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艷暉
(威海職業學院 生物與化學工程系,山東 威海 264210)
隨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步伐不斷加快,新農村的建設也提上日程。農村與城市有較大區別,新農村建設既要保持農村耕地生產為主的自然特征,又要充分體現農村景觀建設與保持的重要性。
保護原有耕地景觀,使農業相關的設施應與耕地景觀的整體環境相協調,并更為系統,實現生態循環。農村灌溉水系是構成農村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農村文化有機組成部分。農村灌溉水系的整治能優化農村生活空間,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重要意義。作為灌溉設施的農村灌溉水系,亦是農村田園景觀不可缺少的景觀要素。目前對灌溉水系只考慮到其設施功能,而忽視了景觀藝術效應。以觀光農業為主導的新農村建設,此元素應盡快融入農村特有的景觀中來。
膠東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作為灌溉流經的河流及大小水庫等,構成了村的村主要水系。村內水系大部分保持著原有的特征,人為干擾的痕跡少,除道路橋梁以及水閘用石頭砌成外,其他路口、閘門的地方基本上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觀特征。而人工設施區域也無景觀可言,無休閑設施配置。橋梁閘門設施,大都是20世紀70年代修砌,且保護不完善,蓄水和排水上有一定的安全隱患。河道的植物以自然生長的小灌木為主,種類較單一,沒有合理的設計和搭配,缺乏層次。
水塘,除有灌溉的功能,還兼有養殖的功能,大部分的水塘都放養具經濟效益的動物,相對河水,水塘是靜水,其來源主要是地表水儲蓄。周邊的植物以自然生草、灌木為主,沒有景觀效果。人工設施只有防護堤,水泥鋪成,護堤上寸草不生,破壞水邊景觀環境。
水庫相對來說好于前兩者,水庫地勢較高,且放養的魚類無專人飼養,水質好,周圍有山體,稍加改造,增設一些休閑設施娛樂設施,便可成為旅游觀光圣地。
針對分析出主要水系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改造:
1)加強農民的環保意識。通過多種方式,對當地居民進行環境知識的宣傳,使之了解農村環境現狀,加強居民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增強居民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
2)加強農民節水意識。實現對灌溉水的合理利用,現有設施功效發揮出來,提高節水意識。
3)通過規章制度規范行為。相關部門制訂條例,嚴格制定獎懲方法,明確破環水域生態的處罰條例,杜絕生態破壞現象出現。
4)加強相關設施維護和修繕。化清淤、疏河道污泥恢復和加大蓄水量,使水體有機污染得到減少,水系變清。閘門等設施經常進行檢驗,杜絕安全隱患。
5)控制污染源和增加污水處理設施。治理污水首先控制污染源,因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因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與城市污水管工程建設相呼應,加快農村污水收集工程建設,實行雨水和污水分開排放,加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覆蓋面,加強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改造農村廁所,清除農村的露天垃圾,杜絕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改良垃圾和收運裝備以及收運設施,實行定點倒放垃圾制度,增加垃圾投放點,改進垃圾收集方式。
6)放養生物。每年對水渠河道各個種生物進行取樣調查,統計生物密度,對生物進行補充投放,恢復生態平衡。
對河流,盡可能的保持河道、水邊植被的原始狀態,保持曲折的流水形態。根據河勢,營造出河底線、河坡線,在與河邊綠化結合的地方,修建蜿蜒曲折的水路、水面,營造豐富的水邊環境,改變原來呆板單調的水泥石砌河道模式。盡量采用接近自然的工程方法,不大量使用混凝土、漿砌石塊等硬質材料,改用大塊石等通透材料,并覆土促進植物生長。改變護坡類型,使之形成以植物為主的護坡,加固河道護坡,杜絕水土流失,充分發掘丘陵的特點,開發自然景觀的潛力,點綴人工小品發展親水環境,結合休憩觀賞功能。
對村莊水塘引進生態養殖,實行無公害水產生態養殖模式。經濟水生動物與水生植物相結合,相互依存,構建和諧的水體生態系統。對于水塘護坡盡量減少混凝土、混凝土石板漿砌材料的使用,采用大塊石覆土來代替,種植鄉土植物。搭配豐富,有層次點綴人工小品發展親水環境。
對于水塘的淤泥,要做定期的清理,淤泥所含礦物元素多,是農作物生長的有效肥料,清理出來的淤泥可以直接送往農田。
對于水庫,除了應有的蓄水灌溉功能,把休閑休憩功能與之協調,做一個主題與之協調的規劃,運動、休閑、娛樂設施可以參與進來。
農村灌溉水系綜合整治不單是水利工程,而應運用景觀的全局思維看待,同時也需水利、城建、環保、農林漁等多行業協調配合。全民共同提高生態景觀意識,具前瞻的思路,使農村灌溉水系真正回歸自然。
實施以上措施,因地制宜、動態保護、并遵循可持續發展等自然生態原則,在農村灌溉水系的保護利用與整治的過程中,將周圍山體、田野等自然生態更多的引入到農村水系的建設之中,達到與自然的融合,使大龍口村村內的灌溉水環境有了初步的提升。首先,對于農田的灌溉能力,起到了加強作用,保證了用水時節灌溉水流的暢通和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河道的景觀整治,減少了硬質材料的運用,以鄉土植物來代替。既節省材料的投入,又能達到維護景觀的作用,結合休憩觀賞功能,提高農村景觀品位。其次,加強了村內水域景觀,恢復水環境的生態平衡,使之達到可持續發展。水庫的優越景觀條件吸引了大批來休閑渡假的游客,拉動經濟,給農民帶來其他收益。