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軍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南陽 473000)
排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因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技術的全面性、高度的技巧性、激烈的對抗性、攻防技術的兩重性、嚴密的集體性等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同時,排球運動也是“三大球”中在世界比賽上成績最好的一個運動項目,我國女排“五連冠”鑄就的“女排精神”曾經激勵了幾代人去為國爭光,這也是排球運動在高校得以廣泛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排球運動在高職院校也得以普及和發展,排球專選課、排球業余訓練都吸引了眾多高職學生參與排球運動,使排球運動在高職院校得到更廣泛的開展。但是,現階段高職院校開展排球運動時都是以六人制排球為主,技戰術教學也主要以六人制排球為主線展開。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實施,六人制排球運動的實施與高職院校學生實際實際參與運動的現狀越來越顯現出矛盾性和不吻合性,這一現象的出現將嚴重影響排球運動的開展和普及。如不及時尋求對策,會使學生逐步失去對排球的興趣,以致影響到排球運動在高職院校的發展。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理論型、學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單純技能型人才。這一目標的定位決定了高職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參與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這樣才能適應將來的工作環境。因此,高職學生每個學期都有安排2~6周不等的在校實習,有的專業的學生實習時間才能更多;學生實習期間一般是停止體育課和其他理論課,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時間也隨之停止。
排球專選班的一般定員30~35人,其實全班出勤的時間不到1/3。到學期的后半段,隨著實習的班級相對增多,一個排球專選班也就不足20人上課,有的甚至更少。而學期的后半段隨著學生排球技術的提高,正是學生參與教學比賽,通過比賽提高技戰術的關鍵階段,學生參與比賽的積極性也比較高。但是由于上課的學生減少,六人制排球比賽往往湊不夠人數,經常不得不安排五打五、六打五等情況,有時六對六人數夠了,往往又有多余的同學沒有辦法參與比賽,七人以上整個場地空間又太擁擠,學生的站位空間又不能合理分配;又因為學生開始參與比賽在意識上、協調配合上還存在很多不足,對排球場地空間的防守方位缺乏掌控;場地過大致使學生顧此失彼,比賽中斷次數較多,開始比賽幾乎沒有連續性,比賽無法進行,學生根本體會不到排球運動的魅力和快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受到較大的影響,長久下去一定會影響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興趣,直至影響到排球運動在高職院校的開展和普及。
四人制排球比賽源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男女排甲級隊的冬訓。四人制排球在我國四川省和南方一些地區中小學開展較為廣泛,并自定規則。現階段開展比較廣泛的省份是四川、云南、河南等地,在我國其他的省份還沒有得到重視。
四人制排球比賽是雙方各上場4名隊員,在一個長18m、寬9m的場區內進行對抗的一種比賽形式。比賽中場上4名隊員不分前后排,都可以參與扣球和攔網,發球按登記的順序進行,隊員場上站位不受限制,但對進攻性擊球有部分限制。接發球常用三人接發球、一人二傳,接扣球常用單人攔網、三人防守的陣形。四人制排球比賽采用三局兩勝制,以某隊先贏得15分并同時超過對方2分為勝一局(如15:13、16:14),前兩局最高分限為17分(如17:16),第三局無最高分限。
四人制排球的突出特點是參賽人數少,易于基層組隊開展。四人制排球由于是排球運動多制式活動形式的一種,目前尚沒有正式出版的競賽規則。參與四人制排球活動者常常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需要,在六人制排球競賽規則的基礎上自定規則。場地的大小可以自己劃定,如可以制定8mx6m或者6mx6m等不同的場地,也可以規定發球隊員為后排隊員,不可以到前排參與進攻等規則。排球的網高也可以根據具體參與人員的變化而不化,有時也可以換用氣排球或軟排球進行比賽。這樣參與隊員的水平不同規則也可以靈活多樣,大大提高參與者的興趣,使參與者在排球運動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
同時,四人制排球競賽活動豐富了比賽形式,增加了運動員擊球次數,使比賽回合增多,技巧性強,尤以傳球、墊球技術難度較大,對運動員靈敏、彈跳、反應速度的提高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對青少年排球技術水平的提高,場上拼搏精神的培養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由于參與人數減少,在組隊參賽方面也可節省一定經費,減少參與單位的經濟負擔,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結合以上高職學生的特點和四人制排球的特點發現,高職學生參與排球運動時間具有間斷性、排球專選課上課人數和業余訓練參與人數具有不固定性、由于參加排球技術學習的時間不同而表現的水平不均等性,這些特點決定了高職學生參與排球運動具有間斷性和隨機性。同時,學生參與的目的只是為了鍛煉身體,沒有更高的社會要求,越簡化的健身形式和比賽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其中。
而四人制排球具有比賽規則的靈活性(場地、網高等方面)、比賽時間縮短、比賽方式的簡化、參與比賽的難度降低等特點,這些特點能夠有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有效地結合,使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內盡快融入到排球運動之中,可以充分體驗到排球比賽的樂趣,有力地促進排球運動的開展。
由于現階段四人制排球在我國開展的不夠普及,在高職院校的開展同樣存在著較大阻力。首先,因為六人制排球在我國各高職院校開展時間較長,場地的設置都是六人制場地,開展四人制排球缺少現有的場地,必須重新設置四人制排球場地,需要花費一定的體育經費;其次,由于現有的高職體育教師對四人制排球不太了解,對場地規則的設置于運用也存在明顯的缺陷,需要對現有的排球任職教師進行四人制排球一定規則方面的培訓;最后,由于在校學生對四人制排球的認識較少,對場地規則了解還需要一定時間,在高職院校開展四人制排球需要在今后排球教學與訓練中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和方法,這都需要高職院校排球教師和有關體育教學管理部門引起足夠的重視。
(1)加大高職院校體育經費的投資力度,盡快完善和修建四人制排球專用場地,增加學院現有的排球擁有數量,使學生在排球專選課和業余時間確保有球可用;缺乏經費的院校,也可以在現有的六人制排球場地內重新劃定四人制排球的場地,使兩種排球比賽方式可以共用。
(2)加強排球專職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排球業務水平,進一步了解四人制排球的規則和內涵;提供給排球專職教師外出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到四人制排球運動開展較好的地區學習四人制排球開展的先進經驗,把學到的經驗應用于本校的四人制排球教學,有力地促進四人制排球在高職院校的開展。
(3)組織全院范圍內的四人制排球聯賽和教職工四人制排球聯賽,增加與校外單位的四人制排球運動的交流與合作,使學院廣大師生逐步了解四人制排球運動,認識四人制排球運動鍛煉價值,從而使四人制排球在高職學院不斷得到推廣,有力地促進四人制排球運動的發展與普及。
[1] 谷鴻溪.中國職業教育跨世紀走向[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2] 鐘秉樞,李純良.四川四人制排球賽蓬勃開展[J].中國排球,1994(2).
[3] 劉建華.青少年四人制排球比賽的優點[J].中國學校體育,1995(5).
[4] 汪德華,何健,吳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探討[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