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倩
(金陵科技學院基礎部體育教研室 江蘇南京 210000)
羽毛球運動在我國有廣泛地群眾基礎,由于羽毛球運動具有娛樂功能、技術要求不高、適宜多數場地等優勢,使羽毛球運動已成為廣大高校學生業余時間主要的運動項目。在新課程改革后,羽毛球運動作為高校體育重點培訓內容,羽毛球課在所有體育選修課程中占有很重比例。羽毛球運動引入高校體育教育中,確實為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提供契機,但是通過對羽毛球進行研究發現,就目前發展現狀來看并不樂觀,必須針對其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合理的解決措施,為羽毛球運動有更長遠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條件。
目前,關于羽毛球運動的起源還沒有完全統一的看法,各國學者持有不同觀點,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其一,發祥于日本。其主要依據是球拍是木制的,球尾部采用櫻桃核,在其上部插上羽毛就制成羽毛球。其二,發祥于印度。在18世紀前后,在印度普納產生了一種新的運動項目,球用圓形硬紙板制成,在其中間插上一定數量的羽毛,球拍是木制的。其三,發祥于英國。這種羽毛球學說主要針對近代羽毛球起源運動起源,大約在18世紀末,出現了用羽毛、軟木做的球以及有穿線的球拍,其樣式與現代羽毛球差異不大。
不管是哪種觀點更真實,值得肯定的是羽毛球運動確實在不斷的發展中,為人們帶來了樂趣,并且通過羽毛球運動增強了體質,在世界不同國家,羽毛球運動都受到人們的普遍的青睞與熱愛。
近幾年,高校為了擴大教學規模,學生招收數量逐年遞增,各項基礎教學實施相對而言配比不夠,特別是在羽毛球運動教學方面所提供的經費少之又少,導致羽毛球基礎設施滿足不了學生需求,導致很多大學生不能進行羽毛球鍛煉。上述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是高校發展中對羽毛球運動缺乏關注。通過對高校經濟體育運動分析得知,很多高校在三大球競爭方面經費投資比例極高,將羽毛球運動作為學生的業余運動來抓,舍不得投入經費支持羽毛球運動發展。同時,在教學方面,專業的羽毛球教師并不多,都是由業余教師代替,沒有針對羽毛球運動特點制定課程內容。
我國地域幅員遼闊,全國范圍內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存在明顯差異。首先,羽毛球運動最氣候以及器材的條件要求相對高,在常年大風區域或者寒冷地區不能進行羽毛球運動。其次,羽毛球損耗極為嚴重,對球拍質量的要求也很高,這就增加了羽毛球運動的經費投資,對于經濟發展落后地區的高校很少有經費投資在此方面,使得羽毛球運動在部分高校推廣受阻。在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明顯好于西部山區,羽毛球運動在高校中推廣取得了一定效果。由此可見,高校羽毛球運動發展的受到地域限制較強,這個問題是社會發展中無法避免問題。
雖然新課標實行以來,將羽毛球運動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羽毛球運動在高校推廣取得進步,然而高水平運動員數量不足,尤其是高校自己培養的高水平羽毛球運動員更加少。大多數高校中少有的某些高水平運動元都是退役的專業運動員,或者是從體校直招,正常考入高校的學生不具有高水平運動員素質,在上大學以前只是認真的學習應試的理論知識,對于實戰的羽毛球運動并不交接,進入大學后一切都要從頭開始,由于年齡和基礎的制約,即使有天分的運動員也不能達到高水平要求。
大部分高校羽毛球隊的教練人員基本上是非專業教師擔任,這些非專業教師包括其他體育課老師兼任,還有學校聘請的兼職教師。這些人員只是對羽毛球運動有淺顯的認識,對于專項的羽毛球教學從未有過深層研究,那么必然不能做到根據羽毛球運動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導致羽毛球運動教學被廣大學生看成是娛樂教的特殊教學方式。教練員自身對羽毛球運動都沒有形成深刻的領悟,動作技術不規范,更別提戰略方法的研究,如此低的師資隊伍水平嚴重阻礙了羽毛球在高校運動中發展。
在學校建設發展中,學校領導必須給予羽毛球運動足夠的關注,建立完善的羽毛球運動比賽制度。應該提高羽毛球教學在高校課程開設中的比例,并將其他學科的課時適當地劃分給羽毛球教學。只有學校高層領導對羽毛球運動轉變觀念,自然就會促進學科建設、教師培訓、設施配置等方面的發展,從而為羽毛球運動在高校發展提供有力的條件。同時,高校還應該對羽毛球運動加大宣傳力度,鼓勵更多的學生投入到此項運動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比賽形式,挑選出表現優秀的羽毛球運動員,并對其進行重點培養與教育,從而推動羽毛球的有序發展。
通過總結體育運動規律發現,運動員最佳的培養年齡是在少年時期,從小對有潛力的孩子進行訓練,可以保證孩子從小掌握扎實的基本功;重點開發對羽毛球特別喜愛的孩子,制定專項的培養方案;在這些孩子腦子中從小就樹立頑強的拼搏意識。在中小學中挖掘具有羽毛球運動天賦的孩子,使他們接受正規的、系統的訓練,同時文化課學習也不能放松,這樣才能保證這些重點培養的學生能順利考入高等院校,在進入高校后繼續進行正規的培養,使得他們的特長得到充分的體現,為高校自身培養出高水平運動員奠定基礎。
教練員隊伍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高校羽毛球運動發展方向,所以必須采取一些列措施來提高羽毛球教練隊伍的總體水平。第一,要選用對羽毛球有專業知識、技術規范、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加入羽毛球教練員隊伍,這就要求高校領導和教育部門進行溝通,及時調配高水平教練員投入到羽毛球教學中。第二,該高校之間應該經常溝通交流,通過不同形式的羽毛球運動方式給羽毛球教練提供更多的實戰機會,及時發現綜合素質能力強的教練員,并對其進行針對訓練,從而為組建高水平教練隊伍輸送人才。第三,高新聘請專業的羽毛球運動員來高校指導教學,積極學習其先進的戰術與理論知識,不斷豐富教練員的思想,保證他們能夠將接收的先進教學模式應用于實踐教學。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高校規模的不斷壯大,過于強調基礎學科理論教學的關鍵性,而忽視了體育項目教學對大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導致大學生身體素質不強,阻礙了大學生智慧與身體的協調發展。羽毛球運動深受大學生喜愛,我們應該抓住此契機,重點發展高校羽毛球運動,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為國家建設提供大批高質量人才。
[1]翁林.高校羽毛球運動發展現狀與對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
[2]張超.高校羽毛球運動開展現狀與發展對策[J].雞西大學學報,2012(12).
[3]劉軍勇,李淑萍,張國強.山西省高校羽毛球運動現狀調查[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4]鄧慧.對當前高校羽毛球運動開展與普及問題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