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湖北經濟學院體育系 湖北武漢 430205)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教育改革提上了日程,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體育教學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老師長期處在應試教學的模式當中,導致他們對體育教學存在忽視或者不看重的思想。特別在大學以前,在高考教育指揮棒的指揮下,體育教育一直給高考分數讓路,這客觀上也為大學體育教學帶來不良影響。在大學階段,如何糾正學生過去的觀念,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是一個重要課題。而校本開發由于受到教育體制限制,初期無法進行校本開發,隨著教育體制改革走向深入,校本開發已經成為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大背景下,對體育教學改革與校本課程開發策略的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教育的投入,現行教育體制出現的弊端也逐漸顯現,無論是小學教育還是初中高中教育,教育體制的存在只有一個出發點——服務高考,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學生實際上并沒有選擇其他課程學習的權利,體育教學在小學、初中、高中,直至大學都有開設,但由于受到高考體制等一些客觀因素的限制,體育教學在大學之前并沒有得到真正的開展,又或者說開展后并沒有實現預期的效果。而到了大學階段,由于教育體制的影響,學校、學生、教師在深層觀念的不重視,導致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現階段,在我國一些本科學院學校,體育教學流于形式,只是出現在課程表,卻沒有得到有效開展,這主要是因為大學的課程本身就相對較少,而學生對課程的選修選讀上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而體育學科作為非理論知識文化課程,學校更多時候對學科的教學監督力度降低,“體育課”只單純當成學生“減壓運動”時間看待。在大學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現象,就是雖然有課程表和任課老師,但是很多時并沒有進行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如果有相關任課老師想要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其開展難度也較大,特別是不能獲得老師、同學的支持,學生配合也欠缺積極性。
我國雖然基礎教育成績顯著,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就是我國總體教育資源還是短缺的,無論是從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設備方面,體育教學資源的短缺使得一些學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體育教學活動,如體育器材的缺乏、體育活動場地的限制等等,這使得體育教學失去了硬件設備的支持,體育課在實施過程中,效果也大打折扣。
現階段,我國教學體制中偏重對應試科目的學習,重點集中在語文、數學以及英語等課程中,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學校、老師、家長四方都偏向于高考,本著一切為了高考的理念,由于體育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較小,直接從課程表中劃去,這直接導致了體育教學活動嚴重被忽視,體育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此外,其他科目只要是與應試無關都被舍棄,如美術課程也遭到了同樣的“待遇”。
我國體育教育改革應該和教育體制改革一樣,重視對傳統教育觀念、教育體制的突破,對于大學而言,就是要摒棄應試教育的教學觀點,讓學生、老師、家長、學校從高考的重壓中解放出來,接受進入社會前的環境學習和各學科專業知識的深層吸收。基于這一點,大學課程為體育教學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只有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就能將體育教學真正地納入教學改革的范疇,引導其走上學科的“正軌”,不至于在教學的過程中脫節,甚至消失。所以說,對傳統體育體制的改革和突破是為促進體育教學作出自己的貢獻。
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重視對教學方法的探索,而校本教材上的創新,正是體育教學改革上的一項重要體現。特別是在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前提下,如何將學生的學習體育、愛好體育、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發揮出來,成為體育教學方法探索的重要途徑,也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所在。在體育教學方法的探索中,可以嘗試一系列創新的手段,包括對教學內容的創新,對教學手段的創新以及對教學形式的創新,特別是在開放式體育課程的前提條件下,可以考慮在設計上多下工夫。體育任課老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劃分,將競技體育和興趣體育劃分開來,做到學生的興趣在哪里,就引導到哪里,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如 體育教師可以在課件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小游戲,既鍛煉了身體,又愉悅了身心,從而為下一步的學習準備足夠的精力。
老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體育教學改革能否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體育教學改革重在調動各方積極參與,只有參與,才能活動突破,在課程設計和教學目標上,都要多聽基層老師和學生的意見,只用這樣制定出來的體育教學改革方案才能夠貼近實際,獲得成功,老師和學生的主動性主要靠實現老師和學生的良性互動來實現,老師利用各種資源對體育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組織,學生以最飽滿的狀態進行參與,這樣就實現了體育教學活動的良性互動,進而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如在體育課開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參與者的身份給學生上課,而不是作為旁觀者。相信在教師參與的過程中,不僅活動更加具有組織性,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
校本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校本開發前,要建立完善的校本開發管理體系和開發體系,完善的校本管理體系應該包括組織領導體系,只用這樣才能活動學校相關領導的大力支持,為校本開發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領導支持與否在現階段是校本開發成敗的關鍵所在,大學的課堂是一個開放式的課堂,體育校本開發客觀上要求體育老師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各方資源,集中主要力量進行校本開發。完善的校本開發體系應該包括激勵措施等方面。這種激勵措施應該包括詳細的開發獎勵,包括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兩個方面,要對相關激勵制度進行宣傳和不斷完善,讓校本開發者體現體自身價值,這也是吸引開發者的關鍵。
體育老師在體育校本課程開發中扮演著十分關鍵的角色,因為體育老師擁有本專業課程豐富經驗,對體育教學實踐十分熟悉,能夠十分熟練的進行體育課程校本開發工作,這些先天優勢使得體育老師在校本開發中能夠發揮出重大價值,體育教師積極性的調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校本開發獎勵機制,使得校本開發能夠吸引體育老師的參與;二是要對體育老師進行提高培訓,校本開發除了要求老師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豐富教學經驗外,還有能夠不斷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這對校本開發的成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培訓是提高老師這種能力的關鍵。
總之,體育教學改革要重視方法,對傳統教學觀念的更新是關鍵,特別是在進行校本課程改革時,要建立相對完善的校本課程管理與開發體系,最大點的發揮出老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徐寶寧.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出版社,2010(4).
[2]劉興池.校本開發策略研究[J].教學天地,2009(2).
[3]李學勇.體育改革中的校本課程開發[J].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14).
[4]陳曉榮,朱保成.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及未來發展對策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1).
[5]邵偉德.終身體育習慣的內在理論結構[J].體育學刊,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