限于內側韌帶本身的扭傷或部分斷裂;若扭轉的力量較大,引起內側韌帶完全斷裂,或合并往內側半月板、十字韌帶的損傷。
在籃球教學、訓練或比賽中,運動員違反人體正常生理結構狀態下完成技術動作,半月板損傷尤為常見。半月板隨著膝關節屈曲或伸直,分別向后或向前移動,膝關節在半屈曲位下做小腿外展外旋或內收內旋時,兩側半月板向前或向后移動。當膝關節屈曲伴有扭轉或內外翻動作時,半月板自身運動產生矛盾運動,在股骨和脛骨平臺之間產生劇烈的研磨致傷。當膝關節屈曲,小腿置于外展外旋位置,大腿突然內收內旋并伸直關節,引起內側半月板損傷;小腿置于內收內旋位,大腿突然外展外旋并伸直關節,引起外側半月板損傷。膝關節半月板受傷時膝內有撕裂感,半月板損傷常合并滑膜損傷或半月板活動牽拉滑膜而疼痛,患側表現的比較明顯。
髕骨勞損包括髕骨軟骨病和髕骨周緣腱止裝置慢性損傷。籃球運動中的滑步防守、急停和起跳,半蹲位姿勢使得膝關節長期負荷過多或反復微細損傷積累,引起髕骨勞損。膝關節半蹲位時,關節的穩定性隨著內外側韌帶相對松弛而下降,髕骨周緣腱止部和髕韌帶承受的牽拉力變大,髕骨關節面之間出現積壓和捻錯磨擦,這種負荷集中并增加,影響局部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導致組織細胞的損傷和破壞,引起腱止部的病理改變。
各種身體準備活動是促使機體克服生理上的惰性,使機體從安靜狀態過渡到興奮狀態,從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提高機體物質代謝水平、加強肌肉韌帶的柔韌性和彈性、降低肌肉的黏滯性、提高機體在運動時的工作效率,從而防止運動損傷。籃球運動中需要機體進行劇烈的活動,若是身體準備活動不充分,關節肌肉、韌帶的黏滯性較大,肌肉和韌帶的伸展能力差,關節不夠靈活,身體活動不協調,容易導致損傷的發生。
訓練負荷的大小應該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合理安排,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科學的確定運動負荷的大小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籃球運動中,個體在跑動練習過程中已經承受較大的運動負荷,若一味進行單一動作練習,如急停急起、突破、身體的扭轉等動作,容易加重膝關節的負擔,導致機體疲勞,對關節的控制力下降。
機體的精神狀態和機能狀態達到適度的同步水平,才能適應籃球運動這一對抗性項目的需要。當個體自我保護意識差、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或運動能力下降,機體興奮性降低,誘發運動損傷。個體自我保護的意識差,準備活動便不能充分,機體的興奮性沒有得到激發。
籃球運動的技戰術對人體的特殊要求和膝關節本身在運動中所表現出的生物力學特點決定籃球運動中膝關節容易發生損傷。若是技術動作不合理,違反人體生物力學規律,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無論是籃球運動中的移動技術,還是進攻、防守和搶籃板球技術,其中都需要膝關節的基本姿勢為屈膝,頻繁跳躍容易引起膝關節髕骨勞損,快速移動中急停容易導致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等發生損傷。
內側副韌帶扭傷或者部分斷裂時,應該立即冷敷、加壓包扎,并抬高患肢減少出血和腫脹。受傷24~48小時之后可外敷中藥、進行按摩等,受傷后要盡早進行股四頭肌的功能鍛煉。若韌帶完全斷裂,先進行包扎固定,再送醫院進行手術縫合。
出現膝蓋半月板損傷的急性期,以制動、消炎、止痛為主,適當配合股四頭肌繃緊練習以防止肌肉萎縮,目的是治療急性創傷性滑膜炎。若關節積血腫脹,應先抽出積血,之后加壓包扎并固定于微曲位置,注意局部的消炎和止痛。膝蓋半月板損傷的慢性期,應避免做重復受傷動作,可選用按摩、理療、中藥外敷等。受傷癥狀較重者應進行手術治療。
膝關節髕骨勞損具有發病緩慢、癥狀漸起的慢性發病特征,而關節軟骨損傷后本身的修復能力差,目前尚沒有保守治療的方法,患者可以選擇中藥外敷、理療、針灸等方式。
在每次的籃球訓練和鍛煉前,做好準備活動以提高關節的靈活性和身體的協調性,減少關節肌肉和韌帶的黏滯性。準備活動的內容、強度、時間要合理安排,運動之前的準備活動要充分,專項練習和準備活動之間的時間間隔要合理、內容要銜接。
運動負荷的安排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負荷和運動強度要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以利于運動員身體機能和競技能力的提高。在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的基礎上,注意調整訓練節奏,避免膝部負荷過于集中和負荷過度,造成膝關節疲勞而致傷。在身體疲勞時,要注意減少運動強度和運動負荷,傷病初愈恢復鍛煉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防止再次受傷。
運動時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避免錯誤動作,運動技術要符合人體運動生物力學原理,能充分發揮身體潛能并有效的完成動作。另外,在全面身體訓練的基礎上發展專項訓練,注重加強下肢力量的訓練,以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敏性,平時要注意加強腘肌、股四頭肌和小腿三頭肌等肌肉的力量訓練,以增強肌肉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正確掌握籃球運動中各種跳起和落地后的動作,注意場地安全,避免場地因素導致損傷。在籃球比賽中,培養自我保護的意識,盡量減少不同隊員之間在肢體上的沖撞。在身體疲勞時,不要參加劇烈運動。運動后注意對膝關節的保暖,防止著涼受風,同時可采用按摩、熱水浴等方法加速疲勞的消除。
[1]嚴慧琳.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籃球運動中膝、踝關節損傷現狀調查與分析[J].才智,2011(29).
[2]李峰.專項運動員半月板損傷的生理學及生物力學分析與預防對策[J].福建體育科技,2008(4).
[3]楊建全.論籃球選修課運動傷害及預防和處理方法[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8).
[4]趙濤.炎黃職業技術學院籃球選修班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J].考試周刊,2011(80).
[5]李立剛.對我校學生在籃球業余活動中膝關節損傷原因調查及其預防措施的研究[J].科技視界,2011(9).
[6]王芳.試論大學生籃球運動中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與預防[J].科技信息,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