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斌 王海波
(1.江蘇省胡埭中學 江蘇無錫 214161; 2.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現代研究發現,一個人要取得成功,除必要的智商能力外,相應的人際關系、社會適應能力等非智力要素是必不可少,而此類非智力因素通常是指情商能力。在當前學校體制的背景下,體育課程教學雖以“健康第一”為核心,并以運動興趣、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為目標,但在現實的實施過程中基本上只體現技能的核心重要性,其心理、社會適應等情商能力的輻射范圍較窄,進而造成學生在整個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情商培養的缺失。
情商因素就像普照大地萬物的太陽光,智商因素就如同促進禾苗生長的有機養料,只有兩者的有機融合,才能促使學生的茁壯成長。在學生步入學校,進入社會之前的整個青少年時期,是學生情商能力塑造的關鍵時期,如果學生在此過程中非智力因素不能與智利因素相對等的提高,就失去了素質教育、全人教育的本質目的,進而說明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在夯實知識理論的前提下,務必要不斷強化學生性格、情感、社會適應能力的歷練,以致使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沒有情商能力培養過程的體育教學是缺乏平衡性的,是走向極端的,只有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情商能力,并通過情商能力的有效載體來促進智商能力的有效發展,才能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自我觀念的形成是他人的刺激之后形成的自我反應,所以學生在體育教學之后的他人評價非常重要。在體育教學中所進行的身體素質練習,首先要從易至難,使學生養成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教師還要對每次的身體素質練習進行相應的點評,使學生實時了解自我狀況;其次教師要對整個學生進行分組,形成小組內部的學生彼此之間的評價,不斷促使學生全面客觀地了解自我的狀況,進而促使學生自我觀念意識的不斷強化。
在體育教學中的各種游戲和競賽都有其自身特定的要求、規則與辦法,學生在進行活動過程中,都會遵照規則的要求合理的進行身體活動。即便獨自一人進行體育活動,也會按照相關要求進行鍛煉。進而說明,這種潛移默化、無形束縛學生進行合理體育活動的力量便是競賽的規則與方法。這種特殊的規則反應,可以促使學生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競爭的的態度,養成自我控制的意識,塑造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而形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競爭是為了勝負或優劣而進行的爭斗。正是挫折和競爭這兩大法寶才促使人類形成良好的自我激勵。競技體育比賽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強,自然存在勝利者和失敗者,但所謂的失敗者并不是一無是處,他在激烈的對抗過程中體驗了抗挫折訓練,這種挫折的體驗對于還未進入社會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心理不斷失衡——平衡的循環調試過程,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體驗這種挫折的過程對于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效果。反觀,對于勝利者來說,更應適時地引導學生保持這種競爭精神,激發他們的拼搏向上的原始動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我激勵效果。
體育教學過程中所特有的一些組織教法,例如:小組競賽、雙人保護、多人對抗等,在這種教法的組織下學生之間的身心接觸在很大程度上要高于日常的人際溝通與交流,因為學生會從一個陌生環境走向一個和諧健康的群體,進而進行彼此間的對抗與合作。在這種身心激烈碰撞的過程中,學生將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默契,將會體驗到相互協作的快感,將會體驗到助人與被助的樂趣。
新時期的體育教師不能只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能力,更應具有超強人格魅力和感染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的良好榜樣,它對學生的影響是無形的、長期的、持久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情商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情商水平。教師自我情商水平的提高需在三個方面的修煉。首先,要提高的教師知識儲備,擴大知識容量,所謂的知識容量,不僅是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與專業知識相輔相成的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儲備。其次,是對具有情商因素的體育項目進行深層次研究,挖掘項目中所蘊含的情商內涵,使之深入淺出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最后,提高教師的教學態勢與教學風范,正確地動作手勢,和藹可親的教學表情,都可以使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塑造其卓越的情商能力。
在體育教學體驗過程中,學生情商能力的塑造除了應給與其相關的知識與外在引導之外,最重要的要素是需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給予充分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的體驗的過程不斷地歷練人格、沐浴靈符,進而有效的提高情商水平。作為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做到:(1)努力營造體育課程教學情景氛圍,使學生不斷親身實踐,使學生在情景環境中不斷洗禮心靈,提高情商。(2)積極創設課外體育活動場景,提供學生進行體驗頑強拼搏、團隊競爭、溝通交流的平臺,進而促進情商能力的培養。
體育教師在整個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做到:首先,在選擇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手段時,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使相應的教學手段學生能接受,并能有效實施。其次,相應的教學手段的使用是學生比較歡迎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促使其在整個體驗過程中能有效的展示出自我的能力水平,并能在過程中區分整個教學的重難點,使之自己在不同時段對自我進行相對應的強化。最后,教學手段的使用應是多種并用、相互交叉,防止學生產生疲勞感,進而形成厭學、抵抗狀態。
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都要經過一系列體育課堂教育的洗禮,期間不僅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而且情商素質也將完成從幼稚到成熟的蛻變,體育教學對學生形成健全的情商素質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體育教師應該結合體育教學的特點,將學生情商培養納入教學計劃,使體育教學成為學生強身健心的重要平臺,從而培養出一批具備高素質情商的綜合性人才。
[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76.
[2]王風歧.情感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7(12):716.
[3]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34.
[4]陳晴,周賢江.情商與創新型體育人才之培養[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5):52.
[5]張家勝.論閱讀教學中學生情商能力培養的策略[J].河南社會科學,2005(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