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
(海南師范大學 海南海口 571158)
體育場地與器材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基本設施保障,對體育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學校體育教育中,存在很多學校體育場地、器材使用、管理不合理的現狀。因此,對現行學校場地器材配置的改革創新、開發利用是推進新課程實施進程、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辦法。
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構成,是國民體質不斷提高的基礎,是科學提高全民素質的戰略重點,這對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保障民族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影響學校體育教學的諸多因素中,場地器材是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對學校體育場地與器材的合理使用是學校體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體育場地與器材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基本保障。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的學校體育人才。而要使教育的發展逐步邁向這個培養目標,必需要有相應的物質條件作為基本前提。任何體育教學、體育訓練和相關科研離開物質條件都無法得到開展。而對場地、器材以及設備的管理,則直接會牽動體育教學水平的發展。因此充足完善的場地、器材和設備以及對于場地器材、設備的科學管理和使用,是學校體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有力保障。因此,體育場地是學校的標志性和功能性建筑,體育器材是體育教學的手段之一。加快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建設和標準化研究對于推動學校體育工作、提高體育教育教學質量、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增強學生體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由上可知,體育場地與器材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基本設施保障,對體育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縱觀當前我國的實際學校體育教學中,仍存在很多學校體育場地、器材使用、管理不合理的現狀,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對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審核是衡量和規范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指標,因為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是保證學校體育教育諸多方面正常實施所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曾有學者指出:許多高校在擴招后,體育場館的生均擁有量大大低于國家標準,達不到生均4.2m2的最低要求。教育部直屬高校除北京大學等少數高校外,其余都沒有達到標準。有50%的高校場地、器材能勉強應付上課使用,25%明顯不足,25%嚴重不足。[1]除高校外,我國當前中小學學校場地與器材設施,尤其是農村中小學學校場地與器材設施同樣也存在由于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教學需求的不斷增長,體育場地、器材已不能滿足現下需要。
體育教師工作在體育教學的第一線,在整個體育教學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學校體育教師的調查訪談,分析發現學校中很多教師存在職業倦怠感,沒能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認識到體育教學和鍛煉的重要性,對場地器材的管理使用缺乏合理利用。教師作為體育教育的研究者、開發者進入課堂教學實踐,應成為一個對自己實踐不斷反思的“反思的實踐者”,但現在由于多數學校領導不重視體育科目,導致部分體育教師不能充分肯定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缺少工作熱情,最終導致對器材設施的管理不良,利用不善。
當前國內很多學校沒有設立專人負責體育器材的管理和利用,造成很多體育運動以及訓練的設備和相關測量儀器使用不合理,不注意儀器保養與維修,破損較大,縮短了使用壽命。維修不力,管理不善,使得很多器材和設備損壞了就直接報廢。此外,因管理不善還致使很多學校的體育器材和設備特別是一些常用于教學和健身的器材的任意外借,借而不歸,嚴重影響了教學、訓練和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而這些器材如果及時維修,合理管理,會極大減小學校體育器材和設備的資金負擔,避免資源浪費。
體育場地與器材的缺乏是我國當前學校體育教育普遍面臨的現狀,因此充分發揮現有體育場地器材應有的作用,努力開發現有體育場地器材潛在的價值和功能對我國學校體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學校應在充分利用現有體育場地器材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開發體育場地器材資源,創造性地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從而增強學生體質。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規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把學校體育經費納人核定的年度教育經費預算內,予以妥善安排。[2]因此,教育部門要支持學校執行國家標準,加強對學校體育器材配備、場地建設的經費投人,各地學校也要深刻認識加大學校場地與器材投入比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拓寬學校教學及科研經費來源渠道,多方籌集教育經費,落實生源擴大所帶來的對教學設施增長的要求,切實提高體育教學器材的支出占學校整體財政支出的比重。要合理安排學校體育教學場地與器材的使用,切實加強監管,進一步提高使用效益。合理配置資源,全面推進學校場地與器材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體育場地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種功能,只要轉換教學思維方式,就可以開發出常用器材的許多新功能。[3](1)學校可以根據現有的體育場地的情況,巧妙地利用場地的大小及場地上的各種線條、結構和輔助設施等。(2)可以根據學校現有體育器材的特點,發掘體育器材的潛在價值,從而解決學校體育器材缺乏的弊端。例如:實心球可以用來投擲,也可以用作負重物、障礙物、標志物。(3)轉換思維開發隱性學校體育運動場地。校園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環境資源,臺階、樹木、走廊這些只要合理安排,都可以進行體育教學和訓練。
學校可以根據當地的資源,結合本校實際,多層面開發學校體育資源,制作簡易器材,改善教學條件。例如,日常生活物品經過篩選可以運用到體育活動中,以生活物品作為器材替代物既經濟實惠,又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還可利用廢棄的生活用品加工成新器材,既豐富了學生的體育器材,又讓廢物得到利用。例如:可以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沙包;利用自己使用過的飲料瓶,制作體育活動中的一些投擲物、障礙物等;可以用書包作負重物、障礙物、標志物;利用廢舊的桌椅凳腿作接力棒。
應當根據本校和周邊環境,合理規劃、充分利用學校周圍可利用的空地,進行體育教育活動,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學校周邊環境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踐行中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意識到學校教育與社會發展的聯系。此外學校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利用率,注重管理及保養,使學校教育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例如: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開放體育場地,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特殊的地理人文環境,設計出既可以體現地方特色又可以大力促進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相關器材等。合理使用場地器材,最重要的是學校因地制宜地將現有體育場地、器材不斷循環使用,以期改善現有教育資源缺乏的現狀。
此外,還需積極調動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強化教師職業信念,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和師德修養水平,促使體育教師形成現代教育意識,熟悉體育教學規律,合理調整教師心情,預防教師職業倦怠感的產生。學校應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措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同時,充分開發利用體育場地器材緩解當前體育教育所存在的困境,促進學校體育教學發展,提高體育教育質量。
[1]邵華.我國中小學體育經費、場地、器材現狀及成因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1993.
[2]楊貴仁.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的重大改革[J].中國學校體育,2006(3).
[3]王明亮.對閑置體育器材合理運用的探討[J].中國學校體育,2006(3).
[4]施海燕.農村小學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新課程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