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然
(大連市第五十中學 遼寧 大連 116033)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經過各方專家近一年的努力,現已正式頒發。《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的“前言”指出:“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的變化發展對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依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特制定本課程標準。”
這一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既是我們思想品德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的機遇,更是挑戰。
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現行課標的“識記”“理解”“運用”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應注重情感與行為的發展。因而,新的課程標準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正是基于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與現行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相比較,在課程目標的表述上更為明確和科學。
現行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是按照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來限定課程內容的。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完全改換了這種方式,而采用以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的形式來構架,這樣,就給教學實施者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更大的空間。
本著“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而,新的思想道德課程標準要求“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力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體的評價手段,引導學校的日常評價活動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課程標準中建議采取多種方式、方法進行評價。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成長記錄”,建立學生的成長足跡袋,記錄學生在學習思想品德課的過程中的各種表現,主要是進步和成就。此項記錄以學生的自我記錄為主,老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
對于在新課標頒布之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再加上對新課標的學習,提出了一點自己想法。
新課標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任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實際出發,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心理健康,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并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課教學才會因此而變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與初中生生活實際相脫離的現象,在一些有關初中思想政治課的調查中,學生反映不喜歡思想政治課,認為思想政治課離他們的生活較遠,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使初中思想品德課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新課程標準將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該課程建構的基礎。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圍逐漸擴展,需要處理的各種關系日益增多。本課程正是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促進思想品德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一定要理解新課標的精神內涵,才能把握好新的教育教學思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
1.注重情景教學模式
新課標頒布之后,同樣也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不斷開動腦筋,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創出新的教學思路來。比如,我們可以進一步提升情景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份量。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要讓學生置于特定的教學情景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
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新教材,在課堂上創設情景,從而進行情景教學。而情景教學中的一大亮點就是讓學生能夠成為新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產生心理體驗,創設實驗情境,這樣,學生在寬松的學習氛圍里,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學習,體驗自己的切身感受,喜憂同伴,增長見識,提高覺悟,培養能力。
2.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一個學生能否學好一門課,興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他必須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的課堂產生興趣的教師,讓自己的課程吸引學生。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就應該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第一堂課特別重要,抓住每一學年的第一堂課,因為第一堂課是能否激起學生對自己所學課程產生興趣的關鍵,第一堂課學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這一特殊心理精心設計導言課,使學生覺得教師的講課“有味”,學科的內容“有意思”,就會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這對以后的教學無疑會有幫助。
3.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但是新課標實施以后,更加側重于實際應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既重視實際教學,又不脫離理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盡量使課程每一個知識點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養成看報、聽廣播、看電視新聞和對社會熱點問題關注的習慣。并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通過問卷調查、參觀訪問、班級討論會等形式,提出問題,發表自己見解等。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逐步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
新課標實施以后,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也提出了相應的教育教學方法,但是,一味地強調情景教學,強調生活教學,有的地方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該怎么辦,同時,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否讓學生有一個扎實的理論基礎,還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有待于廣大從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的工作者繼續努力。
綜上所述,新的課程標準實施后,初中思想品德課將面臨著變革,作為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去認識新課標,深刻理解新課標的內涵,然后尋求解決方法,同時對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存在的問題要進行深入地思考。
[1]《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2]《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思想品德》李曉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