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琦
(吉林省體育運動學校 吉林長春 130022)
教學方法的轉變主要源自于教學思想的轉變,只有在思想上做到推陳出新,才能在實際教學中得以體現,這樣既能增強教師教學技能,同時學生也能在開心愉快的氛圍下主動接受教育,這樣一來教師與學生就會形成互動,增強課堂氛圍[1]。
體育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課堂下的時間是無限的,如何讓學生能在體育課堂之外想起體育課堂,這就需要體育教師課下應注重培養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多數體育教師往往是“上課鈴響匆匆來,下課鈴響匆匆去”的形象,從不與學生進行溝通,師生情誼很難建立,甚至會出現學生在課下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全然不知曉的情形,這樣機械化的教學很難提升學生對學科的熱愛,失去他們對課堂原本的期待。[2]如果我們能在課堂內外與學生達成“上課是師生,下課是朋友”的良好師生關系,那么就會很容易的將體育課堂隨著學生的情感走入到學生的生活中。這樣即會培養學生對體育課堂的熱愛,也對培養學生通過體育課堂中學到的吃苦耐勞等優秀的精神品質應用于其他學科中。
多數體育課堂教師仍會以響亮的口號聲來凝聚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會給學生造成一種壓抑感和單調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上課的激情。[3]體育教師如果能在課堂中融入弄夠使人舒緩的元素就會使這一問題得以解決。課堂中可以使用音樂做背景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消除他們的壓抑感。把節奏舒緩的或是激昂熱情節奏感十足的音樂引入體育教學的整堂中,讓學生能夠在節奏舒緩或是充滿激情的氣氛中進行體育內容的學習。同時還可以在課堂中引入舞蹈教學等新形式,可憑借舞蹈自身的藝術、健身等特點,以同學們喜愛的現代舞、健身操、韻律操等形式為主,充分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輕松愉快的環境。[4]另外,有條件的高中在課堂上還可以充分利用如視頻播放、優秀動作影視欣賞等多媒體的強大功能,在形象化的教學中進行演練,讓學生能夠在較為直觀生動的教學活動中進行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活動。
多數體育課堂注重的是學生練習的過程,往往會忽視競賽比拼的重要性。體育若是缺少了比拼,那么則會對體育的魅力大打折扣。[5]教學比賽也是學生技能練習的過程,也是學生通過對比,自我再學習的過程。通過適當的比賽規則,(1)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讓學生認識到自身與他人的差距、找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可以改善提高的地方;(2)可以對課堂起到活躍的作用,學生的情緒一旦被提升上來,很容易的就會形成主動學習的思想,這就會對教師開展教學內容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快樂體育的提倡首先著眼于學生自身的興趣,使學生能在更加自由的氛圍中學習,能夠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心理學表明,人們在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所形成的學習動機會非常強烈,學習的方式會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獲取,因而學習的效果也會事半功倍[6]。
快樂體育的主要教學方法是通過學生的直接經驗表達出的學習欲望,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能夠促進學生學習體育的有效性。學生根據自己的原有認知經驗會直接選取自己經驗積累較多的學習領域,他們在這些領域可以更快地投入到學習狀態并進一步積累關于這些領域的新經驗,形成新知識。
快樂體育的教學宗旨是寓教于樂,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學習氣氛更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壓力環境下和自由環境下的學習效果基本等同,而壓力環境下的學生心理卻非常容易出現急躁不安和情緒不穩定的負面心理,所以快樂體育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7]。
傳統教學模式中,多數教師會以自己為主體,根據自己對課程的判斷制定課程安排,而這樣往往會忽視學生情感上的問題。[8]要想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配合,就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學生的創新精神,這就必須強調體育教師在思想上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體育教學注重教師的課堂講解,而忽視了學生在情感上是否接受,這就會造成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分化,教師按部就班的傳授,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基于建構主義下的快樂體育教學方法,應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學情景的營造,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下,讓學生主動并快樂地接受授課內容。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往往會忽視班級同學的運動水平,這就會造成開展教學時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同時會造成整體學生對課程失去興趣的現象,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拋棄傳統教學思路,善于創造新的教學方法。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整個班級為整體,將班級不同身體素質、不同運動水平的學生統化為一體,這樣就會造成體育優等生在與體育偏差生同等學習時找不到競爭對手而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9]同時,體育偏差生在與體育優等生同等學習時就會感覺吃力,容易讓他們產生一種挫敗感而失去學習的動力。如果我們在教學當中因材施教,依據學生不同身體素質、不同運動水平分類,讓學生在同等的水平下去比較,讓同學樹立超越自己的觀念,就會使學生感受到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身的快感,這樣學生自然就會產生繼續學習下去的興趣與動力。
傳統教學模式中,多數教師仍采取20世紀80年代體育教學中的術語,在對具體動作講解時不夠生動形象,往往會出現“教師動作示范堪稱完美,講解極具理論科學化”,但學生就是不感興趣、不接受的奇怪現象。[10]造成這一現象是因為當下的大學生多以90后為主,學生個性十分鮮明、思想十分活躍,帶有濃厚的時代特點。同時,隨著網絡等與外界交流方式的增多,學生對時髦的、有特色的語言與詞匯更加追捧。在這種背景下,體育教師在傳授課程時如果過多的延用傳統的體育術語,就會與學生產生代溝,讓學生失去興趣。但是,體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若是能夠創造鮮活的、貼近學生生活情境氛圍,并在這種情景氛圍下穿插著他們喜聞樂見的語言,就會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從而全面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所學的新知識,從而實現以“情”的激發去促進“意”的發展和優化,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在新的時代環境下,體育教學也應該不斷與時俱進,要學會創新。體育教師要時刻擺明自身職責和所處位置,要時刻以學生為主體,依據學生的變化制定新的教學方法,切不可千篇一律的沿用以往經驗。同時體育教師要不斷引用、借鑒國外先進教學思想,在理論上有一個長遠的提升。只有這樣,我國體育教學才能登上一個新臺階,才能從體育教學層面為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路線轉變做貢獻。
[1]劉俊一,徐瑩,馬睿.我國廣播體操60年發展回顧與展望[J].體育文化導刊,2011,6(6):14-16.
[2]杜放,鄭洪才,羅鵬.“建構主義”視域下快樂體育教學思想的解讀[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3,28(2).
[3]劉俊一,張強.課余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9,16(9):74-77.
[4]杜放,王嵐,代瑩,等.北方高校大學生冬季體育鍛煉現狀及可持續發展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1):126-128.
[5]杜放,鄭洪才,羅彭.吉林省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1,33(5):76-79.
[6]杜放,范堯,鄭洪才,等.吉林省高校課余體育競賽活動發展態勢與對策研究[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1,3(5):38-41.[7]杜放,馬文卿.普通高校開設中華傳統體育養生學的價值與意義[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21(6).
[8]杜放,年青,馬文卿.“后奧運時代”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審視與反思[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3,27(3).
[9]杜放,遲興學,鄭洪才.“新農村”視域下農民體育發展戰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21(7).
[10]杜放,閻帥,岳青松.“和諧社會”視域下我國社區體育的價值取向與發展定位[J].山西體育科技,20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