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偉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光明實驗小學 河北唐山 063000)
有效體育教學,主要是指體育教師用盡可能少的精力與時間,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取得實質性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成果,并以此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學生個體與社會對體育價值的需求。同時,有效體育教學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其中蘊含了豐富的體育理論基礎、體育教學價值觀、體育教學研究方式等。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想取得高效成果,體育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小學體育教學策略,探索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效率的有效方式。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不管教師怎樣更改,都不可能使每一項體育運動都變得生動有趣,也不可能使每種項目都符合學生的要求,因為學生本身對于趣味的定義有所不同,其興趣點也各不相同,所以如果老師說:“今天我們練習跳遠”,也許有的學生會比較興奮,有的學生就不是很興奮。因此,作為體育教師,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然后在此基礎上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緊張、冷漠、對立的師生關系會導致課堂氛圍的僵化,使得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只有構建民主、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才能促使學生喜歡任課教師,使學生真正尊敬教師、信任教師,并將教師當成自己的朋友。
很多小學生在上“中長跑”練習課時,往往會因為此項運動的強度較大而感到畏懼,甚至會聯想到跑步之后的臉色蒼白、腹部疼痛等癥狀,久而久之,造成了學生對“中長跑練習”的厭惡感。實際上,給學生造成這種心理壓力的原因在于教學設計的失誤。作為體育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不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在秉承“健康第一,全面發展”的理論基礎上改革教學設計,不但要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運動熱情,從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因此,在“中長跑”練習中,教師要適當改變運動的節奏,減少學生的疲勞感,還可以不斷變化跑步方式,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如:變速跑、追逐跑、變向跑、定時跑等。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越野跑,讓學生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激發對中長跑的興趣感。
身體素質是衡量人的體質水平的最主要標準,身體素質好才能更好地學習體育知識,掌握體育技能,提高運動能力。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我們應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巧妙性選擇教學方法,創建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全面激發并保持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不斷提高。例如在教學快速跑時,我們可讓實驗組的學生用“讓距跑”的方法進行練習,安排分別處于三個不同檔次的小組從三個不等距的起跑點同時起跑,最后就能使他們幾乎在同一時間到達終點。這種練習方法,既能鼓勵跑得最快的小組為擺脫“追兵”而奮力奔跑,又能促使跑的一般快和比較慢的小組竭盡全力去追逐前面的小組,這樣就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實現奔跑能力的提高。在對照組進行教學時,如果讓所有學生都從同一起點開始練習,就可能出現跑得快的學生感覺跑的不夠盡興,而跑得慢的學生則會感覺一直在追趕卻怎么也追不上,非常吃力,如此一來就削弱了學生的積極性,甚至可能導致他們不愿再參加體育活動,這就會直接限制了學生身體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再比如在投擲項目的教學中,讓實驗組的學生以“闖關”的方法進行練習,先設置“合格關”,并保證所有學生都能順利通過,然后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分別選擇沖擊“良好關”和“優秀關”,最終到達“終極自我挑戰關”,然后給每一個挑戰成功的學生一份獎品進行鼓勵,而對那些沒有通過關卡的學生則要求他們繼續練習。在對照組的教學時,讓所有學生從同一點進行投擲練習,優等生一開始會感覺很興奮,表現的也很積極,可時間一久就會感到厭倦,而對于那些學困生而言,他們會感覺學起來很吃力,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這就會對教學和學習效果產生不好的影響。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具有活潑好動、喜歡游戲的年齡特征,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設計新鮮有趣的游戲活動,并將教學內容融入其中,不但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運動興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游戲活動是一種規則簡單但是活動余地相當大的運動方式,游戲參與者可以隨意支配動作的數量與難易程度,如:“雙人搖繩跳”這一活動只規定不能踩住跳繩,而跳進跳出的方向與跳動次數均不加以限制,讓學生自由發揮;“網魚”這一游戲只規定運動范圍,而跑步的形式并不加以限制,只要跑動者不被逮住即可。游戲教學法的主要特點在于:一是促使全體學生參與運動,保證了練習和鍛煉的強度與密度;二是動作的難度和數量由自己控制,例如:在“貼膏布”的游戲中,速度快的人可以多跑幾圈,速度慢的人可以少跑幾圈;三是只要參與游戲的學生,就能很快掌握練習內容,比單純進行體育鍛煉的效果要好很多;四是在不同的場地或不同的氣候條件中都可以進行游戲活動,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五是游戲方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增強鍛煉效果;六是極大的簡化了教學內容,便于學生掌握。使用游戲法實施體育教學,不但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而且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投入到運動過程中,例如:在進行素質練習時,其運動過程比較乏味,此時可以采用游戲法進行調節,如:聽口令追逐跑、蛙跳競賽、障礙跑、障礙跳高等,游戲活動結束后,可以播放輕松的音樂來放松學生肢體。還可以引入登山、小組競賽、小組跳繩比賽等方式來協調學生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團體的凝聚力。又如:我們可以在全校范圍內定期組織球類比賽、擂臺賽、拔河比賽等,不但有助于轉化后進生,而且可以活躍校園的整體氛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經常為學生提供各種機會,讓學生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通過這一平臺,不但可以使學生在公平和公正的環境中鞏固知識、鍛煉技能,而且為學生創設了剖析自我、交流討論的理想場所,使學生在暢所欲言中充分展示自我、提高自我。
學生的認知規律對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學生的認知規律恰恰體現了學生的思維意識。隨著思維意識的深入發展,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才能逐層深入。尤其當學生一次次發現知識的內在奧秘時,會由衷的感到興奮與高興,從而提高了他們的成就感。作為體育教師,要想方設法開啟學生的思維大門,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鼓勵學生問難質疑、提出問題、敢于尋根究底、發表不同的見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有時提出的問題比較幼稚,但是教師一定要加以重視,不能打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提出具有創造性的問題,促使學生思維得到創造性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前滾翻”時,有位學生提問:“前滾翻與翻跟頭是一樣的動作嗎?”這時在學生中間會產生一陣喧嘩,有的說一樣,有的說不一樣,每一位學生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正是我們所期望出現的情景,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只要我們老師遵循小學生的特點和規律,為學生構建和諧教學氛圍,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劉濤.怎樣充分利用與開發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J].中國學校體育,2003(4).
[3]崔偉.當代體育課程發展趨勢對我國體育課程改革的啟示[J].湖南社會科學,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