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崇陽 杜放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4)
研究生體育俱樂部是以研究生的自覺和自愿為基礎,在研究生中開展俱樂部教學形式的體育課程,同時以各高校現有的場館設施為依托,以教師為教練員的形式進行指導,主要在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在遵循體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達到增強學生體質,養成終身鍛煉習慣的一種教學方式。
教育部在2002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各高校要把體育課程作為學生畢業,評獎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要納入到學校課程體系之中。三年以上的學生(包括研究生),每學年要開設以健身為主的體育選修課不少于40學時。”
進入21世紀后,學校體育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單一的體育教學方式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已經脫離了當代素質教育的思想,體育教育改革與發展勢在必行。近年來,隨著“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的興起,不少研究生對于體育運動又煥發出新的活力。因此,采用各種模式的體育教學方式與方法就顯得額為重要。同時“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的教學思想也為開設研究生體育俱樂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高校研究生對體育運動的要求逐漸提高,對體育的態度也正發生著質的轉變,對體育鍛煉的主動參與性越來越強,對自身的健康發展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在當前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下,不僅要提高研究生的體質,更重要的是要培養研究生們的自主鍛煉的意識,并教授研究生終身鍛煉的方式與方法。因此,在高校研究生中建立體育俱樂部勢在必行,這不僅能夠讓研究生根據自身的愛好、需要、興趣選擇運動項目,還能夠根據個人的學習時間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時段。通過不斷加強研究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自主性,調動他們對于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激發體育鍛煉的意識。綜上所述,高校研究生中開展體育俱樂部是必要的,能夠替代傳統的班級授課制教學方式,已逐漸成為我國高等院校研究生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大特點和趨勢。
雖然在普通高校開設研究生體育俱樂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實施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和影響了研究生體育俱樂部的實施。
由于部分高校研究生體育俱樂部正處于實踐階段,在實踐過程中首先遇到的是場地器材的影響。通過調查發現,高校中有76%的研究生對游泳運動特別感興趣,但是由于場地的原因,很多高校沒有室內游泳館,所以在開設體育俱樂部的時候就遇到了很多麻煩。再加之由于時間原因開設的課時數少,在開設過程中就不能完全保證研究生上課的質量。
雖然近幾年國家對高校都在資金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部分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和教學環境方面遠不能滿足研究生的鍛煉需求。特別是需要室內場館的項目,在場地設施方面就更不能滿足了。因此,對研究生在鍛煉身心素質方面造成了消極的因素,不利于研究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培養。
對于研究生來說,到目前為止國家對于研究生并沒有統一的體育通用教材,大部分高校體育選項課教材內容以自編為主,甚至有些地方還沒有擺脫原有教材的束縛,要知道老教材與以前的中學體育課內容有很大的重復性,這樣就不能很好的調動研究生們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對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是很不利的。另外,對于教學內容的布置也有待商榷。通過調查發現,凡是開設研究生體育俱樂部的高校中,基本都是根據學校目前已有的設施條件和資源環境來開設相應運動項目。并沒有根據研究生的意愿來開設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從而大大降低了研究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普通高校研究生體育俱樂部與學校體育社團、協會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研究生體育俱樂部中全部的花銷及費用基本都由學校來承擔,而學校體育社團、協會可以向其他贊助商索要贊助。目前高校基本都在提高本校的學科建設水平,對于體育設施方面的投入相對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正常實施,也不利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不利于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更談不上增強學生體質,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艱巨使命。
(1)研究生開設體育俱樂部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是體育教育改革與發展勢在必行。但是在部分高校中并沒有得到普及,僅僅在個別綜合性大學剛得到逐步開展,且發展不平衡。應該轉變體育教學觀念,積極開設研究生體育俱樂部。(2)研究生體育課俱樂部能很好的受到學生們的歡迎,能夠對研究生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在教學內容、方式與方法、考核評價方面都需要進一步的探索,以期為體育教育改革與發展創造實踐依據。(3)研究生體育俱樂部存在體育經費短缺的問題日益凸顯,且經費來源比較單一;體育俱樂部的場地、器材不能夠滿足開設研究生體育俱樂部的需要,目前沒有一本統一的、專門針對研究生體育通用教材。
[1]鄒師,馮火紅.我國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的類型與特色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1):11-13.
[2]秦紀強.我國高校體育俱樂部若干問題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7-9.
[3]劉俊一,張強.備戰2010年冬奧會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2007-2008賽季生理、生化指標變化規律與特征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0,46(4):76-80.
[4]杜放,鄭洪才,羅彭.吉林省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1,33(5):76-79.
[5]劉俊一,徐瑩,陶玉晶,等.2010年冬奧會前國家短道速滑隊女子運動員無氧運動能力檢測及特征的辯證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1,54(6):50-54.
[6]杜放,范堯,鄭洪才,等.吉林省高校課余體育競賽活動發展態勢與對策研究[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1,3(5):38-41.
[7]劉俊一,徐瑩,張強.冬奧會前高原備戰對國家女子短道隊主力隊員有氧運動能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1,49(1):107-111.
[8]杜放,王嵐,代瑩,等.北方高校大學生冬季體育鍛煉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1):126-128.
[9]劉俊一,張強.課余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9,16(9):74-77.
[10]杜放,馬文卿.普通高校開設中華傳統體育養生學的價值與意義[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21(6).
[11]劉俊一,徐瑩,馬睿.我國廣播體操60年發展回顧與展望[J].體育文化導刊,2011,6(6):14-16.
[12]杜放,王林昆,李艾宣,等.“和諧社會”視域下我國社區體育的價值取向與發展定位[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29(2).
[13]劉俊一,隋力.我國優秀速度滑冰短距離女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結構特征統計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2):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