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晞
從空中俯視,遼寧沿海經濟帶猶如一條美麗的項鏈串聯起座座城市,營口無疑是鑲嵌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而作為國家主樞紐港之一的營口港,以其擁有的4個港區和78個生產泊位,成為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10年前的營口港,貨物吞吐量僅3000萬噸,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港。中央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營口港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港口功能,提升作業效率和服務水平,逐步發展壯大。到2007年進入億噸大港行列,到2012年一舉突破貨物吞吐量3億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營口港作為我國沿海發展最快的港口之一,為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的振興發展架起了一座宏偉的海上橋梁。
科學布局促港口發展。營口港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率先在營口、鲅魚圈、仙人島、盤錦設立港區,建立了包括集裝箱、汽車、煤炭、糧食、礦石等10類貨種在內、擁有多個生產泊位的專用碼頭,其中20萬噸級泊位1個、30萬噸級泊位2個,大件設備碼頭起重能力達到國內港口碼頭最大能力——350噸。2012年,營口港又先后承接了丹東海洋紅港區和葫蘆島綏中港區5萬噸級泊位的建設。至此,營口港已在遼寧沿海經濟帶中的4個港口城市設立港區。與此同時,營口港又在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城市和中糧集團等大企業開辟陸港,建立場站,業務范圍覆蓋整個東北和內蒙古東部地區。科學布局帶動了產業發展,2012年,營口港當年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量兩項主要生產指標均創歷史新高,由4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和40多條集裝箱海鐵聯運組成的班列可直達歐洲,物流市場份額占東北口岸的90%。
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新突破。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營口港務集團深切意識到,只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才能脫穎而出,成為行業未來的領航者。面對機遇和挑戰,營口港人確立了從裝卸服務型向物流服務型港口轉變的新思路。通過提高港口信息化水平,建設電子口岸信息系統和進出口貿易平臺,極大地提升了港口通關效率和口岸服務水平,率先實現了智能港口的目標。依托港口公路物流配送網絡平臺,大力推進智能物流工程,建立了鋼鐵、礦石、糧食、蔬果等專業化運輸公司,為客戶提供了更為優質的服務。
服務區域經濟實現雙贏。營口港始終堅持為本區域經濟建設服務,以東北振興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為契機,完善配套設施和基礎建設,優化港口功能。營口港先后建設多種大型專用泊位和碼頭,并將港口功能前移,哈大高速公路沿港區而行,長大鐵路直通碼頭前沿,極大地降低了客戶的綜合物流成本。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港口服務規模不斷擴大,營口港海鐵聯運集裝箱總量已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一,實現了區域經濟和港口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生態優先提升港口質量。為了港口長遠發展,營口港既注重增量,更追求質量,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港區環境保護與治理,全力打造綠色環保港口。多年來,始終堅持專用碼頭嚴格按照貨物特性分區域布局的建造方式,采取多種方法將煤炭、礦石等污染貨種對港口的污染降到最低,并通過電廠集中供熱、碼頭機械“油改電”等措施大力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地提升了港口發展質量,實現了港口經濟與生態文明同步發展。
目光遠大的營口港人并未滿足于今天的成就,他們瞄準的下一個目標是建成集物流、港口工業、商業、自由港和國際區域貿易中心為一體的現代化港口。屆時,營口港將更好地發揮海上通道的作用,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