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
(華北科技學院體育部 河北三河 065201)
以跆拳道教學里的協作教學方式的運用視作研究對象,并以2011~2012年之間的200名選擇跆拳道課程的學生作為試驗的對象。
(1)實驗法:將200名學生平均分為四個小組,其中兩組為對照組,另兩組為實驗組。除開教學方式有所不同以外,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其余因素全都相同。在實驗前后需對四組學生進行分別的基本測試,在完成實驗之后,再對四組學生進行相同測試,然后將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測試結果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
(2)文獻資料法:經由查閱文獻和網絡等形式,對跆拳道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教學模式等相關文獻資料加以收集處理,從而對研究前沿的動向能加以明確。
(3)問卷調查法:將學生對課堂教學質量和課堂滿意度的調查問卷發放給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學生,接著再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在進行柔韌性的練習之時,選取審稿大致相當的兩個或多個同學作為一組,并進行彼此間的壓、拉、牽、擺,按照雙方肌肉的痛感適度進行,在進行壓腿之時,要將雙方肩膀作為拉桿,按照柔韌性狀況,不停的改變難度和高度;在進行速度練習之時,必須確保速度不相當的學生之間能彼此協作進行,速度快的同學需使用橡皮條拉著速度慢的學生奔跑;在進行力量練習之時,采取2人或3人一組的形式,大家彼此保護,并進行相互的協作練習。
經由2人或幾人為一組,其中主練一名,陪練多名,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摸肩練習來使練習者的體位變化、步伐移動、反應速度等得以提高;經由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形式,進行自由練靶,從而使踢靶的速度和準確性得以提升。
經由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彼此不接觸的攻防練習以及實戰練習,使學生的技戰術水平得以提升,使他們對擊打效果、空間、距離以及時機上的掌握能力得以提升。
跆拳道練習人員基本素質便是速度和柔韌性,它對練習者動作及踢腿的靈活性、協調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對練習者踢腿高度、極大準確性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并對跆拳道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影響,因此它們在跆拳道的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跆拳道的教學過程中應用協作教學法,對訓練者速度和柔韌性的影響是此次研究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為了解這兩項指標對協作教學法的影響,需測試學生在實驗前后的100m跑、橫叉和叢叉,同時對測試結果實行統計分析,由分析結果便可得知,使用協作教學法學生的成績明顯比沒有采用協作教學法的學生提升得快,這就表示協作教學方式能使學生的速度和柔韌性得到提升,具體原因如下。
(1)分析速度和柔韌性發展的規律,柔韌性最主要是依靠動力性擺、拉、壓施加外力,靜力性控的方式;但速度練習最主要使依靠加大步頻、增大步幅、提升反應速度等方式。協作教學法經由同伴彼此間的拉扯,能讓彼此按照對方的水平狀況、感受等對練習難度進行及時調整,如此一來,不僅是練習效果達到了,同時還不會受傷。這種教學方式與速度練習和柔韌性練習的要求和規律相符,是現如今比較先進的一種教學方式。
(2)由速度和柔韌性發展心理方面來進行分析:作為一種相當枯燥的練習,當柔韌性已經到某一階段之后,要想使其再得到提升則非常困難,但單靠自身的擺、壓、控是無法達到的,此時便需要外力的幫助,采用協作練習方式不僅能獲取外力幫助,同時還能在練習的過程中按照感覺、視覺所反饋信息,對外力方向、大小進行及時的調整,此外,還可在練習中經由彼此的交談來使練習人員疼痛感得以分散,從而使練習人員抑制反映得以消除,以便使教學效果得以實現。
橫踢速度能用來表示跆拳道的專項素質。為比較常規教學和協作教學下學生橫踢速度的改變,先測試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前后規定時間內橫踢腳靶次數,結果表明,協作練習方式在提升學生專項素質方面要比傳統教學法好,具體原因如下:專項速度與學生的動作熟練度、練習方法、身體素質、身體協調性等密切相關。經由協作練習能使比賽和練習、專項技能和基礎練習高度相似,并且能達到傳統教學方式不能達到的強度,因此在專項素質提升方面要強過傳統教學方式。
以學生的人際交往,對朋友信任度,在集體中表現作為協作教學法的重要指標。由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在對朋友信任程度以及同朋友一起完成任務效率、在學校的人際關系方面都要比對照組好。尤其是在集體活動里,實驗組學生協作意識更強,而對照組則呈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在行為習慣上,此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整個練習都必須通過多人或2人協作才能完成,在長期協作下,學生的協作意識得到了提升,并形成非常好的協作習慣。
(2)在結果成效上,此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對協作好處有直接的感受,經由協作使自身觀察力得到提升,使學生專項水平得到提升。
將“忍耐克己、禮儀”作為協作教學法中的調查指標,由調查結果可知,在實驗組,學生在日常交往中所表現出忍耐克己和禮儀精神要比對照組明顯好許多。究其原因還在于:協作練習讓學生明白器材、場地、隊友和教練對自身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自身成績的取得與協作者的付出密切相關,讓學生能從內心深處尊重和感激協作者。
將學生對跆拳道之時的擴展作為協作教學法的指標之一,通過對比對照組和實驗組發現,對照組在知識拓展能力方面要比實驗組明顯低許多,造成此項結果的原因如下:通常情況下,協作教學法會讓學生彼此指導,一起想辦法提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使學生在動作理解方面更為深刻,在動作掌握上能從感性變為理性,從而為知識的拓展提供了條件。采用此種教學方式能使學生難以完成高難度動作的畏懼心理被克服,并為學生從想到練提供基礎保障,從而讓學生在跆拳道技能和知識方面能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1)作為單項形式的一種體育運動項目,跆拳道比賽的競爭非常激烈。現如今,由于絕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絕大多數欠缺協作意識和協作環境,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看待問題。在進行跆拳道的教學之時,應當對協作教學法予以重視,進而使學生培養起互愛、互助、協作的生活方式。
(2)應將協作教學法貫徹到跆拳道教學的始終,在開展協作教學模式之時,練習要先簡單后難,按照練習者水平、目標設置以及內容的不同,讓學生在協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3)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協作教學法對學生人際交往、專項素質、基本素質方面的影響要大得多,因此應將協作教學方式也在其他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予以應用。
(4)相較于傳統的“講解—練習”教學方式,協作教學對學生相互間的鞭策、指導和協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以讓學生對協作中所扮演角色予以主動運用,從而避免學生在協作活動中出現偷奸耍滑、挑三揀四的情況,并對沉默寡言的學生進行引導,以便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1]趙紅衛.跆拳道教學中協作教學法的研究[J].運動,2011(1):112-113.
[2]馬強,陳建芝.普通高校跆拳道俱樂部教學淺析[J].青春歲月,2013(4):243.
[3]王虎.關于跆拳道教學方法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0,29(33):187.
[4]廖立平.試論高校跆拳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優化對策[J].成功(教育版),2013(1):268.
[5]唐基云.高校跆拳道教學實施快樂體育實驗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